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也是第一个将杂交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杂交稻年种植面积1500万公顷。除中国外,世界杂交稻年种植面积20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研究表明,杂交水稻种子是水稻增产最活跃的因素,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约22000万公斤,年出口量约800万公斤。中国《种子法》出台后,过去以政府主导的种子区域垄断经营的格局打破,杂交稻种子市场竞争激烈。杂交稻种子是一种特殊商品,行业具有高度风险,种子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就是品种。本文作者在多年从事杂交稻种子研究、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研究的方法,结合营销学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市场调研、推广面积整理,企业营利模式分析等数据资料,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市场、竞争主体及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认为在世界人口增长加速和粮食增产缓慢的背景下,杂交稻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应用已具备了一定的宏观环境基础。全球的种子产业虽然向高度集中、兼并重组、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但垄断作物主要集中在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种子上,杂交稻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品种的多样化和种植区域局限性,短期难以形成绝对垄断格局。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发展和政策放开可能成为杂交稻行业高度集中和垄断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鉴于中国在杂交水稻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国内企业应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国内种子经营主体多元化,杂交稻品种更替速度加快,品种竞争激烈。从目前杂交稻品种统计面积分析,杂交稻主栽品种面积缩小,主导效应较过去明显减弱。育种技术的平衡发展,杂交稻品种间的差异很小,有根本性的突破的大品种少。由于供给价格弹性大,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又存在产销不同期,从而导致杂交稻种子价格变化的周期性很强。种子企业在制订发展新品种战略上必须注重育种目标和市场定位,并系统地配套合适的营销推广策略,严控风险,才能获得最佳盈利模式。本文从整体市场角度和战略高度上,将杂交稻种子国内外宏观环境、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品种面积结构和生产经营主体运营模式及国内外种业竞争格局和趋势等相关问题联系在一起加以总结分析,明确了我国杂交稻种子企业在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品种上制订合适的发展战略,并提出规范我国杂交稻种子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培育优势种业企业的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