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 IC 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成本

新型 IC 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成本

一、新颖IC降低锂电池充电器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殷梓耀[1](2021)在《锂电池充电器后级LLC谐振变换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锂电池充电器后级LLC(电感-电感-电容)谐振变换器的设计问题,依据基波等效法和扩展描述函数法原理,采用理论分析与时域仿真结合的方法,优化了谐振腔及控制环路参数,提高了充电器工作性能。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针对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在锂电池充电器应用中的参数设计优化问题,采用基波近似(First Harmonic Approximation,以下简称FHA)法,建立了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等效模型,使用Mathcad绘制了LLC谐振变换器的直流增益曲线,并结合Simulink仿真,得到了变换器关键节点和元器件的工作波形,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重点频段的工作过程。总结并分析了两套谐振腔参数设计方法,在仿真软件Saber下搭建了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模型,并对两套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方法二可在更宽输出范围下实现变换器的软开关,则将其作为本文的谐振腔设计方案。(2)针对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环路设计问题,采用扩展描述函数(Extended Describing Function,以下简称EDF)法,建立了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利用Matlab绘制其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Bode图,以自动控制理论PI环路设计方法及稳定系统判定准则为指导,以变换器动态性能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环路中补偿器、光耦、控制芯片L6599的小信号模型,并分析了它们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利用Saber仿真软件中的时域同步算法(Time-Domain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以下简称TDSA)模块,分析了设计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环路的关键问题,确定了变换器环路参数。(3)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搭建了168W锂电池充电器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前述章节的相关理论以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总之,本文依据LLC谐振变换器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控制理论,优化了LLC谐振变换器在中小功率锂电池充电器应用中的参数,提高了充电器的工作效率等性能,并通过实验对相关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验证,对基于LLC谐振变换器的锂电池充电器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董峰[2](2021)在《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针对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进行研究设计,设计了基于智能充电芯片BQ25505微能量采集及存储功能,利用Cadence对所设计电源管理电路的关键电压和充电效率进行仿真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电源裕度调节功能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且对微能量采集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调研,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理论及开关电源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BQ25505芯片的功能及内部结构阐述了电路的设计理论,接着设计了基于智能充电芯片BQ25505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提出新颖的微能量采集解决方案,实现高效采集和管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产生的微瓦(u W)到毫瓦(m W)的电力,并且采用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双电源设计,解决了传统充电设备能量采集端采集到的能量与负载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状态;其次,利用EDA软件Cadence完成电源管理系统电路关键电压的仿真,验证了电路系统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再次用Pspice模型对电路充电效率进行仿真和计算,解决了低Iq,DCM模式下的微能量采集电路效率难以测量的问题,为微能量采集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基础。最后根据所设计基于BQ25505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进行实物PCB制作,搭建实验测设平台,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实物验证分析。设计两种电源裕度调节方案,一种通过修改所设计的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系统外围电路来实现,另一种则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对超低功耗高效同步buck-boost转换器TPS63900进行设计,并且利用EDA软件Cadence完成电源裕度调节电路关键电压的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完善了系统电源裕度调节、输入电流限制等功能。接着通过对传统电压调节技术及本文设计的两种调节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所设计电源裕度调节功能使得比其他静态电流Iq较高,无法动态改变输出电压的设备相比,工作时每个负载周期的总充电量减少,电池寿命延长,优化了电源管理系统的效率。最后基于本文电源裕度调节电路的设计进行实物PCB制作,搭建实验测设平台,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实物验证分析。

