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的理论基础,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文艺观念和方法之一。在这里精神分析文学和文学理论是作为整体来研究的,而非割裂开的,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而已。其对中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影响虽各有侧重,但总是交织在一起,推动着中国作家与文艺理论家的创作与理论阐释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新文学接受精神分析影响的这一特殊现象的历史的批评,在回顾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流传、遭遇、起落、发展和演变,进而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估,寻找西方思潮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历史启示,从而使我们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得到裨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生平、主要著作及核心观点,简要分析了精神分析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影响,中国文学接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评价精神分析理论对中国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的影响和意义。第一章用历史的研究方法梳理了精神分析学在中国掀起的三次“热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每次“热潮”的原因及作用。分析每次“热潮”较之先前的不同点,总结其进步意义与不足。从第二章开始用逻辑的研究方法对精神分析文学理论的中国化展开论述,包括性本能理论对中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影响,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问题,性罪错与焦虑的人格动力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死本能的理论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三章则主要从精神分析文学理论对于文学心理空间与艺术空间的拓展方面展开论述,包括潜意识作为独特的心理分析所提供的经验,梦的理论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以及精神分析对新文学发展轨迹的影响等。第四章论述了文学观念的建构与新变过程,包括无意识理论对作家创作提供的理论依据,无意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新文学批评者对弗洛伊德学说的继承与批判。第五章则立足于理论,阐述并总结理论借鉴与作家创作心理发生问题,包括创作动机的发生,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以及文学创作的行为发生。最后简要总结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的特色以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