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对充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负极材料的选取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高比容量、高稳定性的负极材料的研制是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向的一个分支。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结构缺陷少等一系列优势,其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8%的PVP溶液作为电纺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在室内湿度低于30%,纺丝速度为0.8 mL/h、电纺电场约为1.9 kV/cm、接收距离为13 cm的电纺实验条件下制备了大量连续、直径尺寸较小且沿长度方向均匀的PVP聚合物纳米纤维。经过大量实验和相关测试,确定了PVP聚合物纳米纤维退火过程中的预氧化时间、预氧化温度、炭化时间、炭化温度等退火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VP纳米纤维只有在150℃经过24小时的预氧化,并在280℃经过2小时的预氧化,才能形成具有耐热稳定结构的纤维,得到预氧化程度较好的预氧化毡。只有预氧化程度较好的预氧化毡在高温炭化后才能保持纤维的形态,得到直径在100 nm~200 nm之间且纤维形态保持良好的碳纳米纤维。采用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激光拉曼光谱(LRS)等测试表征了各种退火参数对预氧化纤维和碳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及物相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纤维经过预氧化完成了环化反应、吸热反应、氧化反应等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了具有耐热稳定结构的纤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纤维的炭化程度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将不同退火条件下制备的碳纳米纤维作为正极,以锂片为对电极,以1 mol/L的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为电解液,制备成了钮扣式电池,在室温下使用高精度电池检测仪测试了这些电池的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测试条件为:充放电电压区间为0.1 V2.0 V和0.1 V2.5 V,充放电速率为0.2 C,采用恒流充放电方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50℃预氧化24小时,再经过360℃预氧化2小时的预氧化毡在800℃下炭化2小时得到的碳纳米纤维的充放电性能最佳,碳纳米纤维首次可逆放电电容量最高可达1254 mAh/g,循环30次后放电电容量为首次放电电容量的65%。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及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初探[J]. 中国高新区 2017(16)
- [2].日本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生产动向[J]. 产业用纺织品 2009(01)
- [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原理[J]. 家电检修技术 2009(11)
- [4].羧酸酯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溶剂的应用研究[J]. 电池工业 2017(02)
- [5].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材料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14)
- [6].锂离子二次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船电技术 2014(05)
- [7].手机和平板电脑锂离子二次电池对保护器件的要求[J].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2015(11)
- [8].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孔集流体的制备与应用[J]. 材料导报 2018(S1)
- [9].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4)
- [10].资讯[J]. 供用电 2015(05)
- [11].炭材料在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的应用[J]. 东方电气评论 2013(02)
- [12].能源与环保[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05)
- [13].日本开发出蓄电池用LTO替代材料 导电率改善1000倍[J]. 中国电力 2015(04)
- [14].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J]. 有机氟工业 2013(01)
- [15].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系统性能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16].锂离子二次电池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J]. 盐湖研究 2009(02)
- [17].在线研讨会——与最新的产品发展、解决方案和技术更新同步[J]. 今日电子 2018(08)
- [18].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回收与利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5(09)
- [19].高性能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J]. 化学进展 2019(09)
- [20].全固态薄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进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08)
- [21].磁控溅射制备全固态薄膜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性能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2].石墨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Z1)
- [23].微型全固态薄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中国专利技术进展[J]. 广州化工 2014(18)
- [24].5V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研究进展[J]. 电源世界 2012(01)
- [25].全固态薄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及性能分析[J]. 电源技术 2014(04)
- [26].快速制备均匀的高振实密度亚微米级二氧化钛介孔球及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7(04)
- [27].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2(02)
- [28].锂离子二次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1(09)
- [29].全固态薄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01)
- [30].聚乙烯醇纳米纤维非织造布隔膜的电化学性能[J]. 合成纤维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