庞统猛[3](2021)在《应用于智能手环的锂电保护芯片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大面积普及。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设备,锂电池应用极为普遍。锂电池拥有成本低廉、容量高以及没有污染等优点,但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如过充电、电流过大等。这些都对电池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产生了锂电保护芯片的需求。根据锂电池特性和实际需求,在本论文中设计了一款针对单节锂电池的高精度、低功耗、集成MOSFET的锂电池保护芯片。芯片内部设置了低温漂的基准源电路和电阻修调电路提高参考电压精度,进而提高电压检测精度。芯片的过充电检测精度达到±25m V,过放电检测精度达到±50m V。芯片上集成了MOSFET,等效阻抗为50mΩ。实际应用时,仅额外使用接一个外围电容即可运行,使用简便,集成度更高。为了降低芯片功耗,芯片设置了休眠模式,通过时钟使能信号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当芯片进入保护状态时,将关闭大部分模块以降低功耗。若为正常工作模式,电流值通常情况为2.21A,如果处于休眠状态时,电流值最大可以达到1.7A。芯片内部主要包括带隙基准电路、电池采样分压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振荡器电路、分频延时电路以及逻辑控制模块电路等,针对锂电池在充电电压过高,放电电压过低,电池工作电流过大以及电池短路等情况进行监测。本芯片采用MXIC公司的0.18m的BCD工艺,使用Cadence公司的Spectre软件对整个系统和各个子模块以及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电池的过充电检测电压为4.40V,过充电解除电压为4.01V,过放电检测电压为2.77V,过放电解除电压为3.02V。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发现,该芯片涵盖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符合设计期望。

张锟[4](2021)在《基于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多阶段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以应对全球在可持续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锂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电动汽车主要的储能系统。但由于锂电池复杂的化学特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一直是限制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大功率充电通过增加充电功率、采用优化控制技术来更快地给电池充电,可以提升充电速度,成为缓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但是,大功率充电由于充电电流倍率的增大会产生复杂的副作用,可能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制定合适有效的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成为解决电动汽车推广普及难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模拟电动汽车大功率充放电场景,搭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大功率充放电实验平台。对锂电池内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带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根据滤波原理对锂电池内部特性参数进行估计和辨识,研究电池内部性能参数的物理表现和演变规律。为集总参数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前提。为制定合适有效的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本文从科学理论和满足用户实际需求角度出发研究锂电池充电过程中内外响应特性,建立了集总参数热-电耦合模型。并基于Simscape TM块和Simscape TM语言搭建了锂电池热-电耦合仿真模型以模拟锂离子电池的热-电响应特性。从满足用户需求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基于集总参数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以充电时间和温升为优化目标函数,并构建了相应的约束条件。本文采用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解决电动汽车锂电池大功率充电的非线性时变优化控制问题,利用其适宜度函数自适应的特点,平衡充电过程中目标冲突,为大功率充电提供可行的最优解决方案。最后,以多阶段充电协议为基础,首先从可充入容量、充电时间、能量损耗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充电阶段数量对多段恒流充电的影响,确定了五段恒流充电策略;然后,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因子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详细讨论了最短充电时间、最小温升充电策略。通过扫描帕累托最优解前沿确定最优平衡充电策略;最后,从充电时间、最大温升、可冲入电量、循环后容量衰减等方面与现有的多阶段充电策略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多阶段大功率充电策略能够提供可行的充电模式,在充电速度和温度变化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

