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论文摘要

海南岛位于华南板块的最南端,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界部位,中生代以来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应用古地磁技术方法对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探讨印支半岛和华南陆块构造演化、亚洲东部大陆增生、大陆边缘演化提供依据。海南岛晚中生代白垩纪鹿母湾组(K1l)和报万组(K2b)为陆相碎屑岩。鹿母湾组岩性主要为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报万组岩性为紫红色长石砂砾岩夹粉细砂岩、泥页岩。对鹿母湾组298块定向样品和报万组190块定向样品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等温剩磁显示低饱和磁化强度和较高的矫顽力,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显示了特征的675℃居里点,表明其携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热退磁结果显示样品表现出1-2组剩磁组分(一组成分为粘滞剩磁,另一组为特征剩磁方向)。样品多在650℃-680℃之间解阻。高温组分通过各种褶皱检验、烘烤检验及一致性检验,表明为原生剩磁。早白垩世古地磁数据为D=8.3°,I=45.2°,a95=5.7;晚白垩世古地磁数据为D=30.2°,I=39.7°,a95=4.8。在海南岛新生代玄武岩中获得了233块定向岩芯样品,携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热退磁结果样品表现为1-2组磁组分,NRM-200℃退去低温现代粘滞剩磁后,高温组分在540-560℃解阻。经倒转检验,一致检验表明高温分量可能为原生剩磁。新近纪磁化方向为D=3.2°,I=35.8°,a95=4.8;更新世磁化方向为D=3.9°,I=30.4°,a95=3.2;全新世古地磁结果分别为D=8.2°,I=34.0°,a95=9.9。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古地磁结果表明,自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海南地块向南漂移,同时发生21.8°逆时针方向旋转;晚白垩世到新近纪,地块持续向南漂移并伴随着27.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新近纪到更新世,地块继续向南漂移。自更新世以来,海南岛地块整体趋势向北漂移。海南地块这运动形式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海南岛内大规模北东向的张性断裂的发育以及火山活动相对应。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1.2 选题依据
  • 1.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2 地质概况与采样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2.2 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地层和岩浆岩分布
  • 2.3 样品采集
  • 3 海南岛早白垩世以来的岩石磁学特征
  • 3.1 引言
  • 3.2 样品岩石磁学研究
  • 3.3 小结
  • 4 剩磁分析
  • 4.1 剩磁测试仪器与退磁设计
  • 4.2 代表性样品的退磁分析
  • 4.3 剩磁稳定性检验
  • 4.4 剩磁分析结果
  • 4.5 早白垩世红层磁倾角校正
  • 5 海南岛早白垩以来古地磁数据对比及其意义
  • 5.1 海南地块的纬向运动
  • 5.2 海南地块的旋转运动
  • 5.3 海南地块与周边板块古地磁数据的对比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地层年代及关系研究[J]. 地质学报 2018(06)
    • [2].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J]. 地质论评 2013(03)
    • [3].长江下游宁镇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J]. 地质学报 2019(01)
    • [4].晚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古高程定量研究[J]. 科学通报 2012(23)
    • [5].对冀北-辽西-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的区域构造学思考[J]. 地质与资源 2018(04)
    • [6].大兴安岭北段吉峰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通报 2020(Z1)
    • [7].华北东部晚中生代区域伸展背景下同构造花岗岩体的起源与就位[J]. 岩石学报 2020(08)
    • [8].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北西向正断层特征及物理模拟[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9].西秦岭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层划分及其构造演化过程[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04)
    • [10].胶东晚中生代三期成矿岩体和3.5Ga锆石的发现及成矿动力学背景[J]. 地质学报 2019(02)
    • [11].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壳-幔拆离作用:岩石流变学约束[J]. 岩石学报 2009(08)
    • [12].鲁西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伸展构造的应力场数值模拟[J]. 石油实验地质 2015(02)
    • [13].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J]. 自然杂志 2015(02)
    • [14].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地幔源区的岩性演化历史[J]. 地球科学 2019(04)
    • [15].南海北缘中段近岸陆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反演——以广东樟木头地区为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3)
    • [16].秦岭晚中生代花岗岩的Nd-Hf同位素填图及其对基底和钼矿的约束[J]. 矿床地质 2014(S1)
    • [17].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模式及动力学机制[J]. 中国地质 2016(02)
    • [18].辽东半岛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地壳响应[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5)
    • [19].浙闽沿海晚中生代花岗岩研究进展及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2)
    • [20].东北亚晚中生代—新生代北东向断裂和盆地发育[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1)
    • [21].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的讨论[J]. 岩石学报 2013(05)
    • [22].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内变形记录与构造意义[J]. 地质论评 2016(02)
    • [23].渤海湾盆地晚中生代一新生代伸展和走滑构造及深部背景[J]. 地质科学 2015(02)
    • [24].伸展作用序列及其深部背景:以晚中生代以来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为例[J]. 地学前缘 2012(05)
    • [25].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聚煤规律[J]. 煤炭技术 2008(09)
    • [26].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11)
    • [27].浙南龙泉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厘定及成因探讨[J]. 中国地质 2019(06)
    • [28].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与大陆构造体系的发展[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5)
    • [29].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04)
    • [30].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早、晚两期侵入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J].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3)

    标签:;  ;  ;  ;  ;  

    海南岛晚中生代以来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