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塑造了一个与哲学史记载完全不同的苏格拉底形象。本文通过对《云》的分析,试图寻找到阿里斯托芬批判苏格拉底的原因,证明《云》是柏拉图之前“诗与哲学之争”的一个反映。并通过文本分析对柏拉图之前“诗与哲学之争”的进行状况作一个大体的认识。第一章是问题的引入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阿里斯托芬《云》中塑造的苏格拉底形象作简要的介绍分析,并引入“诗与哲学之争”的概念。本章分两小节。在第一小节中指出《云》中以喜剧笔法塑造的苏格拉底形象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第二小节中指出《云》对苏格拉底的讽刺批判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诗与哲学之争”。并指出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即通过对古希腊时代社会现状与文化思想的研究,揭示“诗与哲学之争”的产生原因和进行状况。第二章为全文的重点部分,集中讨论“诗与哲学之争”如何在《云》中体现出来,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本章分两小节。在第一小节中指出:阿里斯托芬在《云》中将苏格拉底塑造成了一位自然哲学家的形象并予以讽刺和批判。根据对当时社会状况和哲学思想的分析研究,指出《云》反映了当时古希腊思想领域中的一种冲突:即诗人传统的神学观念与自然哲学家新兴的神学观念之间的冲突。在第二小节中指出:阿里斯托芬在《云》中是将苏格拉底当成智者学派中的一员,对其教授论辩术的行为进行批判。本文经过分析后证明,苏格拉底与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在思想上既有根本上的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与承接关系。而阿里斯托芬的这种描写反映了古希腊思想领域内传统民众教育者——诗人与代表新兴思想的哲学家之间的另一种冲突,即围绕着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权归属而产生的冲突。最后,在本章的末尾得出结论:《云》在多方面反映出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现象,而“诗与哲学之争”的本质在于:诗人与哲学家哪方能掌握真理并有权向社会民众传播自己的思想。第三章主要是对“诗与哲学之争”问题的一个认识与总结。指出“诗与哲学之争”起源于古希腊,同时也是一个贯穿西方思想史发展过程的问题,其本质反映了感性思维于逻辑思维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正因为“诗与哲学之争”反映人类两种基本思维模式之间的矛盾关系,而这两种思维模式同时存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诗与哲学之争”也成为人类思想进步过程中一个永恒存在的话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诗与哲学之争”和文学理论[J]. 文教资料 2012(27)
- [2].教化与真理视域中的诗——重思柏拉图对诗的批评[J]. 世界哲学 2012(05)
- [3].德国古典美学中的诗与哲学之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4].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诗与哲学之争”刍议[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7)
- [5].现代西方对“诗与哲学之争”的解构[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6].“诗与哲学之争”的前世今生——评《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J]. 出版广角 2018(03)
- [7].政治哲学视野下的“诗与哲学之争”[J]. 大众文艺 2013(11)
- [8].菲利普·贝克的“教科诗”——重审诗与哲学之争的一个当代视角[J]. 外国文学 2018(01)
- [9].论列奥·施特劳斯的诗与哲学之争[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美育视野下的诗与哲学之争:“想象”共相中的完美公民[J]. 名作欣赏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