时盟[5](2020)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型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能,电动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全球多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目前新型电动车采用充电桩系统进行充电,充电桩的状况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出一款安全耐用、快速稳定、能与多种品牌电动车接口兼容的充电桩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充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现有充电桩之后,采用带放电去极化的三级快速充电方法,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充电效率与速度。根据GB/T 20234和GB/T 27930进行连接和通信,以满足充电桩良好的兼容性。采用功能模块化设计方法,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完成了控制系统电源电路、充电单元电路、信号采集单元电路等多个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同时完成了相关软件的开发。结合充电过程中智能充电桩时变性强、多参数和非线性的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在充电过程中可以对比例、积分、微分常数进行在线自整定,以此提高充电桩的整体充电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了模糊PID的控制系统,相比于传统PID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动静态性能,提高了抗干扰性能以及鲁棒性,达到了优化充电控制的目的。

冯思宇[6](2020)在《移动电子设备激光无线充电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信号处理和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移动电子设备的功耗也随之大幅增加。频繁的充电需求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负担,无线充电技术因此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已有的无线充电技术无法在较远距离处安全地为移动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激光无线电能传输(Laser Power Transmission,LPT)技术具有收发口径小、灵活性高、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好以及无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等优势,适合为移动目标安全可靠地提供电能。因此,本文对移动电子设备的激光无线充电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为使激光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能够自行寻找、识别并定位接收端的移动电子设备,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双目摄像机的识别与定位系统,可以在室内10m2范围内精确定位特征化处理后的接收端。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后向反射的室内激光无线充电保护系统,为激光无线充电提供安全保障。该架构通过发射端的环形光电探测器来监测接收端角锥棱镜的反射光,使其能够在有人或物体进入光路时,快速做出判断,及时切断光路。该方案克服了传统无线电反馈方案消耗受供方电能、关断速度慢、接收端系统结构复杂等缺点。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激光无线充电技术,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激光无线充电系统原理验证平台用来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该平台主要由发射端系统、保护系统和接收端系统构成,其中发射端系统可以自动实现识别与定位,最大发射激光功率50W,性能稳定;保护系统采用环形光电探测器检测角锥棱镜反射光,一旦有人或物体进入光路,可以在2ms内快速切断光路;接收端通过具体电路实现Ga As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同时接收端尺寸符合小型化要求。为验证运用激光给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可行性以及保护系统的快速性,本文在3m的传输距离上进行了激光无线充电实验,充电功率可达2W。

边彬[7](2019)在《基于无电容线缆补偿的高精度AC-DC恒压恒流变换器设计》文中提出在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低功耗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倍受青睐。锂离子电池作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量供应单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重量比和能量体积比,无记忆效应,可重复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较长,价格也越来越低。它的这些特点促进了便携式产品向更小更轻的方向发展,使得选用单节锂离子电池供电的产品也越来越多。针对于人们对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适配器、充电器的高要求,本文从改善线损补偿的实现方式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需外部电容的线损补偿的AC-DC恒压/恒流反激式变换器。所设计的电路采用原边反馈结构,与传统的副边反馈结构相比,省去了光耦器件和精密稳压源,简化了外围电路,成本得到了降低。本文中的变换器采用频率调制模式(PFM),恒压输出时芯片通过辅助绕组端检测输出电压信息,并将其与基准电压通过误差放大器进行比较,得到的误差电压与准对数波相切后生成信号控制开关频率,实现恒定电压输出。同时,芯片内部线损补偿模块对去磁时间占空比进行处理。先经过预滤波,其次采样峰值和谷值并取平均,最后经过开关电容二次滤波,得到随去磁时间占空比增大而增大的补偿电压。补偿电压对基准电压进行调整,进而对输出电压进行校正,最终实现对充电线缆上的电压进行补偿。恒流输出时,芯片从辅助绕组上检测得到变压器去磁时间大小,并依据去磁时间调节开关频率,使去磁时间为开关周期的一半,同时控制器芯片保持原边峰值电压不变,以此实现恒流输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给出了系统的电路和版图设计。本文所设计的芯片采用华虹NEC 1μm 5V HVCMOS工艺进行流片,并通过5V/1A电路原型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85265Vac的输入电压下,最大静态功耗为140mW,最高效率可达78.2%。当处于恒压模式时,输出精度为±3%,线性调整率为±0.5%,负载调整率±0.9%;恒流输出时,输出精度高达±2.5%,线性调整率±2.1%,负载调整率±1.2%。负载由空载至重载时,通过芯片内部的线缆补偿功能,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同步增大,从而抵消线缆上损失的压降。