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为马钱科(Loganiaceae)胡蔓藤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等南部地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胡蔓藤又称钩吻、断肠草、猪人参等,其全草有毒,以嫩叶毒性最大,是世界著名的毒性植物。中医理论认为,胡蔓藤性温,味苦、辛,有大毒,易外用。据文献报道,胡蔓藤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吲哚类生物碱,临床上也多以外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近些年来,临床上也开始使用胡蔓藤来治疗疼痛、癌症、炎症等。小鼠荷瘤实验表明:胡蔓藤的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瘤活性,为进一步明确活性物质基础,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手段对胡蔓藤水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共得到4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的测定、波谱数据分析(UV、MS、1D NMR、2D NMR等)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33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1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是钩吻新碱甲(gelsenine,1)、11-甲氧基胡蔓藤碱甲(11-methoxyhumantenmine,2)、14-hydroxy-19-oxogelsenicine(3)、19-羟基二氢钩吻绿碱(19-hydroxydihydrogelsevirine,4)、钩吻素子(koumine,5)、胡蔓藤碱甲(humantenmine,6)、gelsemoxonine(7)、胡蔓藤碱己(humantenine,8)、钩吻绿碱(gelsevirine,9)、钩吻素甲(gelsemine,10)、阿枯米定(akuammidine,11);25个非生物碱成分,分别是胡蔓藤苷A(gelsemiunoside A,12)、胡蔓藤苷B(gelsemiunoside B,13)、(7R,8S)-7,8-dihydro-7-(4-hydroxy-3-methoxyphenyl)-8-hydroxylmethyl-3’-methoxybenzofuran carboxylic acid(14)、钩吻苷A(gelsemoside A,15)、3β-羟基-27-p-(E)-咖啡酰基-12-烯-28-羧基乌苏酸(3β-hydroxy-27-p-(E)-coumaroyloxy-ursan-12-en-28-oic acid,16)、3β-羟基-27-p-(Z)-咖啡酰基-12-烯-28-羧基乌苏酸(3β-hydroxy-27-p-(Z)-coumaroyloxy-ursan-12-en-28-oic acid,17)、钩藤酸E(uncarinicacid E,18)、钩吻苷B(gelsemoside B,19)、4-O-咖啡酰基奎宁酸(4-O-caffeoylquininicacid,20)、1-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O-caffeoylquininic acid methyl ester,21)、1-O-咖啡酰基奎宁酸(1-O-caffeoylquininic acid,22)、香草酸(vanillic acid,23)、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l-phenyl aldehyde,24)、阿魏酸(ferulic acid,25)、咖啡酸(caffeicacid,26)、3,4-二羟基苯印酸(3,4-dihydroxyl benzonic acid,27)、丁香酸(s(?)rin(?)ic acid,28)、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nic acid,29)、莨宕葶(6-methoxyl-7-hydroxylcoumarin,30)、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6,7-dimethoxyl-8-hydroxylcoumarin,31)、滨蒿内酯(scoparon,3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3),其中化合物1、2、12、13、15、1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4、16~18、20、21、24、26、29、30、31、3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的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以A375-S2细胞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的筛选。经过比较发现,所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物没有显示出较好的细胞毒活性,而与之相比较,非生物碱类化合物16、17、18却显示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根据文献报道,胡蔓藤中主要含有吲哚类的生物碱成分,而其主要的药理活性及临床疗效确切,因此考虑胡蔓藤的生物碱在体内经过代谢后形成的代谢物可能具有新的生物学活性。采用体外肝微粒体温孵实验模拟体内代谢的环境,对胡蔓藤生物碱钩吻素甲(gelsemine)进行了初步的代谢研究。结果显示,钩吻素甲在经肝微粒体代谢主要生成5个代谢物,利用波谱学手段鉴定了其中2个代谢物的结构,分别为4-N-去甲基钩吻素甲(4-N-demethoxygelsemine,M1)与21-氧钩吻素甲(21-oxogelsemine,M2),经对原药与代谢物结构特点比较,分析钩吻素甲在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认为氧化和去甲基化是主要代谢方式,细胞毒活性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代谢产物的活性均较原化合物活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