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基于中国文化心理的视角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基于中国文化心理的视角

论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中,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具体化、通俗化,形成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能够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延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实践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重要的政策和措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深厚的“心理积淀”。文化传承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不可避免受到已有思维定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作为外来先进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要能够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中国化;要能够被群众理解、认可、接受,则必须大众化。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完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传统的结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文化心理的内容非常丰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道德观、知行观、人情观、脸面观、文艺观五个典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在简要介绍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民众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证了中国文化心理中的道德观在传播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中的作用;中国文化心理中的知行观在明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中的作用;中国文化心理中的人情观在组织发动群众、吸引广大群众投身到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中国文化心理中的脸面观在动员群众积极执行党的政策方面的作用;中国文化心理中的文艺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变群众思想方面的作用。论文最后部分论列了延安时期的上述经验,对当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时代性、民本性、灵活性、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一) 研究进展
  • (二) 存在问题
  •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之处
  • 四、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延安时期
  •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三) 中国文化心理
  • 第一章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文化环境概述
  • 一、陕甘宁边区的地理及自然环境
  • 二、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建设
  • 三、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心理状况
  • 第二章 中国文化心理中的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中国文化心理中的道德观
  • (一) 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即儒家提到的“内圣”思想
  • (二) 爱国主义理想,即儒家的“外王”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延安精神
  • (一) 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
  • (二)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第三章 中国文化心理中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中国文化心理中的知行观
  • (一) 传统儒家学说知行观
  • (二) 释、道学说的知行观
  • (三) 进步的朴素唯物主义知行观
  • 二、中国文化心理中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 利用中国文化心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实践论》
  • (二) 贯彻知行统一的延安马列学院
  • 第四章 中国文化心理中的人情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中国文化心理中的人情观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人情观结合
  • (一) 经济动员,为战争的胜利准备物质需求
  • (二) 惠农政策加深群众对党的感情
  • (三) 正确的政策赢得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爱戴
  • 第五章 中国文化心理中的脸面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中国文化心理中的脸面观
  • 二、利用脸面与拯救二流子运动
  • (一) 利用面子的社会交换功能,对二流子进行正面激励教育
  • (二) 利用脸面观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对二流子采取必要的惩戒
  • 第六章 中国文化心理中的文艺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中国文化心理中的文艺观
  • (一) 文艺作品是创作者的内心反映
  • (二) 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取决于欣赏者的内心感受
  • (三) 文学艺术的发展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四) 中国文化心理中的文艺观具有持续性、实用理性、平民性等特点
  • 二、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大众化
  • (一) 文艺大众化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
  • (二) 文艺作品的创作应以社会现实为基础
  • (三) 《讲话》后文艺创作的重要转变
  • 第七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文化心理把握——时代性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的文化心理把握——民本性
  •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的文化心理把握——灵活性
  •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文化心理把握——多样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基于中国文化心理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