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LAST中硬判反馈迭代和检测研究

V-BLAST中硬判反馈迭代和检测研究

论文摘要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MIMO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信道模型,推导了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下的MIMO系统容量,研究了目前几种主要的空时码――空时分组码(STBC)、空时网格码(STTC)和差分空时分组码(D-STBC)的基本结构、编解码结构以及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结构(V-BLAST)在室内的实验环境中达到了20bp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的系统中很难实现,因此V-BLAST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得到了研究人员极大关注。本文详细分析了V-BLAST的原理,讨论了发射机结构;研究了极大似然(ML)、迫零(ZF)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算法;讨论了干扰抑制和干扰消除算法,重点介绍了基于QR分解和MMSE的干扰抑制和干扰消除;提出了一种基于Golden经典算法改进的V-BLAST检测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本文工作的重点是研究水平和垂直编码在硬判决反馈迭代接收时的性能。探讨了V-BLAST硬判迭代接收机的结构,通过系统仿真比较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的性能,得出了结论:并不能简单地说水平编码优于垂直编码,它们的性能优劣取决于接收机结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多天线技术
  • 1.2.1. 智能天线技术
  • 1.2.2. 分集接收技术
  • 1.2.3. 空间复用技术
  • 1.3. V-BLAST 技术研究概括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MIMO 信道建模和信道容量
  • 2.1. 无线衰落信道
  • 2.1.1. 无线信道模型
  • 2.1.2. 四种常用的信道模型
  • 2.2. MIMO 信道模型
  • 2.3. MIMO 系统容量
  • 2.3.1. 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下的 MIMO 系统容量
  • 2.3.2. MIMO 信道容量的表示方法
  • 2.3.3. 相关性对MIMO 系统容量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空时编码
  • 3.1 空时分组码
  • 3.1.1. 空时分组码编码
  • 3.1.2. 空时分组码的译码
  • 3.2. 空时网格码
  • 3.2.1. 空时网格码编码
  • 3.2.2. 空时网格码的译码
  • 3.3. 差分空时分组码
  • 3.3.1. 差分空时分组码编码
  • 3.3.2. 差分空时分组码译码
  • 3.4. 性能仿真和结果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V-BLAST 系统结构及其检测算法研究
  • 4.1. V-BLAST 系统简介
  • 4.2. LST 发射机
  • 4.2.1. 垂直分层结构
  • 4.2.2. 水平分层结构
  • 4.2.3. 对角分层空时结构
  • 4.2.4. 螺旋分层空时结构
  • 4.3. 分集合并技术
  • 4.3.1. 选择合并(SC)
  • 4.3.2. 最大比合并(MRC)
  • 4.3.3. 等增益合并(EGC)
  • 4.4. V-BLAST 检测算法研究
  • 4.4.1. 极大似然算法(ML)
  • 4.4.2. 迫零(ZF)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
  • 4.4.3. 干扰抑制和干扰消除算法
  • 4.4.4. 一种改进的V-BLAST 检测算法
  • 4.4.5. 基于自适应调制的 V-BLAST 检测算法
  • 4.5. 仿真与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水平和垂直编码硬判决反馈迭代研究
  • 5.1. 引言
  • 5.2. 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系统模型
  • 5.2.1. 卷积码的基本知识
  • 5.2.2. 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结构
  • 5.2.3. 系统模型
  • 5.3. 硬判迭代接收机方案
  • 5.3.1. PIC 迭代接收机
  • 5.3.2. BIC 结合 PIC
  • 5.4. 仿真与讨论
  • 5.4.1. BIC 与 OSIC 性能比较
  • 5.4.2. 水平编码和垂直编码性能比较
  • 5.4.3. 天线数目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
  • 5.4.4. 错误扩散对性能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天线功率受限的自适应调制V-BLAST系统[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8(03)
    • [2].空间相关环境下一种稳健的V-BLAST迭代检测算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06)
    • [3].V-BLAST系统中选择性最大比合并算法[J]. 电子科技 2011(04)
    • [4].基于V-BLAST的MIMO信号检测算法[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02)
    • [5].迫零准则下的V-BLAST检测算法比较[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01)
    • [6].新的V-BLAST系统次优天线选择[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09)
    • [7].LTE系统基于格基约减辅助V-BLAST算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5(05)
    • [8].移动通信中V-BLAST系统及其检测算法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23)
    • [9].存在信道相关及估计误差时V-BLAST系统的功率分配算法[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5(03)
    • [10].结合STBC的V-BLAST多天线超宽带OFDM系统性能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09)
    • [11].异步V-BLAST中基于功率扩展的迭代并行干扰消除[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05)
    • [12].CORDIC算法在V-BLAST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06)
    • [13].MIMO系统V-BLAST自适应迭代极大似然检测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09)
    • [14].信道反馈延迟的V-BLAST系统功率分配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4(06)
    • [15].线型小区中V-BLAST两根分布发射天线的位置优化[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0(04)
    • [16].V-BLAST部分发射天线选择方案[J]. 应用科学学报 2008(01)
    • [17].兼顾容量与差错率的V-BLAST系统发射天线选择[J]. 信息通信 2012(06)
    • [18].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V-BLAST性能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8)
    • [19].基于V-BLAST的特征波束形成技术在大规模MIMO中的运用[J]. 电视技术 2017(Z1)
    • [20].V-BLAST中改进的并行干扰抵消信号检测算法[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1].V-BLAST系统中基于子空间跟踪的自适应连续干扰消除接收机设计[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04)
    • [22].采用故意时延的V-BLAST系统的最佳迫零检测[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11)
    • [23].使用LMMSE接收机的V-BLAST系统容量和导频优化[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07)
    • [24].MIMO系统V-BLAST检测算法的FPGA实现[J]. 电子与封装 2017(06)
    • [25].基于V-BLAST的数字—模拟域混合预编码技术在多用户大规模MIMO中的应用[J]. 电信科学 2016(10)
    • [26].增强型V-BLAST检测的简化算法[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3)
    • [27].多径信道下单载波V-BLAST系统的快速频域均衡算法[J].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 2009(02)
    • [28].基于几何均值分解的V-BLAST非线性预编码方法[J]. 计算机应用 2010(11)
    • [29].M-精英进化算法及其在V-BLAST系统中的应用[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10)
    • [30].基于迫零检测的异步V-BLAST最优发射功率分配[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0(04)

    标签:;  ;  ;  ;  ;  ;  

    V-BLAST中硬判反馈迭代和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