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罡
(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
【中图分类号】R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20-01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和婴幼儿,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相差悬殊,大约在15∶1以上[1]。腹股沟疝最多发的区域在于腹壁和大腿交界处的三角区间,主要是因为腹壁下动脉通过该区间,腹股沟疝可根据疝环与动脉间的关系分为斜疝和直疝,但斜疝发病率要比直疝高[2]。虽然腹股沟疝发病多,单治疗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比较简单,临床上常采用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对腹股沟区薄弱、缺损的区域进行修补治疗,是根治腹股沟疝最好的方式。为有效对比这两种方式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120例无张力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比较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男10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3~64岁,平均年龄(35.8±3.4)岁,120例患者经过确诊都患有腹股沟斜疝。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疝气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30例患者均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手术前30min,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预防用药,并以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其实行麻醉。进行手术时,在患者腹股沟上方斜切口4~5cm,依次将皮肤、皮下切开,并采用组织剪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在进行手术操作时为避免损伤神经,必须保护好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然后打开提睾肌膜将其提起,并找到精索前内侧的疝囊,对疝内容物采取回纳处理的措施。若患者疝囊较大或较多,则可予以横断并对近端进行结扎,若患者疝囊较小则可以直接回纳,不需要将其打开[5]。从其根部把横筋膜剪开,对腹膜前间隙进行分离,且以15cm×15cm为佳,然后将疝愈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最后则对腹横筋膜进行固定。
1.2.2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的准备与治疗和研究组的一样,在患者腹股沟上方斜开6~7cm的切口,切开提睾肌膜并提起找到疝囊,将锥形填充物填充其中,对患者精索进行游离,之后对缺口进行缝合。把补片平整放置在精索后,填充缺口的一侧,缝合固定补片切口与周围组织。手术后,应用常规沙袋对切口进行压迫,通过抗生素的使用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7例(11.7%)疼痛,4例(6.7%)切口感染,5例(8.3%)异物感,3例(5.0%)发热,4例(6.7%)阴囊水肿。对照组出现28例(46.7%)疼痛,20例(33.3%)切口感染,12例(20.0%)异物感,10例(16.7%)发热,16例(26.7%)阴囊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3.3%),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多出现在男性患者中,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3]。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肺气肿、腹压升高、先天性腹横筋膜缺损、前列腺肥大等。该病病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老年人是易患人群,主要原因在于年龄的增长导致了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而肌肉退化萎缩则由于腹肌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尤其是该群患者容易伴有前列腺增生和肥大等。老年女性同样会出现肌肉萎缩和退化情况,但其腹股沟疝发病率远低于男性,这说明性别与腹股沟疝发病有一定关系。腹横筋膜缺损是导致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因此修复腹横筋膜是有效治疗该病的关键,也是防止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措施。
随着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不断改进及发展,临床上逐渐将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其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所造成的牵扯问题。且无张力疝修补术可利用高强度的人工合成材料在患者组织薄弱及缺损部位进行修补,可有效的消除缝合张力,提高薄弱部位对抗腹压的能力,进而可有效避免疾病复发。同时在修补中使用的补片不仅不会加重组织水肿程度及术后复发几率,而且补片还可对纤维母细胞反应产生刺激,从而可有效增加补片强度。此外,对于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也可通过局部处理方式促进患者愈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给予腹股沟斜疝患者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式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巴图尔·尼牙子,斯坎德尔·牙生,艾尼艾买提,等.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高龄腹股沟斜疝150例临床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84-385.
[2]王武,颜雁.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7):914.
[3]冯东升,张庆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