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

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

论文摘要

作为我国第一部保留完整的系统的僧传作品,《高僧传》的价值一直都被历代研究佛学及文化学的大家所公认。但“重史不重文”的现象也存在于《高僧传》的研究中,即该书一直被当做资料集来利用,鲜有从文学角度对全书作整体探讨者。本文试从文学角度入手,立足文本,对慧皎及《高僧传》作整体的文学梳理。首先从作者入手,提出释慧皎应该是隐藏在全书中的最重要的一位高僧,并用细读文本的方法,分别从史心——佛心——文心三方面来作由文本回到作者的工作,力图还原一个在史书中留下不过百字传记的伟大作者的形象。其次,探讨全书呈现出的总体风格,指出史传文学化、佛教中国化的特点,并以该书是以中土最传统的史传文学的方式,承载异质文化佛教的代表人物——高僧的内容,提出此书是较早的由作者主体自觉地进行佛教中国化的积极尝试的一次活动。本文认为全书实则融汇了当时文学界两大奇葩——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的特点,故而形成智慧与神异相交织的整体风格,充满文学魅力,可谓是史传文学化的一次推进。再次,全书虽然分十科,但从传主的择取来看,基本形成德高、品高、智高这样的选择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僧风度”这样的概念,以此解释名士与高僧精神契合的缘由,并认为,高僧风度比之名士风度,思想层面多了一层哲学与虔诚;行为层面多了一层慈悲与牺牲。在文学本体的探讨中,本文在叙事部分,分别从篇幅论、取材论、互见论和神异论四部分来研究《高僧传》的特点。互见论中提出《高僧传》不同于其他传记的特点之一是,因为互见手法的频频使用,起到了如四大高僧提携点评其他高僧、立体表现高僧间师徒、道友等不同关系的独特作用,多维度展示高僧修行、交流、传法等多方面活动。神异论中提出淡化神异叙事的特点,将神异作为一种叙述背景展开,不做强化渲染,并将神异与高僧人格修养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高僧神异性格。在语言部分,分别就尚简、尚智、尚真、尚丽四种不同特色的形成,来对《高僧传》散文语言、对话语言、抒情语言和论赞语言作逐一探讨。其他文学因素的研究中,突出文备众体的内容特质、译经理论与文学之关系、风趣幽默之文笔以及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等方面,其中如书信体在全书中起到的架构作用、翻译经文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文学之关系等等,是这一部分的要点。最后是《高僧传》的文化研究,集中讨论高僧重情,即“人间性”一面的表现;高僧不同的出家缘由所透露出的特定时代人们不同的文化心理;高僧弘法的智慧,及书中大量的梦描写与《左传》等史书中梦描写的对比研究,最后就高僧圆寂描写这一环节,表现佛教文化与中土文化之差异及影响。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示《高僧传》的文化意蕴。全文分六章,分述如下:第一章讨论作者及作品总体风格。因关于作者慧皎流传下来的史料有限,历来对他的讨论往往止于百馀字的资料,本章试就文本所表露出的信息,从史心——佛心——文心三个角度力图还原慧皎的形象,以证明慧皎是隐藏在全书中的一位高僧。作品风格部分则从中西汇融、虚实结合的角度入手,指出本书总体呈现出的智慧与神异相交织的风格,正综合了本时期最有文学价值的两类小说——志人与志怪小说的文学特质。第二章探讨全书著述宗旨——高,从品高、德高、智高三方面来讨论高僧之高的综合因素,并因之提炼出“高僧风度”的概念,认为这样一种集智慧、慈悲、隐逸、姿容等特质于一体的高僧风度,与魏晋名十风度相呼应,是这样两个知识精英群体精神契合的主要原因。第三、四章为文学本体研究,分别从叙事和语言对全书作总体观照。第三章叙事部分从篇幅、取材、互见和神异四个角度,对传记的叙事特色作微观的研究。互见中突出提点式与多层展示式的互见法,认为是《高僧传》不同于其他传记作品的一个特色。神异叙事中则探讨慧皎淡化神异的叙事倾向。第四章语言部分从尚简、尚智、尚真、尚丽四种特色入手,对散文语言、对话语言、抒情语言和论赞语言作逐一探讨。