可见,本文设计的控制芯片在小功率恒压恒流AC-DC芯片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高帆[8](2018)在《消防器材库集成式充电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用于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器材纷繁复杂,消防队员面临的现场环境多种多样,要及时响应各类突发情况,各种专业的救援器材必须时刻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且管理方式必须合理、有序。消防器材库是各类器材的集中贮存地,器材的有序调用和正确保养方法直接关系到消防出警和灭火救援的效率。在目前消防站的器材配备标准中,需要充电使用的弱电类器材约占到所有器材类型的四分之一,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器材出于智能化、轻便化、安全防爆的要求优先选择使用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要使这些器材随时保持在电量充足的状态,又要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设备和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和人为出错率是现代化装备管理的趋势。论文从优化消防器材库管理的角度,针对目前各级消防队中常用的各种充电类器材的保有现状,分析了目前这一类器材的在充电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此类器材的典型特征,在厘清设计目标和应遵循的设计规则后,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多数常规充电器材的集成式充电管理设备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消防队伍在新时期面临的消防警力现状,发现充电类消防器材的管理方式的效率不高,又占用较多警力,分析了研究开发一种消防器材集成式充电设备的必要性。(2)就目前消防队中充电类消防器材配备情况而言,充电类器材有着数量多、种类多的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常见充电器材所采用的铅蓄、镍氢、锂离子电池,归纳了目前恒压、恒流、脉冲充电等几种充电方法。分析了一体化电池充电器的电路原理。(3)依据已有的调研成果和设计原则,明确了一体化充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其后,设计了充电设备的主要控制电路,提出了电路的实现途径。制定了一种集成式充电设备的实施方案,通过模块化的思路将方案付诸实践。(4)基于集成式充电设备的功能和特点,该设备能为器材的智能化管理及器材的维护保养提供解决思路。最后,将集成式充电设备应用到实际环境中,对充电和管理功能进行评估,其实际应用效果明显。单一器材在充电速度上提升了5~20%,充电的饱和度也有1%~5%之间不同程度的提升。另外,对于整体器材库的集中充电管理和维护,人力投入也减少了一半以上,对消防单位人员优化和提升器材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徐林亮[9](2017)在《光伏锂电池DC-DC变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伏发电成为目前光伏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光伏对锂电池充电电路也随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电路拓扑以及控制策略是光伏对锂电池充电电路关键组成部分。现有的充电拓扑都在效率,可靠性,稳定性,功率密度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提高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光伏特性以及锂电池特性提出了基于串并联谐振的光伏对锂电池充电系统,使之在满足锂电池充电需求的情况下既能实现谐振软开关,又能实现太阳能光伏板的最大功率追踪。具体工作如下:1.根据锂电池的特性分析了常用的充电方式,并选定三段式充电方式为本文的充电方式;根据光伏特性分析了常用的MPPT算法,并以扰动观察法作为控制算法。2.分析了锂电池充电电路拓扑,并选取谐振方式为锂电池充电,分析了LCC谐振变换器的调压特性。3.通过对LCC谐振变换器性能的改进,提出了使用LCCL谐振变换器拓扑为光伏对锂电池充电的主要拓扑结构,并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谐振变换器的工作特性以及谐振参数对工作特性的影响。4.根据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拓扑结构,分析了充电电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实现方法。5.对所设计的电路搭建了硬件电路进行试验,验证了本文使用的LCCL谐振变换器的优势以及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李德华[10](2017)在《单片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便携式智能化电子设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推广,电池作为诸多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其研究受到广大电路设计工作者的重视。相较于其他充电电池如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电池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的能量密度比其他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并且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同时锂电池还比较轻巧,能够适应不同的高低温环境等。但是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进入异常状态造成损坏,所以锂电池在充放电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有保护芯片,对锂电池在正常的充放电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芯片在具备基本保护功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高性能、高精度以及低功耗的性能。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高精度、低功耗的无需外接功率MOS管的锂电池保护芯片。芯片将控制IC与开关MOSFET管集成在一起,工作时非常简便,只需在应用电路连接上一个外围电容即可,所以芯片集成度较高。同时,为了提高保护芯片的精度,本文通过对带隙基准参考模块电路和电池采样分压模块电路中的电阻进行网络修调,以此来提高芯片的精度。为了让芯片实现低功耗的性能,本文设置了两种休眠状态,当芯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静态电流值为6uA;当芯片处于休眠状态时,静态电流值为O.1uA。芯片内部主要包括带隙基准模块电路、电池采样分压模块电路、比较器模块电路、振荡器模块电路、分频延时模块电路以及逻辑控制模块电路等。此外,本文为了防止芯片在温度过高时受到损坏,还设计了过温保护电路。芯片的制造基于CSMC公司0.5um的BCD工艺。电路使用了 cadence公司的spectre软件对各个模块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保护电路不仅具有基本的保护功能(过充、过放、过流保护),同时还具备高精度、低功耗的性能,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二、新颖IC降低锂电池充电器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颖IC降低锂电池充电器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1)锂电池充电器后级LLC谐振变换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中小功率锂电池充电器发展现状
