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谱论文-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

抗震设计谱论文-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设计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震概率危险性分析,核电厂,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修正脉冲放大系数

抗震设计谱论文文献综述

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1](2019)在《基于PSHA的核电厂近断层抗震设计谱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随着核电厂未来向内陆区的发展,其可能会遭遇到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核电厂抗震规范设计谱并未考虑近断层地震动。该文首先基于大量实际近断层脉冲型和相应无脉冲地震动记录,研究了脉冲对反应谱的放大效应,建立了修正的近断层脉冲放大系数模型;继而将地震动脉冲效应引入到近断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并基于设定断层模型,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的一致危险性反应谱;通过对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分解,分析了对场地最危险震级和距离,并将结果引入地震动衰减关系中得到设计谱,最后通过近断层脉冲放大系数对设计谱进行修正,得到考虑近断层脉冲效应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通过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下,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工程场地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的构建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国臣[2](2018)在《地震动位移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设计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害资料表明,采用位移参数衡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状态更为合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加速度设计谱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全球207次地震的2780个台站的地震动记录为数据基础,以显着影响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性,并给出了确定位移设计谱的具体参数。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所给出的位移设计谱与加速度设计谱之间可互相转化。因此,在讨论位移谱的同时,对加速度谱一并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数据处理是有关地震动反应谱分析工作中需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滤波截止周期是地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关键参数,其值的确定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却非常显着。为获取准确、有效的地震动谱位移及统计结果,本文采用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地震动中的长周期噪声,提出了一种定量确定地震动高通滤波截止周期的方法,并与前人所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2)脉冲型地震动常具有高速度和高位移幅值,其谱位移显着大于普通类型地震动的谱位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在位移设计谱的标定中应单独考虑该类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征。此外,为消除此类地震动对非脉冲型地震动分析结果的影响,应将此类地震动挑选出来。为减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中的主观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的方法,并与前人方法进行了对比。(3)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基于欧洲规范中的设计谱形式提出了一种长周期段为曲线形式且能与加速度设计谱互相转化的位移设计谱形式。本文采用所提数据处理方法对所选记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所提脉冲识别方法将所选记录分为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在计算所选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后系统讨论了震级、场地和距离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然后分别给出了非脉冲型和脉冲型地震动的设计谱参数。为讨论这一方法和所给参数的有效性,系统对比分析了本文设计谱与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的设计谱。(4)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显着异于非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采用传统的设计谱方法很难考虑脉冲型地震动的影响。此外,传统的设计谱方法也很难考虑前人所给出的脉冲周期与震级之间的回归关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有必要单独考虑此类地震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小波分析中多尺度分析方法所获地震动分量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谱形态和谱值能够基于地震动中的频率成分而作出相应调整的设计谱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1-01)

张晓荣[3](2018)在《超高层结构基于不同抗震设计谱的地震反应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统计,全球超过四成的超高层建筑都坐落于我国境内。长周期超高结构在富含长周期成分地震动作用下的表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部分研究成果写入了规范文件,而针对这些研究成果在应用上的差异对比是亟待研究的课题。针对长周期段反应谱对比研究的不足,本文选取两个典型的工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Etabs模型。研究选取了汶川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中的长周期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并以中、日、美叁国规范反应谱和相关研究的建议设计谱进行反应谱法计算。通过对比反应谱算法间差异、算法自身稳定性、算法自身差异叁方面,研究6个结构宏观指标,从而评价长周期地震设计谱的可靠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结构最大顶点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指标对比:在中日两国规范谱的长周期段,位移谱随振动周期增大而显着增大,不符合位移反应谱的衰减统计特征和物理意义。采用中日两国规范谱计算的长周期结构顶点最大位移反应显着大于时程分析法结果,按美国规范谱或建议设计谱计算的结果与时程分析法计算的结果相对差异减小,比较合理,并且建议设计谱更能体现长周期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对超长周期结构,按中国规范谱计算的最大位移反应随阻尼比增大反而增大,基底最大剪力变化幅度很小,表明中国规范设计谱的长周期段设置尚不合理。对超长周期结构,阻尼比的增大导致结构系统内力中的阻尼力不可忽略,需适当减小反应谱长周期段的阻尼力折减比例。(2)基于4个沿楼层分布的指标对比:包括最大层剪力、层转角、层倾覆力矩、层位移沿楼层分布情况。总体上满足时程分析法<建议设计谱≈美国规范谱<中国规范谱<日本规范谱,而随着阻尼比的增加,中国规范谱反超日本规范谱,尤其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时,现象更明显。建议设计谱的稳定性最佳,但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且阻尼比很大时,建议设计谱的稳定性出现下降,与中国规范谱相当。对于中日两国规范谱,双向输入激励的结果离散性会显着增大,而美国规范谱和建议设计谱单双向输入的离散性基本一致。对于算法自身在不同阻尼比下的表现,激励单向输入结果稍小于双向输入结果,且其差异会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少。日本规范谱对单双向的输入最为敏感,而美国规范谱和建议设计谱在单双向输入情况下的模拟较好。对于超长周期的结构,中国规范谱结果出现异常,即指标均随阻尼比的增加而增加,不符合统计规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6)

