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根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落叶松,细根生物量,林分年龄,碳分配
细根生物量论文文献综述
高国强,程云环,王政权,谷加存[1](2019)在《林分年龄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森林的发育过程,林木个体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以及林分水平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年龄的联系,目前仍然了解有限。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同一林分在19年和32年生时林分水平(单位面积)和单株水平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分析了影响细根生物量变化的林分与土壤因子,旨在明确林分年龄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在生长季内的5月、7月和9月,采用土钻法获取土壤0~30 cm深度细根并测定生物量,同时测定林分特征和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结果】随林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显着下降,而单株细根生物量变化不显着;与19年生林分相比,32年生林分土壤表层(0~1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明显下降,土壤亚表层(10~20 cm)和底层(20~30 cm)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呈现出细根向深层土壤增生的趋势。土壤表层(0~10cm)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林分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土壤铵态氮浓度变化有关,但是单株细根生物量受林分和土壤因子的影响均不显着。【结论】林分发育过程中,落叶松细根生物量降低,细根的资源吸收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来源于《温带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顺尧,刘苑秋,郭圣茂,高茜茜,郭锦荣[2](2019)在《毛竹扩张对庐山日本柳杉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的典型过渡地带上设置日本柳杉纯林、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伐除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3种样地,用根钻法采集样地毛竹、日本柳杉根系,比较其直径≤2.0 mm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30 cm活细根总生物量以日本柳杉×毛竹混交林相对最高,为600.67 g/m~2,日本柳杉纯林相对最低,为252.78 g/m~2,伐除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居中,为572.04 g/m~2;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过程中,林分内活细根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并在竞争过程中毛竹细根趋向于0~10 cm上层土壤;与日本柳杉纯林相比,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中日本柳杉活细根生物量在0~10 cm土层所占比例减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彭素琴,吴春生,刘郁林,刘苑秋,郭晓敏[3](2019)在《起源对杉木细根形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直径<2 mm)是植物根系系统的重要组分,影响植物体本身的生长和发育.本文以中亚热带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和天然两种起源林分1~5级细根的形态指标(比根长、根长密度、直径、根数)、生物量和碳氮含量变化和差异.研究结果显示:Ⅰ不同起源的杉木林细根直径、生物量和碳(C)含量都随着不同序级的增加而增加.Ⅱ人工与天然杉木林1~5根序细根生物量差异显着;不同土层人工林与天然林各根序细根生物量差异显着.Ⅲ各根序细根直径大小表现为人工杉木林大于天然林,人工林1~2级细根的直径不同土层间差异显着,天然林表现为1~3级.Ⅳ人工林与天然林低根序级(1、2、3级)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数差异显着;不同土层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郝丙青,夏莹莹,张乃燕,刘凯,江泽鹏[4](2019)在《不同树龄油茶林分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 branch 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幼龄期(2年生)、结果初期(5年生)和盛产期(8年生) 3种林分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油茶林分中土壤养分总量差异显着,2年生油茶林分中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最高,5年油茶林分中有效磷含量最高,8年生油茶林分中速效钾含量最高。水平方向上,4种土壤养分在不同林地中分布较为均匀;垂直方向上,4种养分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上层0~30 cm处,整体上元素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偏相关分析表明:水解性氮对细根生物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0~60 cm土层;有效磷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0~40 cm土层,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速效钾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0~20 cm土层中,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有机质和有效磷与细根生物量呈极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新春,赵勇钢,刘小芳,朱兴菲,高冉[5](2019)在《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植被生长季深层土壤储水量与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土区人工植被建设对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的影响,以晋西黄土区4种典型人工植被类型(苜蓿、刺槐、侧柏和核桃)和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剖面(70~500 cm)土壤储水量和细根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可划分为降水入渗层(70~160 cm)、过渡层(160~280 cm)和相对稳定层(280~500 cm); 2)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在深层有显着性差异(P <0. 05),与农地相比,其他4种人工植被深层(> 70 cm)土壤储水量的总亏缺量为161. 94~448. 25 mm,并且苜蓿和侧柏水分亏缺深度达到3 m以上,刺槐和核桃则达到5 m以上; 3)深层(> 160 cm)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储水量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 <0. 05),刺槐和核桃深层细根生物量比例高于侧柏和苜蓿。研究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已产生明显的深层土壤水分亏缺问题,这与植被细根生物量剖面分布有紧密关系,该区域未来人工植被建设中应重点考虑刺槐和核桃根系特性与水分条件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唐立涛,字洪标,胡雷,阿的鲁骥,王长庭[6](2019)在《青海省森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森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平衡、碳收支及其贡献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钻法和室内分析法对青海省森林6个海拔梯度上5种林分类型的细根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省森林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平均为8.50 t/hm~2,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海拔梯度细根生物量差异显着(P<0.05),最大值出现在2100—2400 m处。(2)5种林分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为:白桦<白杨<云杉<圆柏<山杨,不同林分间细根生物量差异不显着。(3)细根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且70%的细根集中在表层(0—20 cm)。(4)土壤容重深层(20—40 cm)显着大于表层(P<0.05),并随海拔梯度逐步增加,且林分间差异较大。(5)全碳(Total carbon, TC)、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含量表层显着高于深层。TC、TN随海拔升高先增后降低,TP则随海拔逐步降低。不同林分间土壤养分差异较明显。(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到海拔、土层、容重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细根生物量直接影响土壤养分。