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研究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研究

论文摘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在全球经济竞争和国际制造业链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制造企业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我国制造企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长,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也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核心竞争力是保持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制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许多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它超越了传统上企业核心竞争力主体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呈单一线性模式的束缚,把企业能力提升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中介机构和相关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本文以我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为研究主线,以互动网络的建立为研究重点,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企业与外部多元主体间的耦合关系和互动学习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整合与创新。旨在有效调配制造企业资源及能力,充分运用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来。首先,本文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研究的背景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论文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内涵及其知识特性,并通过互动网络与线性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及创新系统理论的深入分析,得出了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结构生成。基于此,本文深入解析了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多元主体间的接近性,这种接近性表现为地理接近性、社会接近性和行业接近性,这是互动网络生成的接近性基础。更进一步分析了基于接近性形成的耦合关系对互动网络生成的作用。其次,基于现有组织学习模式的借鉴和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主体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能力类型分析,提出了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学习模式的演进规律。第三,在对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耦合关系和互动学习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后,基于互动网络的知识联盟特性,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运行机制,分别是制造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中介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互动运行。第四,本文在遵循指标体系设立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个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成熟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实证研究对象DQ公司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出DQ公司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成熟度综合水平。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发展的保障措施体系。制造企业应分别从制度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和文化保障体系几方面着手维护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发展的有序运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 2.2 有关知识的基本理论
  • 2.2.1 知识的概念
  • 2.2.2 知识的基本特征
  • 2.2.3 隐性知识的研究
  • 2.2.4 知识转移特征与类型
  • 2.2.5 企业知识管理的范畴
  • 2.3 组织学习理论
  • 2.3.1 组织学习的概念
  • 2.3.2 组织学习的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机理
  • 3.1 制造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性
  • 3.1.1 制造企业的内涵界定
  • 3.1.2 制造企业的基本特性
  • 3.1.3 制造企业的科技产业化特性
  • 3.1.4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 3.1.5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 3.2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内涵与特性
  • 3.2.1 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内涵
  • 3.2.2 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知识基础特性
  • 3.3 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模式的提出
  • 3.3.1 核心竞争力线性模式原理
  • 3.3.2 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模式原理
  • 3.3.3 基于对比分析的互动网络模式的提出
  • 3.4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结构构建
  • 3.4.1 创新系统理论剖析
  • 3.4.2 互动网络结构构建
  • 3.4.3 互动网络主体功能解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耦合关系研究
  • 4.1 耦合及互动网络耦合关系的内涵
  • 4.1.1 耦合的含义
  • 4.1.2 互动网络耦合关系的内涵
  • 4.2 互动网络耦合关系的接近性基础
  • 4.2.1 多元主体间的空间接近性
  • 4.2.2 多元主体间的社会接近性
  • 4.2.3 多元主体间的行业接近性
  • 4.2.4 多元主体间的接近性关系分析
  • 4.3 基于接近性的互动网络耦合关系生成
  • 4.3.1 耦合关系生成的原理
  • 4.3.2 互动网络的接近性耦合特征
  • 4.3.3 耦合关系在互动网络中的作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学习模式研究
  • 5.1 现有组织学习模式的借鉴
  • 5.1.1 斯拉托模式的借鉴
  • 5.1.2 鲍尔·沃尔纳模式的借鉴
  • 5.1.3 野中模式的借鉴
  • 5.2 网络主体的学习形式及能力类型
  • 5.2.1 网络主体的交互学习形式
  • 5.2.2 网络主体的学习能力类型
  • 5.2.3 网络主体的学习机制机理
  • 5.2.4 互动网络中多元主体的学习效率
  • 5.3 互动网络的学习模式演进
  • 5.3.1 学习模式演进模型的提出
  • 5.3.2 互动网络的地方化学习模式
  • 5.3.3 互动网络的专业化学习模式
  • 5.3.4 互动网络的全方位交互学习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的运行机制研究