[4](2017)在《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首次工程应用——濮阳市黄河公路大桥抗震设计谱“矮粗胖”问题的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省濮阳市2017年底开工建设两座黄河公路大桥,分别是国道G240范县黄河公路大桥和省道S304濮阳白堽黄河公路大桥,两桥都是跨越黄河的控制性工程,为一级公路特大桥,计划于2021年6月底建成通车,建设工期42个月。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看,工程所在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为Ⅷ度、50年超越(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7年06期)

张艳静[5](2016)在《考虑上/下盘效应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一文中研究指出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4台,其规模居世界第一。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十叁五”计划的临近,我国经济又将迎来发展高潮。在经济飞速增长、能源需求增大的迫使下,内陆核电厂的建设将是大势所趋。近几年,国内外强震记录数据库不断日渐丰富,内陆地区核电厂选址可能会临近断层,而我国核电厂设计规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制定,且存在概率水平不统一、长周期偏于保守、没有考虑震级和断层距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所以修订我国核电厂设计规范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近断层特征中上/下盘效应对靠近断层建造的核电厂设计谱的影响。首先,选取了国内外七次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采用Newmark方法和郭-王方法,给出考虑上/下盘效应的近断层核电厂抗震设计谱。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文中选取了国内外七次地震共1024条近断层记录,并将记录的格式进行统一化处理,增加了便于统计使用的断层距、地震动峰值。按照台站所在断层位置对记录进行分组。通过对比发现,在相同断层距范围内,上盘区域的地震动峰值明显大于下盘区域及其他区域的地震动峰值。(2)文中采用Newmark方法和郭-王方法分别对所选1024条强震记录进行统计分析。Newmark方法中使用的V/A,AD/V2不仅要考虑场地条件,还应考虑断层距、震级及近断层效应的影响,本文给出了考虑上/下盘效应的V/A,AD/V2建议取值。之后,按照本文所选强震记录反应谱的特征分别对Newmark方法和郭-王方法进行改进,Newmark方法中第叁、四控制点周期发生变化,郭王方法中各点控制周期没有改变,控制点谱值统计方法做了修改,使得各点的概率水平一致。最后按照改进后的Newmark方法和郭-王方法给出阻尼比0.5%、2%、5%和10%的考虑上/下盘效应的靠近断层的核电厂设计谱。(3)通过对比本文拟合的结果与GB50267-97设计谱及AP1000设计谱发现,上/下盘效应对短周期段的设计谱影响比较显着,对中长周期段的设计谱影响不明显。Newmark方法中用到峰值特征V/A,AD/V2,受场地条件、断层距、震级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离散型比较大,因此建议采用郭-王方法得到的设计谱。(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6-06-01)

