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己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稳健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体系目前以银行间接信用为主,这就决定了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实力的提高,也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我国金融业已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为一体,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的银行业不仅要与国内同业进行竞争,并且还要面对国外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的挑战。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国外商业银行经营运作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机制正逐步建立、统一法人体制得到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逐渐提高、金融服务不断改进,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商业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仍然较弱,在很多方面与其差距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发展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仅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外来竞争的客观要求。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似乎没有定论,但是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判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应该是银行业的发展方向。银行业规模经济能够刻画银行业的规模与成本效益的关系,范围经济能够刻画银行业提供多种业务的成本收益状况。对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研究可以为目前的银行购并浪潮提供理论说明,也能为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提供理论解释。本文的主旨在于对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实证检验。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证问题,既要求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也要求利用现实数据来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以演绎为主,从理论一般到产业具体,力求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首先,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思想进行了简要回顾,接着从其一般理论出发,根据银行业的经营特点提出了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内涵,为选择研究方法和工具奠定了基础。随后,从我国商业银行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特征,并利用CRn指数和HHI指数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存款和贷款的市场份额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则相对较弱。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正逐年下降,这意味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步被打破,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逐步发展,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文采用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9—2005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检验分析结果,结合我国银行业所处的现实环境,提出改善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建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存在着略微的规模不经济。相比较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略微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反映了从整体上来说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偏小。从时间趋势上来看,各银行的规模经济数值变化不大,这反映了对银行管制的放松和银行业技术进步使银行业的最优规模随时间而增加。其政策含义是: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能够从规模扩张中获得成本的节约,同时放松对银行业的管制和增加银行业对技术方面的投资可以提高其最优规模。在范围经济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存在总体范围经济,这说明贷款、投资和存款这三种产出由一家银行提供比由三家银行各自提供一种产出更能节省成本。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单个银行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都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提高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对策:1、放宽银行业的进入管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强度,促进银行规模效率的提高;2、在一定范围内推进银行业并购、重组,逐渐推进银行业的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提高我国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3、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结合我国实际,不断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4、加强金融监管,保障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通过建立金融产权的交易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业的业监管体制,维护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在国内已有的文献中,还很少有人对银行规模与其运行成本以及银行规模、组织和效率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银行业改革的许多建议和对策就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证支持。本文尝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结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实证研究。总的来说本文具有以下特色:一是采用对偶法来定义银行的产出,选取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来拟合我国银行业的成本结构,在成本函数系数估计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情况与范围经济情况;二是本文的总成本采用银行损益表中的银行利息支出与营业费用之和。而不是像许多文献一样把总成本定义为银行损益表中的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和其他营业支出之和。原因在于成本函数的总成本是函数中各项投人成本之和,而不包括投入指标之外的其他成本,本文的投入包括利息支出和营业费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效益评价工作浅析——以P银行为例[J]. 中国总会计师 2019(12)
- [2].放松银行准入管制与企业创新——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准自然试验[J]. 经济学(季刊) 2019(04)
- [3].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扶贫问题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24)
- [4].贷款占比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物价 2020(02)
- [5].“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J]. 国际融资 2020(03)
- [6].浅析5G时代下商业银行数字渠道转型[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02)
- [7].中资商业银行发行境外债券的机遇、挑战及相关建议[J]. 债券 2020(04)
- [8].浅谈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J]. 财经界 2020(11)
- [9].商业银行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07)
- [10].商业银行基层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析[J]. 现代金融 2020(03)
- [11].银行供给侧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金融 2020(08)
- [12].“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背景下黑龙江省商业银行“三品”战略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13)
- [13].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人才培养和开发路径的实践[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8)
- [14].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财会审计研究[J].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19(11)
- [15].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16].商业银行信贷尽职调查问题及其解决分析[J]. 上海商业 2020(06)
- [17].新冠疫情式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与数字化转型研究——以商业银行为例[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国有商业银行人才培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6)
- [19].疫情影响下的商业银行应急服务创新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20(07)
- [20].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分析——以中行原油宝事件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14)
- [21].智慧社区视角下商业银行策略研究[J]. 财经界 2020(29)
- [22].数字货币或成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键路径[J]. 现代商业银行 2020(13)
- [23].新冠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J]. 现代金融 2020(07)
- [24].新冠疫情“催熟”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J]. 中国农村金融 2020(12)
- [25].新冠疫情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6].浅议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的途径[J]. 现代企业 2020(09)
- [27].乡村数字治理是商业银行拓展农村场景的突破口[J]. 银行家 2020(06)
- [28].提高商业银行成本管理质效的对策建议[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7)
- [29].商业银行收费监管概述[J].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0(10)
- [30].数字贸易:激活商业银行的“数字基因”[J]. 现代商业银行 2020(19)
标签:银行业论文; 规模经济论文; 范围经济论文; 广义超越成本对数函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