  • 6.1 互动网络的运行机制原理
  • 6.1.1 互动网络的知识联盟属性
  • 6.1.2 互动网络运行的知识内化
  • 6.1.3 互动网络运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机制
  • 6.1.4 互动网络运行机制模型的构建
  • 6.2 制造企业与政府的互动运行
  • 6.2.1 政府的角色解析
  • 6.2.2 互动网络中政府功能的实现
  • 6.3 制造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学的互动运行
  • 6.3.1 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角色解析
  • 6.3.2 互动网络中科研机构和大学功能的实现
  • 6.4 制造企业与中介机构的互动运行
  • 6.4.1 中介机构的角色解析
  • 6.4.2 互动网络中中介机构功能的实现
  • 6.5 制造企业与相关企业的互动运行
  • 6.5.1 相关企业的角色解析
  • 6.5.2 互动网络中相关企业功能的实现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成熟度水平评价
  • 7.1 互动网络成熟度水平评价的目的
  • 7.2 互动网络成熟度水平评价的功能解析
  • 7.3 互动网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7.3.2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 7.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7.4 互动网络成熟度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 7.4.1 确定评价指标集
  • 7.4.2 指标权重集
  • 7.4.3 确定评价等级集
  • 7.4.4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 7.4.5 确定评估灰类及模糊矩阵
  • 7.4.6 计算综合评价矩阵及评价结果
  • 7.5 实证研究
  • 7.5.1 DQ公司简介
  • 7.5.2 DQ公司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发展的实践
  • 7.5.3 DQ公司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成熟度水平评价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发展保障措施体系
  • 8.1 构建互动网络发展保障措施体系框架
  • 8.2 互动网络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 8.2.1 完善企业外联制度的结构内容
  • 8.2.2 加强高层对外联制度的重视程度
  • 8.2.3 从制度上强化全员的外联意识
  • 8.3 互动网络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
  • 8.3.1 提高知识内化的投入
  • 8.3.2 组建知识内化的技术中心
  • 8.4 互动网络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
  • 8.4.1 建立科学的外联业务决策机制
  • 8.4.2 建立有效的外联业务激励约束机制
  • 8.4.3 围绕外联业务设计企业发展战略
  • 8.5 互动网络发展的文化保障体系
  • 8.5.1 充实外联业务文化体系
  • 8.5.2 运用开放的文化精神来构建管理机制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应用的文献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18(21)
    • [2].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 市场观察 2019(07)
    • [3].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4)
    • [4].强化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相关策略[J]. 企业研究 2014(08)
    • [5].制造企业如何走精益管理与信息化结合之路[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2(02)
    • [6].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J]. 北方经贸 2016(01)
    • [7].制造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中常见的认识误区[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06)
    • [8].制造企业数据分析的现状与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3)
    • [9].加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J]. 企业研究 2014(08)
    • [10].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J]. 会计师 2013(05)
    • [11].制造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外企业家 2020(03)
    • [12].制造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J]. 财会学习 2018(04)
    • [13].面向制造企业的集成化工艺与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04)
    • [14].在制造性企业中构建有效的当责体系[J]. 中外企业家 2015(14)
    • [15].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
    • [16].制造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几点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3)
    • [17].浅谈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学习 2016(14)
    • [18].制造企业采购业务的风险管理及其控制[J]. 经济视角(下) 2011(12)
    • [19].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 财会学习 2016(14)
    • [20].制造型企业如何降低材料成本[J]. 中国林业经济 2010(02)
    • [21].论制造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J]. 财会学习 2019(22)
    • [22].SAP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应用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21)
    • [23].预算管理在制造企业的应用[J]. 现代商业 2013(31)
    • [24].国内外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05)
    • [25].对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J]. 财会学习 2019(03)
    • [26].制造业企业“营改增”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J]. 财会学习 2019(06)
    • [27].制造企业远程服务与电子商务结合应用初探[J]. 建筑机械化 2008(04)
    • [28].试论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财会学习 2016(12)
    • [29].试论制造企业实施ERP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 新经济 2016(09)
    • [30].工艺管理工作考核模式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11)

    标签:;  ;  ;  

    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互动网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