        1.2.1 锂电池的充电方式分析
        1.2.2 锂电池充电器的功率拓扑结构分析
        1.2.3 LLC谐振变换器国内研究现状
        1.2.4 LLC谐振变换器国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原理与谐振参数设计方法
    2.1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功率拓扑及其FHA等效模型
    2.2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以及工作过程分析
        2.2.1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
        2.2.2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分析
    2.3 LLC谐振变换器谐振腔参数设计方法对比
        2.3.1 LLC谐振变换器在阻性负载应用中的约束条件
        2.3.2 LLC谐振变换器在锂电池负载应用中的约束条件
        2.3.3 两种谐振腔参数设计方法步骤总结
    2.4 谐振腔参数确定以及开环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充电器后级LLC谐振变换器系统建模
    3.1 充电器后级LLC谐振变换器闭环控制方案分析
    3.2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主功率电路小信号模型
    3.3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控制回路小信号模型
        3.3.1 P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3.3.2 L6599控制芯片和光耦输入输出关系
    3.4 充电器后级LLC谐振变换器控制系统框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充电器后级电路设计与实验
    4.1 硬件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型
        4.1.1 功率器件的选型
        4.1.2 主变压器设计
        4.1.3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4.1.4 L6599芯片外围参数设计
    4.2 控制回路设计与实现
    4.3 仿真与实验
        4.3.1 谐振网络参数验证
        4.3.2 软开关实现效果验证
        4.3.3 电压环、电流环控制系统稳定性验证
        4.3.4 电流环向电压环切换过程仿真验证
    4.4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情况

(2)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微型能量采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太阳能采集系统的基本理论
    2.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基础
        2.1.1 光伏效应
        2.1.2 等效模型
        2.1.3 参数测量和计算
    2.2 开关电源理论
        2.2.1 开关电源基础
        2.2.2 开关电源电路拓扑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阳能微能量采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设计
        3.1.1 系统总体结构
        3.1.2 BQ25505 介绍
        3.1.3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电路设计理论
        3.1.4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电路设计
    3.2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的仿真分析
        3.2.1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3.2.2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效率的仿真与分析
    3.3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实现及实验测试
        3.3.1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3.3.2 基于BQ25505 电源管理系统的实验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常见电压调节技术
        4.1.1 数字通信接口
        4.1.2 数字输入
        4.1.3 模拟输入
    4.2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2.1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设计原理
        4.2.2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的实现
    4.3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的优化设计
        4.3.1 基于TPS63900 电源裕度调节设计系统说明
        4.3.2 TPS63900 简介
        4.3.3 TPS63900 功能及设计理论
        4.3.4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电路设计
        4.3.5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设备配置
