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上下文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IPv6,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无缝切换
上下文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张载龙,徐小飞,孙雁飞[1](2011)在《预应式切换中的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切换过程中重新建立信头压缩上下文开销大的问题,研究了上下文转移机制,提出了一种两步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方法和使用二层触发器的实时上下文转移触发策略,通过转移信头压缩上下文,避免切换时重新建立信头压缩上下文的过程.评估了有上下文转移和无上下文转移机制下的时延、丢包和信头压缩状态迁移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建立并同步压缩器和解压器处的上下文,减小切换对信头压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方夏[2](2011)在《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IPv4的Intemet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量无线设备的引入,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IPv4地址资源枯竭的困境;另一方面对IP网络提出了移动性要求。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解决了这两个问题。IPv6继承了IPv4的优点,并根据IPv4十多年来的运行经验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功能扩充。首先,IPv6将地址长度从IPv4的32比特扩充到128比特,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地址空间;其次,通过移动性功能扩展,IPv6在IP层提供了移动管理机制即移动IPv6,实现了节点在采用不同无线技术的网络之间漫游时仍然能够保持IP通信。在未来网络中,IPv6将为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提供一个统一的传输平台,但是多种业务的融合也对IPv6中的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除了保持IP通信外,还应该尽量保证不会由于移动切换而导致业务服务质量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切换优化。移动IPv6切换优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降低切换延时和数据包丢失,另一个是减少由于切换而导致的信令开销。移动IPv6中的切换可以分为链路层切换和IP层切换,现有的IP层切换优化研究主要包括快速切换、上下文转移和微移动(即在同一个管理域内的移动)。本文针对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是:1.研究了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QoS体系和基于现有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现实不足,系统地分析并总结了子网切换时产生切换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减少各种切换时延的途径。2.针对传统的基于Intservl/RSVP实时业务QoS保证方法无法实现实现数据流透明传输,导致切换时延过大或抖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RSVP上下文转移框架。通过在AR加入上下文转移功能之后,更好的减少建立局部预留的时间,实现流透明,从而能减少切换时的服务中断。当MN切换时,实时应用能迅速得到与切换前相同的转发处理。3.针对DiffServ模型在网络边界要将数据流按QoS要求进行分类,增加了DiffServ在移动环境下的信令额外开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转移框架。采用COPS-SLS协议作为DiffServ在移动环境下的信令机制来实现端到端的域间SLS动态磋商,使用端到端的上下文转移方法来重建DiffServ上下文可以避免重新发起COPS-SLS信令,并且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仅在新增加的路径中的QB间进行转移。4.针对异构网络下实时业务QoS保证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将DiffServ和M-MPLS相结合的上下文转移框架。充分利用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的结合的特点,将DiffServ和M-MPLS结合起来在移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能为未来的4G移动通信网提供可扩展的、高效的QoS解决方案。5.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工作,并对移动IPv6网络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优化移动通信环境下切换技术,改善移动通信环境中的QoS,从而能够满足实时性业务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1-03-29)
马学彬[3](2011)在《基于PM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ETF的NetLMM(Network-based Localized Mobility Management)工作组中,Proxy Mobile IPv6(PMIPv6)由于不需要移动节点对IP移动性的支持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PMIPv6框架,提出一种新的QoS上下文转移解决方案。它的优点是在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同时为实时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减少了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可以显着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和开销,并且有较低的丢包率,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09期)
周伟,洪佩琳,薛开平[4](2010)在《LTE网络中头标压缩的上下文转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LTE网络中头标压缩功能的上下文转移方案,可以用来减小无线链路上的报文开销,降低切换时的信令时延,从而提高整个通信网络的效率.文中对头标压缩的上下文转移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信令报文的处理、上下文转移参数的重建以及头标压缩状态的变迁.通过仿真分析,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该方案适用于语音通信为主的无线通信网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徐小飞[5](2009)在《一种实时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合F-HMIPv6(层次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技术)、鲁棒性信头压缩和上下文转移叁种机制,提出一种实时上下文转移方法和ROHC(鲁棒性信头压缩协议)压缩状态迁移协调策略。在切换的同时将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到新接入路由器中,避免了切换后在新接入路由器上重新运行压缩协议重建上下文的开销。分析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解决因切换导致的丢包和时延造成的压缩端与解压端上下文不同步问题。(本文来源于《电信快报》期刊2009年12期)
阎英,蒋青,徐梅,刘伯红[6](2009)在《异构网络中基于上下文转移的VoIP Qo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异构网络的融合,如何在异构网络环境下保证VoIP的QoS已成为VoIP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转移技术并结合MIPv6,DiffServ和MPLS这3种技术的QoS方案。该方案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并将DiffServ和MPLS结合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由于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结合的特点,在异构网络环境下能够为VoIP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延迟、抖动、丢包率和切换延迟等QoS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彭军,严旭影,原小六,张伟[7](2009)在《基于线路信息和QoS上下文转移的无缝切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客运专线环境中,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铁路系统运营安全和提高客运系统无线接入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分层移动IPv6网络拓扑结构应用于高速客运专线移动通信网。