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鞘(Ascidian)是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es),尾索动物亚门(Uronordata),海鞘纲(Ascidiancea),在自然界中已知有2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近年来对海鞘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热门领域,研究已发现海鞘类生物中含有生物碱类、肽类、吲哚类、重金属螯合剂、多硫化物、大环内酯、萜类等数十种化合物,且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菌、诱导肌浆网释钙、抑制钙调蛋白活性等,其中有关抗肿瘤及抗病毒的研究报道较多。国内相关的研究与报道较少,本实验室是国内唯一开展海鞘抗乙肝病毒作用相关研究的实验机构。我国海域广阔,尤其是南海有着丰富的海鞘资源,皱瘤海鞘[Styela plicata(lesueur)]便是其中之一。本课题组利用地理优势之便在海洋药物的研究方面针对海鞘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皱瘤海鞘的醇提物在体内外均提示有抗乙肝病毒药理作用。现在已经成功分离出两个活性单体,为多肽成分,并且分离出其生物总碱和其正丁醇部位,建立了其有效部位群的指纹图谱。为了进一步评估皱瘤海鞘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作用机理,本课题对皱瘤海鞘如何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以及其究竟作用于病毒复制的哪一个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一节皱瘤海鞘对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的影响目的:本课题以体外细胞学研究为依据,通过皱瘤海鞘醇提取物对体外HepG2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及细胞毒性的影响来研究皱瘤海鞘的体外药效学,且进一步定量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HBV DNA拷贝量来研究皱瘤海鞘对乙肝病毒DNA的抑制作用;从而揭示皱瘤海鞘醇提取物体外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方法:1取HepG2 2.2.15细胞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皱瘤海鞘醇提取物和拉米夫定药物,在37℃,5%CO2培养5天,收集上清,用ELISA法及MTT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OD值及细胞增殖能力。2取HepG2 2.2.15细胞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皱瘤海鞘醇提取物和拉米夫定药物,在37℃,5%CO2培养,收集48、96h上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拷贝量。结果:1皱瘤海鞘各浓度组与细胞组之间比较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P<0.05),皱瘤海鞘醇提取物的浓度>0.5mg·ml-1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效果越明显。2药物作用细胞后上清中HBV DNA拷贝量的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在48h、96h两个时间点时不同浓度皱瘤海鞘提取物对细胞中的HBV DNA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01)。对HBV DNA分泌的抑制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2 mg·ml-1时最强。在48、96h时分别达到44.13%、46.40%。不同浓度拉米夫定作用后细胞中HBV D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其对HBV DNA的分泌的抑制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拉米夫定浓度在1 mg·ml-1时,其48、96h分别达到了17.41%、18.37%。二者在抑制HBV DNA分泌的作用上有相似的效果。第二节皱瘤海鞘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目的:本部分通过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活性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皱瘤海鞘提取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进而明确皱瘤海鞘醇提取物体外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HepG2.215细胞中的HBV DNA颗粒提纯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底物中加入具有放射性的32P-dCTP,并在不同浓度皱瘤海鞘醇提取物和拉米夫定药物的作用下反应,最后检测HBV DNA中掺入的32P-dCTP放射量,由于HBV DNA双链是通过DNA聚合酶进行复制或延伸,如果聚合酶活性受到影响则掺入双链中的32P-dCTP的放射量就会减少,从而间接得到药物对HBV D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皱瘤海鞘醇提取物浓度达到1 mg·ml-1以上时,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在浓度达到1 mg·ml-1时,与空白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皱瘤海鞘醇提取物和拉米夫定对HBV DNA聚合酶活性都有影响。且二者有相似的影响作用。本次实验证实了皱瘤海鞘醇提取物是通过影响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HBV DNA的分泌,其在体外细胞试验中显示了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作用。本次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皱瘤海鞘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而实验的结果提示我们皱瘤海鞘将可能会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慢性乙肝药物。本课题实验为开发这种新型有效的抗病毒海洋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解毒凉血方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3)
- [2].赤芍颗粒调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免疫通道的临床研究[J]. 大众科技 2019(12)
- [3].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对患者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1)
- [4].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及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24)
- [5].广州地区献血者HBV核酸检测非重复反应性样本确认及追踪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20(03)
- [6].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2)
- [7].肺结核病病人感染HBV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发生合并症的影响[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0(02)
- [8].深圳地区HBV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两种归队模式风险评估研究[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03)
- [9].外泌体在HBV感染相关性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4)
- [10].精确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后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研究[J]. 肝脏 2020(07)
- [11].恩替卡韦治疗HBV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9(11)
- [12].平均血小板体积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0)
- [13].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5)
- [14].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16)
- [15].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浆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7(13)
- [16].大剂赤芍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3)
- [17].江西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分析[J]. 江西医药 2017(09)
- [18].贵州少数民族人群HBV感染家庭聚集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2)
- [19].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8)
- [20].20例孕期女性口服替比夫定片抗HBV治疗的母婴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2)
- [21].HBsAg阳性孕产妇miR-122 rs7227488基因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J]. 肝脏 2020(10)
- [2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J]. 肝脏 2019(12)
- [23].HBV阴性与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05)
- [24].哈尔滨市239名医护人员HBV职业暴露现况及原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3)
- [25].抗凝血酶Ⅲ评价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疾病进展和28天死亡率的应用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 2020(06)
- [26].不同消毒剂对HBV核酸和表面抗原的作用效果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5)
- [27].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8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08)
- [28].抗病毒联合蛋白营养支持治疗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6)
- [2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制免疫健全小鼠肝脏HBV的复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12)
- [30].HBV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在黄河源区的应用比较[J].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2)
标签:皱瘤海鞘论文; 拉米夫定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论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论文; 乙型肝炎抗原论文; 聚合酶链反应论文; 聚合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