        4.3.6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4.4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的电路实现及实验测试
        4.4.1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电路实现
        4.4.2 电源裕度调节电路优化方案电路实验测试
    4.5 电源裕度调节功能优缺点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应用于智能手环的锂电保护芯片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保护电路的系统分析
    2.1 系统功能和结构分析
    2.2 保护电路的工作状态
    2.3 典型应用电路
    2.4 保护电路的设计参数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护电路的功能模块设计与仿真
    3.1 带隙基准电路
        3.1.1 带隙基准电路原理
        3.1.2 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
        3.1.3 电阻修调模块设计
        3.1.4 带隙基准电路仿真
    3.2 参考电压与电池采样分压电路设计
    3.3 电压检测模块
    3.4 电流检测模块
    3.5 延时模块
        3.5.1 振荡器电路
        3.5.2 分频器和延时电路
        3.5.3 逻辑控制电路
    3.6 开关功率管模块
    3.7 高精度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保护电路的整体仿真
    4.1 电压检测功能和功耗仿真
    4.2 电流检测功能和功耗仿真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电路的版图设计与应用测试
    5.1 保护电路的版图设计
    5.2 保护电路的应用测试
    5.3 手环功能电路设计
        5.3.1 硬件设计
        5.3.2 软件设计
        5.3.3 电路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多阶段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锂电池集总参数模型研究现状
        1.2.2 锂电池大功率充电策略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锂电池实验平台搭建及内部参数辨识
    2.1 锂电池实验平台
    2.2 锂电池基本性能测试
    2.3 锂电池内部参数辨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锂电池集总参数模型
    3.1 锂电池热-电耦合数学模型
        3.1.1 戴维南等效电路数学模型
        3.1.2 单粒子热特性数学模型
        3.1.3 锂电池热-电耦合数学模型
    3.2 锂电池热-电耦合仿真模型
        3.2.1 戴维南等效电路仿真模型搭建
        3.2.2 单粒子热仿真模型
        3.2.3 锂电池热-电耦合仿真模型
    3.3 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BO算法的优化充电策略
    4.1 大功率充电对锂电池性能影响
        4.1.1 大功率充电对电池内阻的影响
        4.1.2 大功率充电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4.2 大功率充电影响因素分析
        4.2.1 大功率充电倍率的影响
        4.2.2 大功率充电环境温度的影响
        4.2.3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4.3 生物地理学优化策略
        4.3.1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4.3.2 优化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3.3 基于BBO算法的优化充电电流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阶段充电优化策略实验验证
    5.1 充电阶段数量影响分析
    5.2 多阶段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
    5.3 充电优化策略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5)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2 智能充电桩系统总体设计与研究
    2.1 智能充电桩的需求及充电方式
    2.2 智能充电桩的充电原理及参数技术指标
    2.3 智能充电桩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充电桩充电策略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3.1 蓄电池特性分析
    3.2 充电方法分析及设计
    3.3 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分析
    3.4 模糊免疫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充电桩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蓄电池数学模型的建立
    4.2 模糊免疫自适应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4.3 控制系统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智能充电桩系统硬软件设计
    5.1 控制系统硬软件设计
    5.2 安全防护系统硬软件设计
    5.3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移动电子设备激光无线充电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1.2.2 激光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2.3 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现状
        1.2.4 激光无线充电系统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激光无线充电系统基本原理及典型架构
    2.1 引言
    2.2 基本原理
        2.2.1 系统对激光波长的要求
        2.2.2 系统对激光器的要求
        2.2.3 系统对光伏电池的要求
        2.2.4 系统对光伏变换器的要求
        2.2.5 本文所研究的系统
    2.3 典型架构
        2.3.1 发射端架构