邬迪[6](2015)在《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清洁、环保、安全的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相比火电和水电,核电具有种种优势,因此核电成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一种能源。随着我国核电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沿海的核电厂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内陆核电厂的建设也已提上日程。相比于沿海核电厂,内陆核电厂的选址更为困难,厂址范围内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限于地质勘测和勘探的技术水平,核电厂厂址地下及其附近场地的地质条件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确定。因此当核电厂建成后,在其附近可能存在未能探明的断层,使核电厂暴露在近断层地震动的威胁之下,但是我国核电规范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核电厂的抗震设防进行何种特殊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研究以地震危险性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核电厂的近断层设计地震动反应谱,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核电厂设计地震动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在核电厂的近断层地震动中应该考虑的参数及其特点。2.介绍了近断层效应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Baker脉冲放大系数。选取了115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和相应的近断层无脉冲型地震动,将选取的地震动按照震级、最小断层距等参数进行分组,通过脉冲型地震动与无脉冲型地震动的谱值之比,研究了脉冲对地震动加速度谱的放大效应,给出了修正的近场脉冲放大系数,并与Baker脉冲放大系数进行了比较。3.详细介绍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的参数选取及计算过程,并将近场脉冲引入到PSHA中得到近场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NS-PSHA)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断层模型,用来模拟核电厂厂址的近断层事件,并对断层模型周围的不同场地进行了NS-PSHA,得到了不同场地的一致危险性反应谱,并研究了起算震级、场地条件等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4.对上述简单断层模型的PSHA结果在反应谱谱周期为0.1s和1s处进行了分解,得到了各个场地对震级和最小断层距等参数的危险性分解结果,依据该结果,可以了解各个场地在遭受何种类型地震时会容易产生超越设计地震动的地面运动。最后选取了场地最危险震级和最小断层距等参数带入至衰减关系中得到设计谱,并由本文得到的近场脉冲放大系数进行修正后得到近场设计谱。(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5-05-01)

江辉,慎丹,王宝喜,李英勇,倪永军[7](2014)在《基于实际记录检验的近断层区结构抗震设计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长周期大幅值脉冲型运动效应、方向性效应等显着特征,近断层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存在明显差别,近场区的设计地震动需专门研究.文中建立了包含世界范围内23次主要地震事件中338条水平向记录的近场地震动数据库,对中、美相关的代表性抗震规范的设计反应谱进行了场地分组下的实际地震动检验,表明现行各规范与近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别,难以直接适用于近断层区的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引入考虑近场地震动效应的近断层系数、衰减指数,分别对设计谱平台高度和中、长周期段衰减速率进行修正,并通过对特征周期的取值进行调整,给出了适用于近断层地区结构水平向抗震设计谱的建议.对比检验表明,所建议的设计谱和实际近断层记录分组均值谱吻合较好,并与代表性的跨越断层区典型高速公路桥梁桥址抗震设计谱相一致,可适用于近断层区域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杨楠,覃峰[8](2013)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的发展与问题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震设计谱是核电厂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核电设计谱的表达多采用直线分段式方法,一般由固定的设计谱形与具有一定保证概率的地震动幅值共同组成。本文简要回顾了核电设计谱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的研究现状,对不同统计拟合设计谱的方法做出了评价,对核电设计谱的主要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探讨了统一危险性谱在核电抗震应用中的问题,为我国核电设计谱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些许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3年06期)

