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这是外科应用皮瓣进行组织修复最常见的问题。皮瓣坏死的病理机理涉及众多因素,临床针对皮瓣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全身及局部综合处理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但目前全身使用多种血管扩张剂、抗凝血药、抗白细胞黏附药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预防和治疗皮瓣缺血,但因全身副作用或效果不佳而无法在临床大量使用。故有研究试图在皮瓣局部使用含有这些药物的透皮吸收制剂,以避免全身副作用,并提高疗效。考虑局部应用药物(透皮给药)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多种透皮给药制剂能改善皮瓣血运。肝素的抗凝作用可提高皮瓣血管的通畅率,局部直接输入低剂量肝素(剂量不足以影响全身的凝血功能及全身凝血状态的变化),减少了皮瓣出血及血肿的危险、增加皮瓣耐受原发性静脉淤血的能力。研究已经证实:小分子物质在水化角质层的情况下更易透过皮肤组织,而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的作用机理和疗效相同。有实验表明纳米脂质体对低分子肝素经鼻黏膜吸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的作用。研究者将内含快速透皮吸收剂的不同浓度的PGE1外用乳膏涂抹于动物缺血性皮瓣表面,比较各自的应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典型临床病例试用该药后的疗效,发现人体动脉平滑肌含量远大于静脉。罂粟碱(pavarerine hydrochloride)对血管、胃肠道、胆管等平滑肌都有松弛作用,防治皮瓣缺血常规静脉途径使用血管扩张药盐酸罂粟碱,但用量大,用药间隔时间短,以致毒副作用大。早期有人将罂粟碱制成外用制剂,以治疗阳痿。近年来有人实验研究证明罂粟碱凝胶剂及罂粟碱霜能透皮吸收,并能加快扩张速度,改善皮肤血运,提高扩张皮瓣的成活率。药物经皮吸收主要依靠药物的浓度梯度和电化学梯度渗透。而药物经角质层、表皮和真皮渗透过程中,角质层和表皮是限速的关键部位;但是,皮瓣尤其是撕脱皮瓣的循环与正常皮肤不同,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和效率也可能不同,因此如何提高药物渗透效率是研究的重点。对目前就提高药物渗透效率的方法有药剂、物理、化学方法等,但不同的药物适用不同的促渗透方法。目前,透皮给药系统采用微乳制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乳液滴一般介10-100nm,粒径小,作为透皮给药制剂的载体,具有增加亲脂或亲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稳定、吸收迅速完全、能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其口服、注射、鼻腔给药,通过微孔滤膜即可消毒灭菌等优点。其透皮机制为:微乳对亲脂或亲水性药物均有较高的溶解度,给药后能够产生较高的浓度梯度;微乳中的某些组分具有促透作用;油相的种类及用量可改变药物的亲和力,有利于药物进入角质层。所以开发粒径较霜剂、凝胶剂小而穿透率较其强的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制剂并考察其透皮能力,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目的:1.利用微乳伪三元相图考察微乳形成面积的大小来选择符合药用微乳要求的微乳基本系统;通过正交设计考察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制剂的影响因素以优化处方;考察微乳制剂的最大载药量及稳定性。2.通过对比含盐酸罂粟碱的微乳、混悬液、水溶液透皮能力来检测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的透皮性能及原因;3.建立高效液相检测的方法以测定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制剂及渗透皮肤后渗透液中盐酸罂粟碱的含量。方法:1.建立盐酸罂粟碱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HPLC法紫外检测器检测。配制盐酸罂粟碱标准品溶液,建立标准曲线方程,测定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制剂及体外渗透液中盐酸罂粟碱的峰面积,计算测得量。色谱条件:色普柱:C18柱(250mm×4.6mm,5um,甘肃兰州);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60:40:0.001)(v:v:w);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8nm,温度:室温。2.卵磷脂微乳制备:①基本体系筛选:采用伪三元相图,首先确定Km(Km=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本文用AS代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O代表油相,W代表水,M代表微乳区。),再与油相以不同的比例(AS/0=9:1,8:2,7:3,....1:9)混合置于具塞试管中,用水滴加,观察试管中的变化情况,澄清区为单相微乳区。考察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Km值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确定微乳基本体系。②优化处方:在已筛选的微乳基本体系基础上,选择Km,表面活性剂用量和水相用量共三因素、三浓度水平,正交设计处方,考察各因素对微乳的黏度、粒径、电导率、折射率及体外透皮稳态流量,选择粒径小、载药量高、体外透皮稳态流量大的为最佳处方。③溶解度检测:分别以十四酸异丙酯、乙醇、卵磷脂和空白微乳(最佳处方)、纯水为溶剂,相同体积的溶剂中加入过量盐酸罂粟碱,置于带塞安瓿中。超声使药物不再溶解,再放入振荡器中,于37℃下振摇24 h。将饱和盐酸罂粟碱溶液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取上层澄清溶液用0.22μm无机滤膜或有机滤膜过滤后用甲醇稀释,取10μl直接进样。用HPLC测定盐酸罂粟碱的含量。④稳定性检测:按最佳处方制备个批号的微乳后将微乳液装封于具塞的10ml小瓶中,密封,常温下放置,根据2005年药典规定置于室温内,于0、1、2、3月、6月取出样品,考察项目包括粒径、溶液颜色、含药量等,并用甲醇稀释到线性范围内,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浓度(n=5)。3.根据伪三元相图及正交设计结果选择的最佳处方制备含药微乳后,加水破坏其结构,使之混浊。制备含药水溶液、含药。使三者含药量都为20mg,考察稳态流量及时滞,绘制累积释药曲线。结果:1.