        2.3.2 接收端架构
        2.3.3 充电目标识别与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激光无线充电保护系统的研究
    3.1 引言
    3.2 现有方案概述与问题分析
    3.3 基于后向反射的保护系统
        3.3.1 整体架构
        3.3.2 角锥棱镜
        3.3.3 快门
        3.3.4 硅光电池及光电信号放大电路
    3.4 基于软件识别的保护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电子设备激光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研究
    4.1 引言
    4.2 光伏电池
        4.2.1 等效电路模型
        4.2.2 性能参数
        4.2.3 Ga As光伏电池特性
    4.3 最大功率点跟踪
        4.3.1 方法确定
        4.3.2 具体电路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讨论
    5.1 引言
    5.2 保护系统实验验证
        5.2.1 基于后向反射的保护系统实验验证
        5.2.2 基于软件识别的保护系统实验验证
    5.3 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块实验验证
    5.4 系统整体验证
        5.4.1 系统流程图
        5.4.2 验证平台实验布置
        5.4.3 不同位置处充电功率分布
        5.4.4 不同照射角度下的充电功率
        5.4.5 不同散热条件下充电功率比较
        5.4.6 系统效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无电容线缆补偿的高精度AC-DC恒压恒流变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优化原边采样方式
        1.2.2 优化线缆补偿方式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反激式AC-DC恒压/恒流变换器概述
    2.1 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2 反激式变换器的导通模式
        2.2.1 连续导通模式
        2.2.2 连读模式/断续模式的边界条件
        2.2.3 断续导通模式
    2.3 传统反激式AC-DC恒压/恒流变换器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边反馈式反激式AC-DC恒压/恒流变换器分析与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要求
        3.1.1 系统的性能定义
        3.1.2 原边反馈式控制芯片的性能定义
        3.1.3 恒压/恒流工作原理
    3.2 设计难点与关键技术
    3.3 恒压原理分析与控制方法设计
        3.3.1 PFM控制方法分析
        3.3.2 对数波恒压控制模块设计
    3.4 恒压补偿模块原理分析与系统设计
        3.4.1 线缆补偿原理分析
        3.4.2 无外接电容的去磁时间检测电路
    3.5 恒流原理分析与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4.1 恒压模块
        4.1.1 FB采样电路设计
        4.1.2 EA比较器设计
        4.1.3 对数波产生电路的设计
        4.1.4 无外接电容的线缆补偿电路设计
    4.2 恒流模块
        4.2.1 去磁检测电路设计
        4.2.2 恒流控制电路设计
    4.3 电源模块
        4.3.1 基准电压
        4.3.2 基准电流
        4.3.3 内部电源
        4.3.4 保护模块
    4.4 总结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路总体仿真与测试验证
    5.1 电路总体仿真
    5.2 芯片版图设计
    5.3 电路系统后仿真
    5.4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5.4.1 系统测试电路
        5.4.2 系统恒压测试分析
        5.4.3 线缆补偿测试
        5.4.4 恒流输出典型工作波形
        5.4.5 线性调整率与负载调整率测试
        5.4.6 动态响应测试
        5.4.7 效率测试
        5.4.8 静态功耗测试
        5.4.9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消防器材库集成式充电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充电类消防器材的配备及技术分析
    2.1 充电类消防器材的配备
        2.1.1 充电类消防器材的种类
        2.1.2 充电类器材的配备数量和特点
    2.2 充电类消防器材充电特性分析
        2.2.1 各类充电电池性能对比分析
        2.2.2 电池充电方式分析
        2.2.3 充电器工作原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成式充电设备设计方案
    3.1 设计目标分析
        3.1.1 充电设备设计遵循的原则
        3.1.2 设计目标的定性分析
    3.2 充电设备电路设计
        3.2.1 充电设备的工作原理
        3.2.2 充电设备的控制方式
        3.2.3 主回路电源电路
    3.3 充电设备模块化设计
    3.4 充电设备制作
        3.4.1 设备箱体材料的选用
        3.4.2 充电设备的制造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成式充电设备的应用评价
    4.1 充电设备的应用场景
        4.1.1 消防器材集中充电
        4.1.2 消防器材智能化管理
        4.1.3 优化器材维护与保养方式
    4.2 充电设备应用测试
    4.3 充电设备应用效果
        4.3.1 充电设备的功能分析
        4.3.2 实际使用效果评估
        4.3.3 实际使用中需改进的方面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光伏锂电池DC-DC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伏锂电池充电系统设计和硬件实现
    2.1 锂电池充电系统控制设计
        2.1.1 锂电池充电拓扑的选择
        2.1.2 LCC谐振变换器特性的分析
        2.1.3 LCC谐振变换器的调压方式
    2.2 硬件实现方法
        2.2.1 控制芯片
        2.2.2 开关信号电路
        2.2.3 光耦隔离器
