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院523017
摘要:一座成功的美术馆对于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且源远流长。它的存在能让公众的生活、工作、文化休闲的层次和文化艺术内涵都有着意义非凡的改善,而对于城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化象征。当世界四大美术馆的光芒影响着世界艺术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美术馆也在孕育着中国本土的特色。但无论美术馆如何发展,它的方向始终是面向大众的艺术教育。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存在很多社会和历史的问题,如何借鉴国外―迈忠―蜂久—美术馆的发展和经营经验,使其取长补短适用于中国本土美术馆的发展,将是未来中国文化艺术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让美术馆在华夏大地上成为公众的大学,中国的艺术才能真正快速旳发展和壮大,走出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地位,从而走向创新和引领的新航线。
关键词:美术馆;文化;发展
1对美术馆和艺术教育的理解
1.1作为公众的艺术资源一一美术馆
公众的文化资源的范围远大于美术馆的范围。简而言之,公众的文化资源指的是在公共领域存在血劍作並笔者设计。它可以是一栋建筑—,—也可以是吸引人们关注脚下道路的某种较小的文化现象,例如装置每者绘总之,都是为公共空间所服务的文化资源,无论公共文化资源的形式与材质怎样变化,它最终都要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美术馆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但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而且能够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审美认知,它也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文化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所谓的“美术馆”是指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具有收藏美术作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等职能。那些需要大众去理解和接受教育的公共艺术应’由此渠道呈现给公众。因此,美术馆和公众的关系也应该更贴近、更密切、更具有亲和力。这些文化机构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形象的名片,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它们来呈现给外界的。
1.2美术院校的专门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的区别
美术学院的教育一般都是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是专门招收想要对美术学进行专业学习的学院,它们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学学生开设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专业创作等等的相关课程。在直接的教育下使在校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成为专门的美术工作者。这种教育是带有专业目的的。通过这些专门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家,如:画家、雕塑家、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等相关的专业艺术工作者。
而美术馆的教育作用是面向大众的,是更为广义的。它的目的更加倾向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艺术工作者。美术馆更加注重于普及大众的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也是艺术进步、艺术创新、艺术大众化、生活化的重要推动力。美术馆的艺术教育很好的互补了美术学院教育的艺术教育。使得艺术不再小众化,也不再让公众觉得有种天生的距离感。但是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两者的目的不同,方式也不同。前者是通过专业的直接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美术学删是稍云力的进行艺术普及。而在培养专门的艺术工作者方面,前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在普及全民艺术教育方面,美术馆则发挥着它更大的优势。诚然,不管学院式美术专业教育还是美术馆的普及教育,两者的发展都是增强我们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式。两者展现出互补的作用,让社会集体的美术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从而增进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幵发,更加完善的发展人的感知、理解、创造等诸种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为艺术教育而探索的中国的美术馆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使得公众有条件,公共教育有能力谈论艺术教育。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美术馆作为文化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我国投资数千万甚至十多亿的艺术馆不断涌现。加之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活跃了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提髙了我国美术馆的展览水平及作品质量。一系列因素促使美术馆的发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这种景象的背后,无法掩饰的是:大部分规模宏大的美术馆闲置率较高,公众离美术馆太“远”了。除了展览幵幕,大型活动会门庭若市,大部分时间是很冷清的,这些是国内公共美术馆普遍存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公共美术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功能作用,才能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产生对公众的积极影响。