盐酸罂粟碱在0.1812~0.6040ug.ml-1浓度范围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不同处方量(80%、100%、120%)的盐酸罂粟碱回收率分别为97.94%、99.46%、98.12%,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分别为0.44%、0.4%、0.50%,平均RSD 0.82%(n=5)。药物保留时间为9~10min,微乳制剂及体外渗透液中辅料对样品的含量测定无干扰。2.实验过程中发现以异丙醇及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区粘度比较大,且有凝胶区产生;花生油和大豆色拉油均无微乳区出现,以十四酸异丙酯为油相有较大微乳区出现;微乳区面积并不随Km的增大而成正比增大。因此十四酸异丙酯/卵磷脂/乙醇/水所组成的系统符合药用微乳的要求,与文献报道一致。当在微乳体系中水相/油相/Km[卵磷脂/乙醇(1:1)](w:w:w)为10:20:70时粒径较小,稳态流量较大,载药量较大。根据溶解性能应先制备空白微乳,后加入药物原料可获得最大载药量。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放置6个月,制剂稳定。3.盐酸罂粟碱-卵磷脂的微乳、混悬液和水溶液体外透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单向方差分析,三者透皮稳态流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透皮时滞无显著差异(p>0.05)。稳态流量以微乳最大,水溶液最小。透皮原因予其稳定结构有关。结论:1.本品处方较合理,制备工艺较简单,体外试验具有明显的渗透效果。2.所建立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制剂及体外渗透液中盐酸罂粟碱含量的测定。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乳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水中9种防腐剂[J]. 广州化工 2020(04)
- [2].自微乳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其固化研究进展[J]. 中药与临床 2019(Z2)
- [3].二丙酸倍他米松微乳泡沫剂的体外透皮考察[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3)
- [4].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对绿原酸自微乳体内外性能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7(25)
-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床子素微乳中蛇床子素的含量[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11)
- [6].微乳的性能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J]. 现代畜牧科技 2018(11)
- [7].他克莫司眼用微乳的制备及载药量测定方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7(05)
- [8].伊维菌素微乳中伊维菌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6)
- [9].自微乳缓释片中西罗莫司的稳定性提高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7)
- [10].姜黄素-槲皮素复方自微乳制备与评价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0)
- [11].油包水型微乳在药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药品评价 2014(22)
- [12].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的口服微乳研究[J]. 中南药学 2010(05)
- [13].复方薄荷脑微乳中薄荷脑与樟脑的含量测定[J]. 医药导报 2010(09)
- [14].微乳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9)
- [15].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结构肺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其免疫组织结构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01)
- [16].粒径法筛选微乳固体型表面活性剂[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22)
- [17].微乳凝胶新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05)
- [18].川芎嗪微乳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3)
- [19].丹皮酚自微乳的制备和评价[J]. 中成药 2012(05)
- [20].微乳多氢酸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2(03)
- [21].微乳技术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34)
- [2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焕肤一号微乳中桂皮醛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19)
- [23].微乳及其在不同给药途径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 2010(25)
- [24].药用微乳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8)
- [25].大蒜素自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08(22)
- [26].大蒜油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初步稳定性[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20(01)
- [27].微乳技术在兽药中的应用[J]. 浙江畜牧兽医 2015(02)
- [28].离子液体微乳在医药领域的研究概况[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08)
- [29].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的稳定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03)
- [30].熊果酸自微乳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