        2.2.4 驱动电路
        2.2.5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CCL串并联谐振变换器
    3.1 LCCL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提出
    3.2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3.3 数学模型
    3.4 LCCL谐振变换器的参数分析
        3.4.1 串联谐振电感L_r
        3.4.2 附加电感L_a
        3.4.3 电感比值K_l
        3.4.4 品质因数Q
    3.5 仿真比较
    3.6 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锂电池充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4.1 光伏板的MPPT控制
        4.1.1 定电压跟踪法
        4.1.2 扰动观察法
        4.1.3 电导增量法
        4.1.4 模糊逻辑控制算法
    4.2 锂电池充电方式分析
        4.2.1 恒流充电
        4.2.2 恒压充电
        4.2.3 脉冲充电
        4.2.4 三段式充电
        4.2.5 四段式充电
    4.3 锂电池充电过程控制
    4.4 充电流程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锂电池充电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
    5.1 系统仿真模型分析
    5.2 LCCL谐振变换器实验分析
    5.3 系统整体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单片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锂电池保护芯片概述
    1.2 锂电池保护芯片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1.3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锂电池保护电路的系统结构和功能
    2.1 锂电池保护芯片的应用方式
    2.2 保护电路的整体架构
    2.3 芯片的系统功能及工作状态
        2.3.1 过充电状态及其释放
        2.3.2 过放电状态及释放
        2.3.3 充电过流情况及释放
        2.3.4 放电过电流情况及释放
        2.3.5 0V充电允许功能
        2.3.6 芯片的工作状态
    2.4 芯片的设计指标
    2.5 实现方法以及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锂电池中的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设计
    3.1 带隙基准电路的原理
        3.1.1 负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
        3.1.2 正温度系数的基准电压
        3.1.3 带隙基准电路
        3.1.4 带隙基准电路仿真结果
    3.2 修调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芯片内部子模块设计
    4.1 参考电压与电池采样分压电路设计
        4.1.1 参考电压电路设计
        4.1.2 电池采样电路设计
    4.2 过充和过放电压选择器电路设计
    4.3 过充电压比较器电路设计
    4.4 过放电比较器电路设计
    4.5 过温保护电路设计
    4.6 充电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4.7 放电过电流保护电路设计
        4.7.1 放电过电流保护电路1设计
        4.7.2 放电过电流保护电路2设计
    4.8 振荡器电路设计
    4.9 延时模块电路设计
    4.10 使能模块电路设计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仿真分析
    5.1 系统工作状态仿真验证
        5.1.1 正常工作状态仿真验证
        5.1.2 休眠工作状态仿真验证
    5.2 充电过压保护及释放功能仿真验证
        5.2.1 过充电压保护功能仿真验证
        5.2.2 过充电压状态释放功能仿真验证
    5.3 过放保护及释放功能仿真验证
        5.3.1 过放电压保护功能仿真验证
        5.3.2 过放电压状态释放功能仿真验证
    5.4 充电过流保护功能仿真验证
    5.5 放电过流保护功能仿真验证
    5.6 短路保护功能仿真验证
    5.7 过温保护功能仿真验证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颖IC降低锂电池充电器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 [1]锂电池充电器后级LLC谐振变换器关键技术研究[D]. 殷梓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基于智能充电芯片的太阳能采集系统的研究[D]. 董峰.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应用于智能手环的锂电保护芯片的设计[D]. 庞统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生物地理学算法的多阶段大功率充电优化策略研究[D]. 张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5]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控制系统研究[D]. 时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移动电子设备激光无线充电技术研究[D]. 冯思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7]基于无电容线缆补偿的高精度AC-DC恒压恒流变换器设计[D]. 边彬. 东南大学, 2019(01)
  • [8]消防器材库集成式充电设备的研究与开发[D]. 高帆.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9]光伏锂电池DC-DC变换器的研究[D]. 徐林亮.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10]单片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研究与设计[D]. 李德华. 厦门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新型 IC 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成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