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济阳和临清坳陷深层天然气来源多、成因复杂,包括煤成气、油型气和混源气等。其中煤成气又包括一次生烃和二次生烃形成的,高成熟油型气则存在源岩热解成因和原油裂解成因。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鉴别,不仅是勘探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油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前沿的科学问题。为此,综合利用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剖析了研究区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提出了煤岩一次与二次及源岩热解与原油裂解生成天然气的鉴别指标,建立了天然气的生成模式。以烃源岩特征分析为基础,将天然气三元地球化学示踪体系与成藏地质背景分析相结合,阐明了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孤北-渤南地区天然气由西向东从油型气逐渐过渡到煤成气,渤南洼陷发育Es4上自生自储的高成熟油型气,孤北潜山第三、四排山主要为C-P来源的煤成气,二者之间由油型气与煤成气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临清坳陷东部深层主要产出煤成气,其中高古4井天然气由C-P煤系源岩于成熟阶段所生成,伴生油具有相似的成因,梁古1井则以无机成因CO2为主;民丰地区Es4产出的天然气主要由该段第一套膏盐层中烃源岩所生成,成熟度(Ro)介于1.01.6%之间,还混有深部来源的无机CO2。通过开展煤岩一次和二次生烃模拟实验,考察生成气态烃的组成与产率特征,结合生烃动力学的分析,查明了两种成因煤成气的差别,提出了二者的鉴别指标,并利用已知成因煤成气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煤岩一次生成天然气iC4/nC4值大于0.9、n(C6+C7)/i(C6+C7)值小于0.95、nC6/(2-MC6+3-MC6)值小于1.6、nC5/(2-MC5+3-MC5)值小于1.0、甲苯/苯值大于1.25,而煤岩二次生成天然气正好相反。孤北潜山和高古4井煤成气均为二次成因。通过开展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生气模拟实验与生烃动力学的分析,并与相同成因天然气进行对比,查明了二者的差别,建立了两种成因天然气的鉴别方法:源岩热解气ln(CC5/nC6)值和ln(CC5/nC5)值分别小于-1和-2,(MCC5+CC6)/nC6值和CC6/nC5值则分别要低于0.8和0.1,(CC5+MCC5+CC6)/(nC5+nC6)值和(MCC5+CC6+MCC6)/(nC6+nC7)值小于0.5和1.0,DMCC5/CC5值和甲苯/苯值高于0.6和1.1;原油裂解气正好相反。民丰地区天然气以源岩热解气为主,原油裂解气为辅。在系统分析气源岩分布特征、生烃演化历程的基础上,结合生烃动力学的地质应用,将煤成气生成模式划分为5种类型:①隆起区-中晚期不生烃,②凸起区-晚期不生烃,③低凸起-晚期成熟高熟生烃,④斜坡带-晚期成熟高熟生烃,⑤深洼带-晚期过熟生烃;还建立了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生气模式。其中,斜坡带-晚期成熟高熟生烃是最为有利的煤成气生成模式,临清坳陷南部和北部洼陷带、惠民南坡、沾化罗家斜坡带、车西东部斜坡带、埕东凸起北斜坡等是最优越的二次生烃区。东营凹陷北带、渤南洼陷以及潍北凹陷陡坡带等地区则是高成熟油型气形成的有利区带。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天然气成因分类1.2.2 天然气成因鉴别研究1.2.3 煤岩二次生烃作用研究1.2.4 源岩热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研究1.2.5 研究区深层天然气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 创新性成果与认识第二章 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2.1 孤北-渤南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分析2.1.1 地质概况与天然气分布2.1.2 烃源岩特征2.1.3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2.1.4 成藏地质基础分析2.2 临清坳陷东部天然气成因分析2.2.1 基本地质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概况2.2.2 烃源岩特征2.2.3 临清坳陷东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2.3 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分析2.3.1 研究区概况与天然气勘探现状2.3.2 气源岩发育特征2.3.3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2.3.4 气源初探第三章 一次与二次成因煤成气的鉴别3.1 煤岩生烃热模拟实验及产物分析3.1.1 热模拟实验装置3.1.2 样品和实验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3.2 煤岩一次与二次生烃动力学分析3.2.1 生烃动力学模型及参数计算3.2.2 煤岩一次与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机制3.2.3 煤岩一次与二次生烃机理的差别3.3 煤岩一次与二次生烃鉴别方法及其应用3.3.1 煤岩一次与二次生气的鉴别指标3.3.2 典型实例验证3.3.3 重点地区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的成因判识第四章 源岩热解与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的鉴别4.1 源岩热解与原油裂解生气模拟实验4.1.1 样品与实验4.1.2 热模拟实验结果4.2 源岩热解与原油裂解生烃动力学分析4.2.1 源岩热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生成的动力学特征4.2.2 源岩热解与原油裂解生气机理的差异4.3 源岩热解气与原油裂解气鉴别标志及其应用4.3.1 源岩热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鉴别指标4.3.2 典型实例验证4.3.3 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判识第五章 煤成气生成模式研究5.1 煤成气生成地质模型5.1.1 孤北地区煤成气生成地质模型5.1.2 临清东部煤成气生成地质模型5.1.3 胜利山东探区煤成气生成地质模型5.2 煤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的地质应用5.3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生成模式5.4 残余石炭-二叠系生烃评价及有利勘探方向分析5.4.1 石炭-二叠系煤系二次生烃作用评价5.4.2 二次成因煤成气有利勘探方向分析第六章 高成熟油型气生成模式研究6.1 民丰地区沙四段烃源岩和油藏原油演化特征6.1.1 源岩生烃演化特征6.1.2 原油热演化特征6.2 高成熟油型气生成的动力学模型6.2.1 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模型6.2.2 原油裂解生烃动力学模型6.3 高成熟油型气生成模式6.3.1 源岩热解生气模式6.3.2 原油裂解生气模式6.4 高成熟油型气有利勘探方向分析第七章 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煤成气论文; 源岩热解气论文; 原油裂解气论文; 生气模式论文; 济阳和临清坳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