3中国的美术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艺术教育的生力军,美术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且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地区水平差异明显,相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过之而无不及。少数发达地区的美术馆发展水平已达到能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大多数美术馆(地方美术馆居多),还停留在难以承担大型文化展览地步,日常工作多举办临时性的展览,更无从谈起艺术教育的功能发挥。究其原因:美术馆发展历史较短、国内美术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较为薄弱、社会意识对美术馆的认识偏差等。现就从内外两方面阐述公共美术馆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谈及内部因素及问题,其根源在于艺术史理论及美术馆经营管理理论的薄弱。就目前来讲,在中国还未有专门为美术馆的历史研究及发展设立的专业,即使有也是比较边缘的综合专业方向有所涉及。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璃生说:“我一直强调美术馆必须跟美术史挂钩,美术馆不是一个被动展示的地方,交点钱展完就拉倒。它强调积、学术方向、学术标准,这个积累又包括牧—藏“成蔓术—史意义”的艺术家作品和相关资料。一个美术馆不仅要挖掘历史,借助美术史的眼光去展幵去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历史的建构,推动美术史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要积极地参与到当下的文化活动之中来。既要向后看,也要向前看。”王璜生先生在美术馆文化研究和经营方面可以算的上是中国当下很有话语权的人,十几年的公共美术馆馆长的经历,让他对于中国美术馆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解。就由此谈起中国美术馆发展存在问题的内部因素。
3.1美术馆的学术研究
一座美术馆发展的基础与前提都应是在学术研究成熟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美术史及美术馆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才能在确定自身性质及发展方向上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面向大众的公共性质的美术馆,强调的是“公共”二字,而致力于社会公众的教育工作无可置疑也应成为美术馆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美术馆的选址到建筑风格的确定,以及确立自己建馆本身的性质与特色,都是要经过专业研究的。否则,其收藏会陷入盲目无序的状态,其展览和陈列也会显得不够科学。策划出来的展览就会给人一种无从谈起的感觉,更别说什么艺术教育功能的发挥了。有些美术馆即使有很多上乘较好的藏品,但疏于对艺术史的研究,加之没有考虑公众对艺术了解需求。就很难拿出创新的策展方案。
3.2文化艺术经营机制因素
在美术馆事业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美术馆是社会的文化艺术基础,它们协同并引导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机制。而这一文化机制作用到美术馆内部的时候,也会形成自身的一种经营管理机制。例如策划一场展览需要做什么,首先如何做选题,资金来源怎样;其次,主题如何表述和展现,展览过程中会遇见什么问题,如何应对;最后,这次展览的意义及成果如何凸显出来。这些都应该是一套相对规范的机制在运作的。而教育的部分就是在这个机制里面的,国外的美术馆的管理者在这方面十分重视,教育就是机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现在中国一些美术馆喊着“公共教育”的口号搞噱头,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有失对艺术的尊重;也不是完全为了商业化搞一些公众难以企及的抽象艺术,为了商业而艺术,而又有失对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的履行。做到让对公众的教育作为美术馆经营管理整体机制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教育和谐的融入到美术馆的日常工作之中,也才能把美术馆无声的融入到公众的生活之中。
3.3细谈美术馆内部的人员、设备、服务等问题
就拿中国美术馆举例,其馆长范迪安提供的数据,年期间,中国美术馆共接待万名观众,这种规模的馆在任何一个国家里至少有个员工,而中国美术馆共名工作人员。奥赛馆多个员工,蓬皮杜多个员工,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个员工。因为公共美术馆是文化事业单位,编制的改动都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因此这种编制变动工作的效率相对较低。编制还是年前的编制,但是工作量至少翻了至翻。不仅仅是工作人手不够,即使有也是非专业的人员。目前我国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构成多为非专业人员,而且除了少数较大美术馆之外,大部分美术馆没有配备专职的策展人员在馆内工作。一个完备的美术馆专业人士构成应有:专业导览员、专业馆藏专职维护人员、专业策展人等。这些都是国内现在大部分美术馆最紧缺的人才,当然这也和中国美术馆研究起步较晚有关。
最后,谈谈在当代艺术中很火的一个职业——策展人。策展人一词是舶来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出现,继而流传到大陆的文化领域。在西方发展较为成熟的美术馆,都会长期雇佣一名专职策展人作为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即“常设策展人”。这对于一个美术馆经营方向上的把握很重要。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这个现象,一般美术馆没有策展人这一专门职位,或者由馆长直接兼任策展人。而馆长在处理馆内较多行政事务同时,还要花费较大的心思在展览上。这无疑影响了展览的效果发挥。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对美术馆经营认识不足,其次是美术馆工作人员在中国为事业单位编制,多一个岗位的出现要经过很多程序和部门。没有专职的策展人员,美术馆在举办日常展览的时候就要聘请兼职策展人来做,或者根本没有经过策划和研究,就把展览办起来了,不谈意义和内容,只要效果。
4总结
艺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不断的提升。而艺术教育的普及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艺术教育的公共机构,美术馆承担着对公众艺术教育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已经有很多现代化、高规格的美术馆。它也是一个从来不缺乏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家。展现更多的高水平艺术作品和美术成果,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美术馆就要责无旁贷地为公众服务。让优秀的展览成为永远的展览’。让美术馆的艺术教育职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做到把公众“请”到美术馆内。改善我国美术馆的宣传理念及管理模式。让公众欣赏到免费的艺术,降低欣赏艺术的门槛,让更多的公众接触艺术、了解艺术、读懂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史,尊重艺术的发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璜生《无墙的美术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邹文《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年
[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
[4]载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
[5]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
[6]奚传绩《艺术教育丛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