王雨[9](2013)在《基于统计概率的抗震设计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震设计谱是工程抗震设计的最基本依据。抗震设计谱的科学、合理的确定对工程抗震理论的发展及保证结构抗震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均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大地震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核电厂安全事故,引起人们对核电厂抗震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样是设计地震重要组成部分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再度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焦点课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Newmark最先给出了核电厂设计谱的建立方法。他认为一组规准反应谱在任一周期处的统计谱值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可将平均谱值近似等同于具有50%保证率的设计谱值,考虑到核电厂安全的特殊性要求,建议采用均值加一倍标准差的谱值作为核电厂的设计谱值,其对应的累积概率为84.1%。这种设计谱的确定方法和概率理解一直沿用至今。核电厂设计谱的保证概率要求给了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针对重要性级别不同的工程结构,可以通过采用具有不同保证概率的设计谱来达到或提高结构抗震安全可靠度的目的。因此,抗震设计谱的谱值概率分布模型与概率保证设计谱的确定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新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谱值概率分布最优模型的分析,建立不同保证概率的反应谱,为给出适合不同工程结构的具有不同保证概率设计谱的科学、合理的确定和表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概率分布函数,对规准谱谱值概率分布模型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几种具有一定保证率的反应谱及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概率位移反应谱,研究了不同频率含量的地面运动记录对反应谱的影响。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总结几种典型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与期望、方差相关的统计值对应的概率保证值大小,介绍了谱值概率分布模型的检验方法并检验了几种规准谱的谱值概率分布模型。(2)比较平均值谱与50%保证率谱的差别,计算几种不同保证率的反应谱曲线及不同阻尼比的反应谱曲线并进行拟合。(3)比较以A/V和V/D比值分类方式的相互关联性,选择了位移反应谱的规准化参数,并以A/V和V/D各自叁组的分类方式对位移反应谱研究。(4)将地面运动记录分别根据其峰值地面加速度和反应谱的控制周期各自的范围分为几类研究其对几种反应谱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徐龙军,李爽,谢礼立[10](2012)在《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确定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震设计谱是核电厂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核电设计谱的表达多采用直线分段式方法,一般由固定的设计谱形与具有一定保证概率的地震动幅值共同组成。简要回顾核电设计谱的发展历程,对核电设计谱的主要确定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统一危险性谱在核电抗震应用中的问题。基于近期发生的强震动数据库,按4种设计谱标定方法分别计算设计谱以及反映设计谱稳定性的规准伪速度谱谱比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双规准反应谱的设计谱在速度控制段的谱值明显偏高,直接基于伪速度谱的设计谱标定方法具有稳定性优势。最后,为我国核电设计谱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些许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期刊2012-08-10)

抗震设计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震害资料表明,采用位移参数衡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状态更为合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加速度设计谱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全球207次地震的2780个台站的地震动记录为数据基础,以显着影响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性,并给出了确定位移设计谱的具体参数。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所给出的位移设计谱与加速度设计谱之间可互相转化。因此,在讨论位移谱的同时,对加速度谱一并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数据处理是有关地震动反应谱分析工作中需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滤波截止周期是地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关键参数,其值的确定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位移反应谱的影响却非常显着。为获取准确、有效的地震动谱位移及统计结果,本文采用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地震动中的长周期噪声,提出了一种定量确定地震动高通滤波截止周期的方法,并与前人所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2)脉冲型地震动常具有高速度和高位移幅值,其谱位移显着大于普通类型地震动的谱位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在位移设计谱的标定中应单独考虑该类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征。此外,为消除此类地震动对非脉冲型地震动分析结果的影响,应将此类地震动挑选出来。为减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中的主观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定量识别脉冲型地震动的方法,并与前人方法进行了对比。(3)为便于与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本文基于欧洲规范中的设计谱形式提出了一种长周期段为曲线形式且能与加速度设计谱互相转化的位移设计谱形式。本文采用所提数据处理方法对所选记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所提脉冲识别方法将所选记录分为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在计算所选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后系统讨论了震级、场地和距离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然后分别给出了非脉冲型和脉冲型地震动的设计谱参数。为讨论这一方法和所给参数的有效性,系统对比分析了本文设计谱与中国、美国和欧洲规范的设计谱。(4)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显着异于非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采用传统的设计谱方法很难考虑脉冲型地震动的影响。此外,传统的设计谱方法也很难考虑前人所给出的脉冲周期与震级之间的回归关系。为提高断层区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有必要单独考虑此类地震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小波分析中多尺度分析方法所获地震动分量的特性提出了一种谱形态和谱值能够基于地震动中的频率成分而作出相应调整的设计谱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设计谱论文参考文献

[1].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基于PSHA的核电厂近断层抗震设计谱构建方法[J].工程力学.2019

[2].赵国臣.地震动位移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设计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张晓荣.超高层结构基于不同抗震设计谱的地震反应比较[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首次工程应用——濮阳市黄河公路大桥抗震设计谱“矮粗胖”问题的解决[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

[5].张艳静.考虑上/下盘效应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

[6].邬迪.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

[7].江辉,慎丹,王宝喜,李英勇,倪永军.基于实际记录检验的近断层区结构抗震设计谱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4

[8].杨楠,覃峰.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的发展与问题综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

[9].王雨.基于统计概率的抗震设计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徐龙军,李爽,谢礼立.核电厂抗震设计谱确定方法分析[C].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2012

标签:;  ;  ;  ;  

抗震设计谱论文-胡进军,李琼林,邬迪,谢礼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