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明基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19)
(2南京明基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终末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与实施临终关怀的观察组30例,根据焦虑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评分(55.35±8.06)分,对照组SAS评分(86.08±9.56)分,观察组评分更为理想,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93.33%,对照组服务满意度73.33%,观察组服务满意度更高,满意度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可以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终末期;肿瘤;临终关怀;价值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346-02
终末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是患者由于肿瘤疾病发展到末期,临床治疗无效且生命走向结束期患者的关怀与护理[1]。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以此帮助临终护理选择最佳服务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终末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0例研究对象年龄均大于18岁,肿瘤恶性进展至Ⅳ期,有大范围转移或复发,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昏迷不醒患者及不配合临床服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0岁,平均(54.9±6.2)岁;肺癌9例,胃癌4例,肝癌6例,肠癌8例,食道癌3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0岁,平均(55.1±6.3)岁;肺癌8例,胃癌5例,肝癌7例,肠癌7例,食道癌3例;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镇痛、镇静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具体措施为:(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此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安慰,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使焦虑、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得以疏解。(2)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发作频率等情况,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根据医嘱应用镇痛药等方式治疗患者,缓解患者的疼痛。(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个人习惯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尽量摄入高营养和高维生素食物,同时要注意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4)情感护理。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多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外出时也尽量陪伴患者,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改善。护理人员服务过程中,要保持亲切温柔的态度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使患者可以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5)对家属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接受心理指导,疏导不良情绪[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与服务满意度。根据焦虑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总分100分,以得分高低表示焦虑症状从重到轻[3]。根据我院自拟调查问题统计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可以分成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以下,服务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4]。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SAS评分
护理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为理想,两组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临终关怀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生命质量,构建社会保障与支持。但是,大多患者和家属都缺乏对死亡的认知,过度的恐惧会加重身心负担。大多临终患者接受临终关怀的音乐治疗或心理治疗,可以患者心理得到舒缓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评分更为理想;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服务满意度更高,两组满意度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临终是生命一部分,只有提高临终生命质量,才能代表对生命尊重,而且临终关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支持才能不断前行,使临终关怀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月兰.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314-315.
[2]谭月霞,陈国贤,王伟民.癌症患者在家庭病床的临床关怀[J].广州医药,2016,47(6):84-86.
[3]岳林,张雷.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7-119.
[4]吴殷,吴海玲.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哲学,2011,32(2):7-10.
[5]迟西琴.从以人为本看临终关怀的当代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