其中认为论赞语言设论精深、文笔优美,充分表现出慧皎的语言驾驭能力。第五章对书中出现的其他文学因素进行散点研究,其中包括诸如书中频繁出现的诸种文体的价值与作用;高僧在译经、唱导过程中不自觉形成的文学及音韵追求;《高僧传》全书于肃穆中流露出的文笔之趣;各种人物的形象塑造等,都是《高僧传》文学性极强的表征。第六章为外围研究,对《高僧传》作为佛教人物传记所特有的宗教文化色彩进行分析,如书中表现出的高僧与时代的精神联系;高僧传法的智慧与作用;本章重点之一在《高僧传》中频频出现的梦的记载与中土史书的梦文化进行的比较研究;重点之二在高僧圆寂带给人的死亡美学的启示,以及这种死亡观对中土文化的影响。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认为《高僧传》的创作是较早的作者主体积极进行佛教中国化努力的一次活动,全书虚实结合、文笔优美、内容丰厚,是此时期传记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一章 高僧与奇书
  • 第一节 高僧释慧皎
  • 一、悠悠史心
  • 二、拳拳佛心
  • 三、湛湛文心
  • 第二节 奇书《高僧传》
  • 一、意蕴深厚的文化价值
  • 二、生动沉着的独特风格
  • 三、双重内涵的首创体例
  • 第二章 传主的择取标准
  • 第一节 高的标准
  • 一、高蹈人间——品高
  • 二、仁心慈骨——德高
  • 三、夙惠智通——智高
  • 第二节 高僧风度
  • 一、高僧与名士的契合
  • 二、高僧风度的内涵及其表现
  • 第三章 《高僧传》的叙事
  • 第一节 篇幅论
  • 一、长篇叙事之从容
  • 二、中篇叙事之风采
  • 三、短篇叙事之凝练
  • 四、附传叙事之精彩
  • 第二节 取材论
  • 一、取材以主旨为虑
  • 二、取材以正统为虑
  • 三、取材以生动为虑
  • 第三节 互见论
  • 一、相为映衬的互见法
  • 二、提点评说的互见法
  • 三、多层展示的互见法
  • 第四节 神异论
  • 一、神异描写的文学解析
  • 二、神异描写的叙述特色
  • 三、神异描写的美学价值
  • 第四章 《高僧传》的语言
  • 第一节 尚简的散文语言
  • 一、删繁就简、不枝不蔓
  • 二、文气疏荡、不疾不徐
  • 第二节 尚智的对话语言
  • 一、对话中广征博引,外典运用自如
  • 二、对答中以机智而简洁的语言取胜
  • 三、智辩中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
  • 第三节 尚真的抒情语言
  • 第四节 尚丽的论赞语言
  • 一、内容之丰富
  • 二、文辞之骈俪
  • 三、设论之精深
  • 第五章 《高僧传》的文学因子
  • 第一节 文备众体
  • 一、书信体的架构作用
  • 二、诗赞体的总结作用
  • 第二节 翻译文学理论
  • 第三节 《高僧传》的文趣
  • 一、风趣的谚语称谓
  • 二、机智风趣的对答
  • 三、滑稽戏剧化的人物行为
  • 四、人物群像
  • 第六章 《高僧传》的文化因子
  • 第一节 《高僧传》的时代精神
  • 一、高僧深情与时代氛围
  • 二、高僧出家的文化心理
  • 第二节 传法的智慧与作用
  • 一、高僧传法的智慧
  • 二、高僧的社会作用
  • 第三节 梦文化与《高僧传》
  • 一、《高僧传》梦的类型梳理
  • 二、《高僧传》梦的文学解析
  • 第四节 圆寂的美学启示
  • 一、圆寂与生死智慧
  • 二、圆寂的类型分析
  • 三、圆寂描写的美学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论释慧皎《高僧传》之传人艺术[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 [2].《高僧传》词语札记[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3].《高僧传》中僧人佛徒称谓探讨[J]. 中州学刊 2011(04)

    标签:;  ;  ;  ;  ;  ;  ;  

    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