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影响的辩证分析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影响的辩证分析

论文摘要

企业型政府理论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家的精神融入政府管理中,使其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企业型政府理论中一些适合我国改革实际的精髓,是完全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的。通过对企业型政府理论的简述,以期望找到适合中国行政改革的方案。企业型政府理论的是指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管理手段,将政府打造成为一个高效的政府,理论基础是现今行政学界盛行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征被奥斯本等人归纳为“十大特征”和“五C战略”,在理论界所获得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中国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在具体的行政环境下进行的,有着不同于以往和其他国家的改革目标,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深入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不断的完善人事制度建设。企业型政府理论与中国的行政体制的结合必将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同时分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了,将企业精神中创新意识,顾客意识,效率意识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意识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创建以市场为导向创建有限政府,以优秀企业的运作经验为指导,确立成本意识,创建高效、廉洁的政府,坚持“顾客第一、服务至上”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基本思路与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企业型政府理论简析
  • 第一节 企业型政府理论的概述
  • 一、企业型政府理论概念
  • 二、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内容
  • (一) 企业型政府的十大特征
  • (二) 企业型政府的“五 C 战略”
  • 第二节 企业型政府理论产生的基础
  • 一、企业型政府理论产生的行政生态环境
  • (一) 全球化下国家政治限度的改变
  • (二)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压力
  • (三) 对政府管理权限的矛盾心态
  • (四) 工商企业再造经验的影响
  • (五) 信息技术推动下的行政体制改革创新
  • (六) 财政收入与公共支出矛盾
  • (七) 官僚制的危机
  • 二、企业型政府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一)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
  •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节 企业型政府理论的辩证分析
  • 一、政府与企业的区别
  • 二、政治中的顾客和公共企业家与企业所包含范围的差异
  • 三、企业型政府理论在政府运行中的冲突
  • 第二章 中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环境
  •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行政环境
  • (一) 中国共产党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领导
  • (二)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经济环境
  • (一)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矛盾发展
  • (二)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现状
  • 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文化环境
  • (一) 传统行政文化的制约
  • 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
  • (一) 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 第二节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目标
  • 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二、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的作用
  • 三、深入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 四、不断完善人事制度建设
  • 第三章 企业型政府理论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运用
  • 第一节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哲学分析
  • 一、企业型政府理论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联系
  •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特殊性
  •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改革发展道路
  • 四、借鉴与运用企业型政府理论相结合
  • 五、实践是检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成果的惟一标准
  • 第二节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借鉴与冲突
  • 一、对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借鉴
  • (一) 重视行政成本和收益
  • (二) 重视行政决策和管理
  • 二、企业家政府理论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冲突
  • (一) 改革侧重点的不同
  • (二) 中西方行政文化的差异
  • (三) 社会发展带来的各个层面的冲突
  • 第三节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型政府
  • (一) 创建以市场为目标的有限政府
  • (二) 借鉴优秀企业运作经验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府
  • (三) 创建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
  •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需要企业型政府理论所强调的内在精神的指引
  • (一) 政府必须具有创新思维
  • (二) 政府必须具有顾客意识
  • (三) 政府必须具有效率意识
  • (四) 政府必须具有防范和抵御风险意识
  • 三、推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 (一) 改进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 (二) 注重授权和分权
  • (三) 推动电子政务建设
  • (四) 完善公务员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企业型政府与城市基本物品的公平性供给:一个概念创新[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2(02)
    • [2].企业型政府论视角下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状况探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2(12)
    • [3].企业型政府的积极作用[J]. 人民论坛 2011(01)
    • [4].“企业型政府”理论顾客导向理念的伦理分析[J]. 伦理学研究 2013(03)
    • [5].西方建设企业型政府的经验和教训[J]. 红旗文稿 2010(15)
    • [6].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启示[J]. 学理论 2015(25)
    • [7].政府治理的新转变——企业型政府[J]. 改革与开放 2009(06)
    • [8].企业型政府模型的悖论[J]. 理论研究 2012(05)
    • [9].企业型政府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 企业导报 2009(08)
    • [10].公共经营及其制度安排——企业型政府理论的视角[J].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2)
    • [11].论企业型政府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J]. 法制与社会 2008(35)
    • [12].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启示[J]. 企业导报 2009(02)
    • [13].论企业型政府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分析[J]. 时代金融 2014(14)
    • [14].西方国家企业型政府的经验及其借鉴[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0)
    • [15].我国建立企业型政府的可行性探析[J]. 经济师 2008(01)
    • [16].台湾高速公路ETC金流转型契机探讨[J].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4)
    • [17].上海高楼倒塌: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型企业合二为一[J]. 中国外资 2009(07)
    • [18].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9)
    • [19].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分析[J]. 阴山学刊 2010(04)
    • [20].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解向度[J]. 领导科学 2009(32)
    • [21].论机关人员从“官本位”思想到“顾客至上”意识的转变[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 [22].对“老板型”官员宽容一些[J]. 人民论坛 2008(10)
    • [23].利益驱动扭曲官员行为[J]. 人民论坛 2008(10)
    • [24].推进“大部制”改革,构建协同型政府的路径选择[J]. 当代社科视野 2008(10)
    • [25].国外政府创新的内容与模式探析[J]. 杭州(我们) 2011(08)
    • [26].“1+1>2”创新政府企业型政府的新路径[J]. 硅谷 2008(16)

    标签:;  ;  ;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影响的辩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