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囊悬浮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丁硫克百威,噻虫嗪,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微囊悬浮剂论文文献综述
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1](2019)在《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测定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ZC中有效成分含量及微囊包封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用Promosil C18色谱柱,在甲醇和水体积比为85∶15的流动相条件下,选择280 nm为检测波长,对试样中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进行有效分离和定量检测。[结果]方法对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两组分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5,标准偏差为0.040%和0.029%,相对标准偏差为0.387%和0.921%,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9.98%和100.4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ZC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谷静秀,耿硕,张亚倩,范凡,苑士涛[2](2019)在《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并明确其最适用量。[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在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牛庄村进行人工拌种处理。[结果]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60~433 g/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蚜虫防效显着,药后3 d防效达87.14%~90.20%,药后7 d防效为97.74%~98.57%。[结论]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可作为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钟玲,张世玲,任华,陆威,常翠兰[3](2019)在《高含量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高含量的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配方,提高阿维菌素紫外光降解稳定性,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聚合MDI和乙二胺为囊皮材料单体,筛选出高溶解能力的新型溶剂POWERBLOXTM SV-17及配套的乳化剂、分散剂,开发了3%~5%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配方。该配方包覆率大于95%,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及稀释稳定性均合格。与乳油产品相比,包覆后的有效成分在紫外光照下的降解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安长成,何凤梅,卢瑞,韦志坤,谭辉华[4](2019)在《初次油水比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理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脲树脂为囊材的1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制备过程中,以油相质量与初次用水质量相比得到初次油水比,探究了不同初次油水比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理化性质的影响。设定4个不同初次油水比(R_i)处理,分别为R_i=1:0.55、1:0.69、1:0.83和1:0.97,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对所制备微囊的形貌进行表征,并测定包覆率与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当R_i分别为1:0.83和1:0.97时,所制备的1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成囊质量高,微囊形貌好,微囊包覆率90%以上,粒径3~4μm (D95),贮存稳定性合格。本研究可为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维根[5](2019)在《新剂型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新剂型产品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确定该产品的使用剂量及施药技术。[方法]设计有效成份用量75、90、105 ga.i/hm~2的试验药剂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微囊悬浮剂,对照药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99 ga.i/hm~2、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90 ga.i/hm~2,和空白对照6个处理。[结果]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微囊悬浮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对水稻生长安全,生态环境未见不良影响。[结论]推荐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建议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90~105 ga.i/hm~2。(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9年07期)
高恒旭,李涛,李敏,吴曼[6](2019)在《6%呋喃威·多杀菌素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呋喃威与多杀菌素为研究对象,研发出一种6%呋喃威·多杀菌素微囊悬浮剂。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脲异氰酸酯为壁材制备6%呋喃威·多杀菌素微囊悬浮剂。测定了呋喃威与多杀菌素微囊的形貌、粒径和包封率,并评价了呋喃威与多杀菌素微囊悬浮剂的室内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微囊粒径约为2~5μm,分布均匀,包封率为95.2%。呋喃威与多杀菌素在50 d时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8.3%和73.1%。具有持效期长、对环境适应性强、农药利用率高等优点,同时对人、畜和害虫的天敌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9年03期)
朱婷婷[7](2019)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防治花生蛴螬的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的最佳剂量,为该制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100 kg种子采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 200、1 800、2 400 g,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照药剂)1 800 g拌种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条件下的防虫和保果效果,研究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对花生田蛴螬的安全性、防治效果及最适使用剂量。[结果]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效果较好,且在设计剂量范围内,随着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剂量的增加,防虫和保果效果均有所提高,其中,100 kg花生种子使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 400 g拌种,防虫和保果效果均最佳。[结论]综合考虑,100 kg花生种子使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 400 g拌种,可有效防治花生田蛴螬。(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王丹,范文娟,张小祥,秦敦忠[8](2019)在《高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为介质,聚脲为囊壁材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3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考察了囊芯溶剂、乳化剂和囊壁材料的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对微囊悬浮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囊芯溶剂选用溶剂油150#,质量分数为30%时,微囊的冻融稳定性最好;乳化剂选用非离子型乳化剂SP 7123,质量分数为4%时,囊形圆整,冻融稳定性最好;囊壁材料选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合单体,质量分数为3%时,可制备出速释型微囊。50℃下固化3 h制备的样品,微囊形貌良好,囊间无粘连,热贮、冷贮、冻融试验均合格,样品质量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3期)
何智宇,黄伟,宋俊华,吴进龙[9](2019)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中游离毒死蜱的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种有效、普适的方法用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中游离毒死蜱的检测方法。试验使用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毒死蜱质量分数,内标法定量。该分析方法的毒死蜱相关系数为0. 999 8,变异系数为5. 4%,平均回收率为103. 70%。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中游离活性成分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4期)
杨光[10](2019)在《CCPIA《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19项团体标准3月1日起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批准T/CCPIA 001-2019《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19项团体标准,其中产品标准18项,植保无人飞机安全使用农药操作规范1项,标准2019年2月25日发布,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微囊悬浮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并明确其最适用量。[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在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牛庄村进行人工拌种处理。[结果]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60~433 g/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蚜虫防效显着,药后3 d防效达87.14%~90.20%,药后7 d防效为97.74%~98.57%。[结论]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可作为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囊悬浮剂论文参考文献
[1].孔聪聪,林燕,刘光华,刘爱敏,傅鑫伟.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19
[2].谷静秀,耿硕,张亚倩,范凡,苑士涛.13%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9
[3].钟玲,张世玲,任华,陆威,常翠兰.高含量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的制备[J].现代农药.2019
[4].安长成,何凤梅,卢瑞,韦志坤,谭辉华.初次油水比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理化特性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9
[5].李维根.新剂型20%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园艺与种苗.2019
[6].高恒旭,李涛,李敏,吴曼.6%呋喃威·多杀菌素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9
[7].朱婷婷.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9
[8].王丹,范文娟,张小祥,秦敦忠.高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J].现代农药.2019
[9].何智宇,黄伟,宋俊华,吴进龙.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中游离毒死蜱的检测方法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
[10].杨光.CCPIA《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19项团体标准3月1日起实施[J].农药市场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