林分类型通过土壤容重间接影响细根生物量。因此,林分和海拔通过影响土壤微环境而影响到细根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郝丙青,夏莹莹,张乃燕,刘凯,江泽鹏[7](2018)在《不同林龄岑溪软枝油茶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年内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油茶林地细根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本文利用根钻法研究了3种林龄的岑溪软枝油茶林分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年内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油茶林细根总生物量(B总)变化规律:5年生油茶林(3 174.62 kg/hm2)> 2年生油茶林(1 750.74 kg/hm2)> 8年生油茶林(1 301.13 kg/hm2),且叁者差异极显着(P <0.01)。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树干10 cm处的细根总生物量(B总)表现为5年生油茶林> 2年生油茶林> 8年生油茶林;距离树干20 cm处的细根总生物量(B总)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降低,即2年生油茶林> 5年生油茶林> 8年生油茶林,且差异显着(P <0.05);在垂直方向上,细根生物量垂直方向上的回归模型以多项式y=ax3+bx2+cx+d拟合效果最好,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随着深度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减少。不同林龄的油茶林细根生物量均呈单峰性动态变化,生长高峰期均出现在8月份。(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咪,刘永峰,贾艳梅,王迪海[8](2019)在《黄土高原刺槐细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根形态反映细根功能,以黄土高原陕西省永寿县15年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刺槐完整根段,依据根序分成1~5级根,对其细根形态结构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为深入认识刺槐人工林细根形态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2、2~3、3~4、4~5级根的平均分支比分别为4.52、2.06、4.03和4.17。其中,只有2~3级根的分支比与其他分支水平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5)。2)从1级根到5级根,随序级的升高,刺槐细根直径、根长呈升高趋势,而比根长呈降低趋势。各根序之间的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都具有显着差异(P<0.05)。3)刺槐1~5级细根生物量的排序为1级<2级<3级<5级<4级,且前4级之间的细根生物量具有显着差异(P<0.05)。1~5级细根总生物量为240.95g·m-2,4~5级根生物量之和占总生物量的75.88%,对总生物量有较大的贡献。1~5级细根各分支水平高级根与低级根的细根生物量之间具有显着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邓磊,关晋宏,高万里,杜盛,张文辉[9](2018)在《黄土区辽东栎群落细根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及气候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黄龙、甘肃子午岭、宁夏六盘山和青海孟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取土芯法收集细根,分析群落细根生物量分布的差异,以及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气候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黄土区辽东栎分布中心的黄龙和子午岭地区群落细根生物量显着高于分布边缘的六盘山和孟达地区(P<0.05);群落细根主要集中在0~20cm表层土壤中,占细根总生物量的60%~80%。黄龙地区细根生物量最大(821.58g·m~(-2))、孟达地区细根生物量最小(495.30g·m~(-2))。分析还表明,辽东栎林0~20cm活细根生物量、0~20cm死细根生物量与群落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较高的降雨量、海拔呈负相关。不同地区辽东栎群落细根分布的差异表明群落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同,需要在今后研究中深入探索分配差异的机理,为物种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激发效应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岩,毛子军[10](2018)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森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旱生演替系列的蒙古栎次生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中生演替系列的枫桦次生林和枫桦红松林、湿生演替系列的白桦次生林和云冷杉红松林这6种林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系列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1)3种演替系列总细根生物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中生演替系列生物量最高,平均达8.56 t·hm~(-2),其次是旱生演替系列8.18t·hm~(-2),湿生演替系列生物量最低,为5.79 t·hm~(-2);(2)对于不同演替系列细根生物量垂直变化,在阔叶红松林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森林细根生物量逐渐增加,且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降低,拟合效果均达显着水平(P<0.05),中根和粗根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3)在小兴安岭地区,6块林地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C和全N、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而土壤p H值与细根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细根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的典型过渡地带上设置日本柳杉纯林、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伐除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3种样地,用根钻法采集样地毛竹、日本柳杉根系,比较其直径≤2.0 mm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30 cm活细根总生物量以日本柳杉×毛竹混交林相对最高,为600.67 g/m~2,日本柳杉纯林相对最低,为252.78 g/m~2,伐除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居中,为572.04 g/m~2;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过程中,林分内活细根生物量有明显增加,并在竞争过程中毛竹细根趋向于0~10 cm上层土壤;与日本柳杉纯林相比,毛竹×日本柳杉混交林中日本柳杉活细根生物量在0~10 cm土层所占比例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根生物量论文参考文献
[1].高国强,程云环,王政权,谷加存.林分年龄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J].温带林业研究.2019
[2].杨顺尧,刘苑秋,郭圣茂,高茜茜,郭锦荣.毛竹扩张对庐山日本柳杉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彭素琴,吴春生,刘郁林,刘苑秋,郭晓敏.起源对杉木细根形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的影响[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4].郝丙青,夏莹莹,张乃燕,刘凯,江泽鹏.不同树龄油茶林分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9
[5].刘新春,赵勇钢,刘小芳,朱兴菲,高冉.晋西黄土区典型人工植被生长季深层土壤储水量与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6].唐立涛,字洪标,胡雷,阿的鲁骥,王长庭.青海省森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19
[7].郝丙青,夏莹莹,张乃燕,刘凯,江泽鹏.不同林龄岑溪软枝油茶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年内动态[J].广西林业科学.2018
[8].张咪,刘永峰,贾艳梅,王迪海.黄土高原刺槐细根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9].邓磊,关晋宏,高万里,杜盛,张文辉.黄土区辽东栎群落细根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及气候的响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10].刘岩,毛子军.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森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J].植物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