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烤烟农艺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肖炳光
导师: 朱军
关键词: 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型环境互作,相关分析,杂种优势,多元条件分析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14个烤烟品种(系)及其配制的4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组成含不规则缺失的非平衡双列杂交。2002年在云南4个试验点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了株高、茎围、节距、叶数、腰叶长、腰叶宽和产量等农艺性状,并取样测定了烟叶中总糖、还原糖、两糖差、总氮、烟碱、蛋白质和氧化钾含量。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上述性状进行了遗传和相关分析,并利用估算条件遗传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多元条件分析方法分析了农艺性状对产量和目标化学成分的遗传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多数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主效应、显性主效应、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均起一定作用;株高、节距、腰叶宽主要受加性主效应控制,叶数、腰叶长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最大,茎围以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产量以加性主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株高和节距的加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加性主效应;叶数、腰叶长、腰叶宽和产量的加性效应以加性主效应为主,同时也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茎围的加性效应则主要表现为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云南选育出的品系P14在大多数农艺性状上表现较高的正向加性效应,而北方品种P12和P8在多数农艺性状上表现较高的负向加性效应。许多组合的显性主效应及在各试验点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方向上不尽一致,杂交组合的选配宜针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进行。 2、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中加性主效应、显性主效应、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均起一定作用;烟碱主要受加性主效应控制,还原糖、总氮、氧化钾以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加性主效应也起较大作用,总糖、蛋白质、两糖差则主要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控制。云南选育出的品种(系)P4、P7和P14多在总糖、还原糖上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加性效应,而北方品种P12和P8则在总糖、还原糖上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加性效应;各亲本总氮、烟碱加性效应的表现多与总糖、还原糖加性效应的表现方向相反。没有一个参试亲本和杂交组合同时在两糖差、烟碱上表现负向效应,而在氧化钾上表现正向效应。 3、大多数成对农艺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株高与节距、茎围与节距、节距与腰叶宽、株高与腰叶宽、茎围与腰叶宽、株高与茎围间的加性遗传相关系数均高于0.5;株高与产量的加性遗传相关系数为0.392,可利用株高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总氮、烟碱、蛋白质这类含氮化合物之间表现型相关、基因型相关、加性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而与总糖、还原糖间的表现型相关、基因型相关、加性遗传相关均为负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烤烟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
2.1.1 烤烟性状的遗传分析
2.1.2 烤烟性状的遗传力
2.1.2 烤烟性状间相关分析
2.2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
2.2.1 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
2.2.2 种子性状的遗传模型
2.2.3 发育性状的遗传模型
2.3 烤烟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3.1 烤烟杂种优势利用概况
2.3.2 烤烟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2.3.3 烤烟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田间试验
3.3 性状测定
3.3.1 农艺性状的测定
3.3.2 烟叶化学成分的测定
3.4 遗传模型与统计分析方法
3.4.1 遗传模型
3.4.2 统计分析方法
3.4.3 条件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烤烟农艺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平均值
4.1.1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
4.1.2 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平均值
4.2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
4.2.1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4.2.1.1 方差分量组成和遗传力分析
4.2.1.2 亲本农艺性状的加性效应
4.2.1.3 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的显性效应
4.2.2 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分析
4.2.2.1 方差分量组成和遗传力分析
4.2.2.2 亲本烟叶化学成分的加性效应
4.2.2.3 杂交组合烟叶化学成分的显性效应
4.3 烤烟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4.3.1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
4.3.2 烟叶化学成分间相关分析
4.3.3 农艺性状与化学成分间相关分析
4.4 烤烟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4.4.1 烤烟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
4.4.2 烤烟化学成分的杂种优势
4.5 烤烟相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4.5.1 农艺性状对产量各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4.5.2 农艺性状对亲本产量加性效应的贡献
4.5.3 农艺性状对杂交组合产量显性效应的贡献
4.6 农艺性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4.6.1 农艺性状对两糖差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4.6.1.1 农艺性状对两糖差各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4.6.1.2 农艺性状对两糖差加性效应的贡献
4.6.1.3 农艺性状对杂交组合两糖差显性效应的贡献
4.6.2 农艺性状对烟碱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4.6.2.1 农艺性状对烟碱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4.6.2.2 农艺性状对烟碱加性效应的贡献
4.6.2.3 农艺性状对杂交组合烟碱显性效应的贡献
4.6.3 农艺性状对氧化钾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4.6.3.1 农艺性状对氧化钾各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4.6.3.2 农艺性状对氧化钾加性效应的贡献
4.6.3.3 农艺性状对杂交组合氧化钾显性效应的贡献
5 讨论
5.1 烤烟性状的遗传分析
5.2 烤烟效应值分析
5.3 烤烟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5.4 烤烟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5.5 烤烟农艺性状对烟叶产量和化学成分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撰写的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不同生态类型区烤烟K326香型差异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 尤垂淮.福建农林大学2015
- [2].贵州黄壤玉米—烤烟轮作体系氮素去向研究[D]. 蒋雨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
- [3].烟蒜轮(套)作对植烟土壤连作障碍减缓作用及机理研究[D]. 阳显斌.四川农业大学2016
- [4].重庆市烤烟关键性元素调控研究[D]. 关博谦.西南农业大学2005
- [5].干旱胁迫对烤烟营养状况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调节技术研究[D]. 汪耀富.中国农业大学2002
- [6].饼肥对烤烟质体色素变化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韦凤杰.河南农业大学2006
- [7].Cd, Pb污染对烤烟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D]. 袁祖丽.河南农业大学2006
- [8].土壤与氮营养对烤烟氮吸收分配及品质影响[D]. 王鹏.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9].湖南烤烟区域特征及质量评价指标间关系研究[D]. 邓小华.湖南农业大学2007
- [10].砷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及铁和黄腐酸的减害效应[D]. 常思敏.河南农业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烤烟体内钾的累积与运转[D]. 郭丽琢.甘肃农业大学2001
- [2].低温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研究[D]. 岳彩鹏.河南农业大学2002
- [3].氮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D]. 晁逢春.中国农业大学2003
- [4].饼肥有机营养对土壤生化特性和烤烟品质作用机理的研究[D]. 武雪萍.山西农业大学2003
- [5].烟碱氮素来源和供氮对烤烟生长、氮素吸收、烟碱含量的影响[D]. 习向银.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重庆市烤烟关键性元素调控研究[D]. 关博谦.西南农业大学2005
- [7].烤烟烟碱化控调节机理及降碱技术研究[D]. 王峰吉.福建农林大学2005
- [8].干旱胁迫对烤烟营养状况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调节技术研究[D]. 汪耀富.中国农业大学2002
- [9].中国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的研究[D]. 杨红旗.湖南农业大学2006
- [10].烤烟叶片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和质量特性研究[D]. 赵光伟.东北林业大学2007
标签:烤烟论文; 农艺性状论文; 化学成分论文;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论文; 基因型环境互作论文; 相关分析论文; 杂种优势论文; 多元条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