为减少其中实时业务的切换延迟和资源预留信息重建延迟,提出基于线路信息和QoS上下文转移的分层移动IPv6切换方案。首先,利用客运专线固定的线路信息和接入路由信息,事先建立顺序接入路由表;综合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及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预知列车移动通信网的切换,从顺序接入路由表中主动选择合适的切换目的路由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提前切换。其次,利用上下文机制实现在切换之前将QoS信息传递给目标接入路由器,对新接入路由器扩展移动代理功能,提前为移动主机建立资源预留信息。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此方案减少了切换延迟,降低了数据丢包率。(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马学彬,温涛,郭权,王刚[8](2009)在《一种基于F-HM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传统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中,每次切换都需要交互大量信令,增加了切换延时的问题,基于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框架,提出一种新的QoS上下文转移解决方案.它在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同时为实时应用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后重新发起信令建立QoS转发处理所带来的延时,减少了移动节点会话的QoS服务中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方案可以显着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抖动,特别是在移动节点进行乒乓(ping-pong)切换时有较好的表现,实现了移动节点的平滑切换.(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孙伟峰,杨寿保,陈阳[9](2006)在《基于QoS上下文转移的移动IPv6无缝切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特点和上下文切换技术相结合,综合快速切换和层次化移动管理的优势,通过对移动IPv6快速切换模型和信令交互的修改,以及对邻居发现协议的扩展,提出一套基于移动IPv6的服务质量上下文转移方案QoSCT.该方案引入功能实体切换指示节点(HDP),搜索最适合的接入路由器并指导相应邻接路由器传递实时业务流的QoS上下文;利用快速切换方案的链路层触发机制作为上下文切换的触发点,在移动节点完成切换的同时完成QoS上下文的转换,避免了移动节点盲目切换和资源浪费.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QoSCT方案可以显着降低实时业务切换时的延迟抖动,实现移动节点的无缝切换.(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6年11期)
孙海涛,刘楚达,李义兵[10](2006)在《移动IPv6中端到端Diffserv QoS上下文转移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移动IPv6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转移框架,采用COPS-SLS协议作为DiffServ在移动环境下的信令机制来实现端到端的域间SLS动态磋商,使用端到端的上下文转移方法来重建DiffServ上下文可以避免重新发起COPS-SLS信令,并且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仅在新增加路径中的QB间进行转移。该方法能减少切换时的服务中断,当MN切换时,实时应用能迅速得到与切换前相同的转发处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6年21期)
上下文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IPv4的Intemet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量无线设备的引入,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IPv4地址资源枯竭的困境;另一方面对IP网络提出了移动性要求。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解决了这两个问题。IPv6继承了IPv4的优点,并根据IPv4十多年来的运行经验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功能扩充。首先,IPv6将地址长度从IPv4的32比特扩充到128比特,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地址空间;其次,通过移动性功能扩展,IPv6在IP层提供了移动管理机制即移动IPv6,实现了节点在采用不同无线技术的网络之间漫游时仍然能够保持IP通信。在未来网络中,IPv6将为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提供一个统一的传输平台,但是多种业务的融合也对IPv6中的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除了保持IP通信外,还应该尽量保证不会由于移动切换而导致业务服务质量下降。因此,需要进行切换优化。移动IPv6切换优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降低切换延时和数据包丢失,另一个是减少由于切换而导致的信令开销。移动IPv6中的切换可以分为链路层切换和IP层切换,现有的IP层切换优化研究主要包括快速切换、上下文转移和微移动(即在同一个管理域内的移动)。本文针对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是:1.研究了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QoS体系和基于现有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现实不足,系统地分析并总结了子网切换时产生切换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减少各种切换时延的途径。2.针对传统的基于Intservl/RSVP实时业务QoS保证方法无法实现实现数据流透明传输,导致切换时延过大或抖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RSVP上下文转移框架。通过在AR加入上下文转移功能之后,更好的减少建立局部预留的时间,实现流透明,从而能减少切换时的服务中断。当MN切换时,实时应用能迅速得到与切换前相同的转发处理。3.针对DiffServ模型在网络边界要将数据流按QoS要求进行分类,增加了DiffServ在移动环境下的信令额外开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动IPv6中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转移框架。采用COPS-SLS协议作为DiffServ在移动环境下的信令机制来实现端到端的域间SLS动态磋商,使用端到端的上下文转移方法来重建DiffServ上下文可以避免重新发起COPS-SLS信令,并且端到端的DiffServ上下文仅在新增加的路径中的QB间进行转移。4.针对异构网络下实时业务QoS保证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将DiffServ和M-MPLS相结合的上下文转移框架。充分利用MPLS具有与移动环境较好的结合的特点,将DiffServ和M-MPLS结合起来在移动骨干网中提供QoS保障,采用上下文转移技术来减少移动节点切换期间的时延和丢包,能为未来的4G移动通信网提供可扩展的、高效的QoS解决方案。5.最后总结了本文研究工作,并对移动IPv6网络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进行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优化移动通信环境下切换技术,改善移动通信环境中的QoS,从而能够满足实时性业务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下文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载龙,徐小飞,孙雁飞.预应式切换中的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机制[J].应用科学学报.2011
[2].方夏.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QoS上下文转移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马学彬.基于PM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4].周伟,洪佩琳,薛开平.LTE网络中头标压缩的上下文转移机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5].徐小飞.一种实时信头压缩上下文转移方法[J].电信快报.2009
[6].阎英,蒋青,徐梅,刘伯红.异构网络中基于上下文转移的VoIPQoS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彭军,严旭影,原小六,张伟.基于线路信息和QoS上下文转移的无缝切换方案[J].铁道学报.2009
[8].马学彬,温涛,郭权,王刚.一种基于F-HMIPv6协议的QoS上下文转移方案[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孙伟峰,杨寿保,陈阳.基于QoS上下文转移的移动IPv6无缝切换方案[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
[10].孙海涛,刘楚达,李义兵.移动IPv6中端到端DiffservQoS上下文转移框架[J].计算机工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