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依据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于个体而言,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高校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教育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人格。研究高校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文明素养;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中出现了知恩不报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每一个人既可以享有权利、自由,又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必须懂得感恩。实施感恩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美德,还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感恩传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配制度、社会观念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使得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高校感恩教育的缺位,造成了大学生人情味淡薄、不能回馈他人,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使得大学生孝心、赡养观念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社会上感恩氛围淡薄,也使得大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利益的实现,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只知接受,不知责任。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感恩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施恩,使其具有责任意识,去回报社会。实施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其感恩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实施感恩教育需要符合他们自身的特点,从而让大学生具有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懂得回报社会和他人,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感恩教育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做到“三位一体”,互相衔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合力。为此,本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加强学校的感恩教育,遵循感恩教育的原则;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培植学生的感恩情感,强化学生的感恩实践,使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优化感恩教育的方式,重视感恩教育建立感恩考核体系,创建感恩文化营造温馨的感恩校园,强化感恩实践以实现感恩意识道德内化。其次,优化家庭的教养方式,不仅要树立教育榜样创造感恩氛围,转变教育观念陶冶感恩情感,还要注重培养责任意识,强化感恩行为。再次,营造社会感恩氛围,既要借鉴中西方传统感恩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又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营造感恩的社会风尚。最后,提升大学生自我修养,勤于学习,提高感恩认识;勇于实践,升华感恩情感;做到“慎独”,养成良好感恩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