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98-2005年CSSCI数据库的旅游发文数年增长率为17.14%,旅游引文数年增长率为36.62%,有力地证明了旅游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热点。鉴于旅游研究没有公认的概念体系和学科基础理论,旅游实践出现了许多非可持续性问题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以系统管理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为主线,以战略子系统——作业子系统——协调子系统为基本框架创建旅游系统管理理论。旅游系统的开放性将旅游系统管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旅游系统运转的促进机理、系统特质的表现形态、系统竞争的参与方式和系统价值增值的实现途径,并实证检验旅游系统管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被试人口及组织特征对各研究变量的均值差异性。理论研究采用跨学科和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以系统哲学观念、系统分析技术和系统管理方式对旅游研究进行整合。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动力子系统、旅游产品供给子系统、旅游价值链协调子系统和旅游目的地协调子系统四要素构成的,这反映了旅游系统的集合性。旅游系统具有动力结构、产品供给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客源结构,这反映了旅游系统的层次性。旅游动力子系统位于旅游系统管理的决策层,旅游产品供给子系统位于操作层,旅游价值链子系统和旅游目的地子系统位于控制层,共同促进旅游系统的运转,这反映了旅游系统的相关性。旅游系统的核心是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完整旅游经历,旅游系统中最大的变量是旅游者的行为变量。实证研究以针对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专家的三套、522份调查问卷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11.5进行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品供给系统的内部构成对旅游经历质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价值链系统管理的内部构成对环境质量、公平发展和旅游经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居民生活和生态意识的影响不显著;目的地系统管理的内部构成对环境质量、公平发展、生态意识、居民生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旅游经历的影响不显著;游客、旅游企业职工、旅游专家被试人口及组织特征对旅游系统管理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有影响。论文的主要创新如下:(1)基于系统管理理论和STD理论,拓展了旅游、旅游系统、旅游活动等旅游学科的基础概念;利用系统比较方法澄清了旅游产品概念的混淆状况;给出了旅游动力系统、旅游阅历产品、目的地阅历产品、旅游产品供给系统等新概念。(2)基于系统哲学观念和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提出旅游动力系统是由旅游者、旅游产业、目的地政府、客源地政府、旅游社区五大适应性主体活动的根本动力构成的系统;基于一般系统结构理论,讨论了旅游动力系统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环可以为各旅游分支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边界;借鉴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旅游动力系统结构演化的规律,并以我国国家旅游局近8年、403条工作文件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3)基于服务营销理论提出衡量旅游产品供给质量的四个因素是核心性产品、便利性产品、支持性产品和扩展性产品;针对旅游学科概念体系的混淆状况,创造性地将高等教育系统与旅游系统进行系统比较、大学与目的地进行系统比较,从理论上初步给出了旅游学科核心概念体系;基于系统分析技术给出了旅游作业子系统的四套优化技术。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产品供给系统是由社会交往、游客体验、阅历保障和阅历完整4个因素构成的。(4)基于系统管理方式和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了以旅游批发商为核心企业的旅游供应链是一种客源支配型的供应链,在目的地管理组织和旅游批发商的合作推动下,具有促进STD的潜力;分析了在我国团体包价旅游的业务流程中存在着公平的和隐蔽的两条资金流,比以往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我国团体包价旅游低价甚至“零负团费”运营的秘密。实证研究发现,旅游价值链系统管理是由供应链策略、价值链战略和价值提供物3个因素构成的。(5)基于系统管理方式和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提出了目的地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讨论了目的地系统管理框架的构建程序包括系统的创建决策、系统的设计、系统的运转和控制以及系统运转结果的检查和评价四个阶段;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和综合性原理,以广州市和海南省为案例,提出以特定空间区域旅游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立足点,着眼于实现STD的目标,通过构建途径-目标系统分析模型,可以制定特定目的地的系统管理策略。实证研究发现,目的地系统管理是由生态管理、客源地管理、资源整合和目的地竞争4个因素构成的。(6)基于系统管理理论和企业系统管理理论提出了旅游系统管理理论,讨论了旅游系统管理与STD的关系及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包容关系,旅游系统管理是实施STD战略的重要部分,是实现STD目标的首要途径,但是,旅游系统管理与STD在层次和范围上是不同的,旅游系统管理起着条件与基础的作用,STD起着导向的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之间的联系[J]. 中外企业家 2016(27)
- [2].旅游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 祖国 2017(01)
- [3].江西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2)
- [4].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02)
- [5].基于网络视角的区域旅游系统概念体系辨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7)
- [6].海南宣传文化旅游系统11项重点任务[J]. 今日海南 2011(11)
- [7].耗散结构理论在旅游系统承受阈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旅游系统熵原理视角[J]. 旅游论坛 2010(01)
- [8].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1)
- [9].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边境旅游规划——以瑞丽市为例[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0(02)
- [10].江西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 才智 2017(36)
- [11].浅谈智慧旅游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脑迷 2018(01)
- [12].基于熵的区域旅游系统的自组织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3].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旅游系统的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0(07)
- [14].旅游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 才智 2010(22)
- [15].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旅游系统发展机理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9)
- [16].环境友好型农业旅游系统构建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7)
- [17].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系统的解析与优化[J]. 中国商贸 2011(18)
- [18].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关系的时空分异——以广东省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9].从“挂”与“摘”看原山人的担当精神——原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J]. 绿色中国 2016(24)
- [20].2015年浙江省旅游系统职工书画展绘画类作品赏析[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5(04)
- [21].临海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研究[J]. 台州学院学报 2015(03)
- [22].贫困地区区域旅游系统对重大机遇的滞后弱响应——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后的柞水旅游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1)
- [23].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06)
- [24].重庆武隆荣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J]. 重庆与世界 2017(02)
- [25].实景漫游与发布技术的电视智慧旅游系统构建[J]. 安徽科技 2014(08)
- [26].大学生共享旅游系统设计与实现[J]. 福建电脑 2020(02)
- [27].基于景区旅游系统视角的旅游危机防控管理系统的构建[J]. 绿色科技 2014(07)
- [28].基于移动平台的旅游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8(17)
- [29].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2)
- [30].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03)
标签:旅游系统管理论文;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 旅游动力系统论文; 旅游产品供给论文; 旅游价值链论文; 供应链管理论文; 旅游目的地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