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骶神经根对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作用,探讨其恢复膀胱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兔子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无异常后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B组,40只),采用脊髓完全夹闭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术后2周进行尿动力检查,以出现逼尿肌亢进及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失调作为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根据是否植入电极将B组分为C组(神经源性膀胱组)与D组(阳极阻滞电刺激组)。对电刺激组进行长期电刺激,每次刺激时间30分钟,每天刺激6次,共4周,4周后再次行尿动力学检测,评估膀胱功能。采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递质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在3组兔子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电刺激改善膀胱功能的可能机制。结果:1.动物模型存活及尿动力学检查:A组死亡2只,存活8只;B组40只兔子,术后因尿路感染等原因死亡6只,模型筛选后排除3只,共剩余31只;再次随机分组后,C组16只,D组15只,C组饲养过程中死亡7只,存活9只;D组死亡1只,植入电极过程中损伤神经根5只,电刺激过程中,1只因反应较弱排除;A组8只、C组9只、D组8只兔进入下一步实验。A组手术前后膀胱充盈期压力曲线均平滑,无逼尿肌收缩,排尿期反射存在,尿动力参数各项指标无差异;B组术后2周尿动力主要特点为膀胱静息压升高,膀胱逼尿肌漏点压升高,膀胱充盈过程中逼尿肌活动亢进,多为无效收缩,排尿过程中出现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多,膀胱体积减少,排尿效率降低,膀胱顺应性降低;电刺激组长期电刺激后尿流动力学特点为膀胱静息压升高,膀胱逼尿肌漏点压降低,膀胱充盈过程中逼尿肌无效收缩减少,排尿过程中括约肌肌电图稳定,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减少,膀胱体积增大,排尿效率增高,膀胱顺应性增高。2.电镜:正常组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核呈椭圆形,异染色质位于核膜下,核仁清晰,肌质内可见较多密斑、密体,细胞内可见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肌细胞间可见大量中间连接,间质中偶见胶原及弹性纤维,细胞连接、平滑肌、中间连接未见异常;损伤组表现为逼尿肌排列紊乱,大小不一,凋亡细胞增多,染色质浓缩,核膜表面不平,出现核固缩,平滑肌细胞内细胞器增多,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水肿,细胞间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增多,胞突连接、桥粒及缝隙连接增多,平滑肌细胞内肌丝排列紊乱,细胞膜周围有高电子密度物质堆积;与损伤组相比,电刺激组平滑肌较规则,大小均匀,凋亡细胞少见,染色质轻度着色,核固缩消失,平滑肌胞内细胞器肿胀减轻,肌细胞间间隙缩短,胶原纤维减少,胞突连接及缝隙连接减少。3.免疫组化:M2受体在损伤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突触前、平滑肌及上皮中,电刺激后能够使其降低;M3受体在长期损伤后肌细胞中染色减弱,但在间质中表达仍较强,长期电刺激后肌细胞中染色增强,间质中减少恢复至正常水平;β2-AR主要位于膀胱上皮细胞及逼尿肌细胞,长期损伤后表达降低,电刺激能使其表达增多;P2X3受体在损伤后上皮下及间质增多明显,电刺激组膀胱顶增多明显,其余部位则减轻;NGF主要位于膀胱上皮细胞膜及逼尿肌胞浆中,在损伤组增高,电刺激组降低。结论及创新点:1.长期阳极阻断电刺激骶神经前根可以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排尿效率,增大膀胱体积,降低膀胱静息压、逼尿肌漏点压、最大逼尿肌压,恢复膀胱顺应性,改善逼尿肌活动亢进及外括约肌病理活动,保护上尿路,有效避免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并发症,可以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排尿功能,延长截瘫兔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2.长时间阳极阻滞电刺激兔骶神经前根,可以保护膀胱超微结构,对膀胱内神经递质受体及神经生长因子有恢复作用,通过恢复神经递质受体及神经生长因子来稳定膀胱内环境。本研究创新点为使用阳极阻滞技术对脊髓损伤兔骶神经前根进行长时间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后尿流动力学改变,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电刺激对膀胱超微结构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分析电刺激后膀胱内神经递质受体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长期阳极阻滞电刺激恢复膀胱功能具体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频率电刺激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周期和增殖情况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12)
- [2].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2)
- [3].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3)
- [4].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单侧忽略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4)
- [5].肌电刺激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9)
- [6].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和手功能[J]. 中国康复 2020(07)
- [7].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04)
- [8].生物电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18)
- [9].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促醒应用的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10)
- [10].仙茅苷对电刺激应激小鼠神经精神活动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 [11].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2)
- [12].呼吸电刺激训练在肺癌术后肺康复中的护理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33)
- [13].“摩”法师——穿戴式智能电刺激按摩仪[J]. 物联网技术 2020(03)
- [14].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03)
- [15].非侵入性电刺激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02)
- [16].不同强度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05)
- [17].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20(08)
- [18].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对运动表现影响的国外研究进展[J]. 体育科学 2020(06)
- [19].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作用机制及其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7)
- [20].生物电刺激在分娩所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8)
- [21].肌肉电刺激训练研究综述[J]. 运动 2018(01)
- [22].脑卒中低肌张力患者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对照[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01)
- [23].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3)
- [24].盆底电刺激技术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07)
- [25].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06)
- [26].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8)
- [27].经颅直流电刺激提高记忆功能[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3)
- [28].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2)
- [29].经颅直流电刺激有限元仿真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4)
- [30].织物的静电刺激评价及其消除方法[J]. 中国纤检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