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的临床意义;建立正常人髓系CD33+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体外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MDSC的诱导过程,初步观察STAT3/IDO途径在MDSC下调T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肿瘤医院3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切除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Linl-CD33+CD13+CD14-CD15-)比例,分析MDSC的比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PR、Her-2等)的相关性。收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免疫磁珠的方法分选其中的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以单独培养CD33+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天后分别收获实验组MDSC及对照组CD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供者外周血中自体T淋巴细胞,设对照组为T细胞单独培养组及新鲜CD33+细胞与T细胞共孵育组,实验组为MDSC与T细胞共孵育组及MDSC与T细胞共孵育同时加入IDO抑制剂1-MT组,共孵育过夜后,Annexin V染色法检测MDSC对T细胞促凋亡作用,并观察IDO在MDSC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收集各组的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MDSC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L-10,IL-12,IFN-Y,TGF-β)的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IDO和STAT3的表达与活化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DSC的比例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Ⅲ期患者MDSC比例为(11.70±7.85)%高于Ⅰ/Ⅱ期患者(5.32±4.59)%,发生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DSC比例为(10.97±7.87)%高于3个以下(含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86±5.26)%,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MDSC比例高低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表达有关(P>0.05)。正常人CD33+细胞与MDA-MB-231共孵育2天后,检测到一群表型为Lin1-CD33+CD13-CD14-CD15-的MDSC,T细胞单独培养组凋亡率为(6.10±1.76)%,新鲜CD33+细胞组T细胞凋亡率为(18.53±2.58)%,MDSC组T细胞凋亡率为(38.20±1.70)%,1-MT组T细胞凋亡率为(22.52±2.48)%。MDSC组T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均升高,而1-MT组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与MDSC共孵育组TGF-β、IL-10分泌水平显著高于T细胞单独培养组、T细胞与新鲜CD33+细胞共孵育组,1-MT组TGF-β、IL-10分泌水平低于T细胞单独培养组、T细胞与MDSC共孵育组。T淋巴细胞与MDSC共孵育组IFN-Y分泌水平显著低于T细胞单独培养组、T细胞与新鲜CD33+细胞共孵育组,1-MT组IFN-Y分泌水平高于T细胞与MDSC共孵育组(P<0.05),各组IL-4、IL-12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诱导的MDSC中IDO、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磷酸化增强,经过STAT3磷酸化抑制剂JSI-124预处理后,MDSC中ID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DSC增多可能是导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肿瘤细胞可通过非膜接触性的方式诱导正常CD33-髓系细胞分化为具有显著T细胞抑制活性的MDSC,其中STAT3磷酸化导致的IDO表达和活性的升高是MDSC抑制T细胞免疫的关键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周血与骨髓组织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7)
- [2].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髓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6)
- [3].“肾髓系统”的理论渊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05)
- [4].中医“肾髓系统”的初步构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05)
- [5].以脊髓髓系肉瘤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广西医学 2017(03)
- [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突变和髓系肿瘤发生[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01)
- [7].治疗相关髓系肿瘤10例临床特征[J]. 慢性病学杂志 2020(03)
- [8].诸颤瘫痿 腰脊难挺 皆属于髓——仝小林髓系病病机探讨及干预[J]. 吉林中医药 2018(03)
- [9].“肾髓系统”的临床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05)
- [10].髓系肿瘤胚系易患因素研究进展[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8)
- [11].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 2013(04)
- [12].肿瘤微环境中髓系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06)
- [13].伊马替尼治疗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髓系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吉林医学 2012(33)
- [14].乳腺癌患者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的鉴定与免疫作用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09(17)
- [15].中医“肾髓系统”刍议[J]. 世界中医药 2014(06)
- [16].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5)
- [17].髓系肿瘤克隆演变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5(31)
- [18].干/髓系免疫表型对儿童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04)
- [19].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椎管内髓系肉瘤1例[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9(06)
- [20].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原发性髓系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儿科药学杂志 2018(11)
- [21].伴髓系恶性转化的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05)
- [22].孤立性髓系肉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10)
- [23].髓系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03)
- [24].腹水细胞学诊断髓系肉瘤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01)
- [25].原发睾丸髓系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12)
- [26].髓系肿瘤精准诊断的检测体系和质控体系要略[J].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8(02)
- [27].髓系抑制性细胞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1(07)
- [28].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与肿瘤免疫耐受[J]. 免疫学杂志 2010(09)
- [29].益髓系列治疗髓内星形细胞瘤验案一则[J]. 吉林中医药 2009(12)
- [30].原发性眼眶髓系肉瘤1例[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01)
标签:乳腺癌论文;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论文; 吲哚胺论文; 双加氧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