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态在学术口语语篇中的作用

认知情态在学术口语语篇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传统语法上认为,英语情态可以根据情态逻辑分为认知情态和义务情态。然而,对于认知情态这一概念,在学术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概念。正如Halliday所说,情态本身就是从一端极值(certainty)到另一端极值(possibly)之间的连续统,很难从中彻底分清界限。本文从意义和表达两个方面试图将认知情态这一模糊概念具体化,在具体语境中将其意义和作用凸显出来。本文研究以学术口语语言为载体,把学术口语语言同学术书面语言相对比,由于学术口语语言在收集和调研上具有一定难度,使得语言学家们对此较为忽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学术口语语言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学术书面语言及学术口语语言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基于MICASE密歇根大学学术口语语料库中的部分语料和多篇在各种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场景下发生的口语语篇进行深入探讨,从系统功能理解的角度分析了认知情态在口语语篇中的隐藏性作用、意动性作用及评价性作用。同时,从人际意义的角度对认知情态在学术口语语篇中的客观性作用和多声性作用上给出特别阐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情态理论
  • 第一节 情态研究背景
  • 第二节 认知型情态研究回顾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认知情态定义及表现
  • 第一节 认知情态的基本类型
  • 第二节 认知情态意义的取向及量值
  • 第三节 认知情态表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术口语语篇作为认知情态研究的载体
  • 第一节 学术语言的定义
  • 第二节 学术语篇的发展
  • 第三节 学术口语语篇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认知情态在口语语篇中的作用
  • 第一节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功能阐释
  • 一、隐藏性
  • 二、意动性
  • 三、评价性
  • 第二节 认知情态对于学术口语语篇中多声性的作用
  • 第三节 认知情态对学术口语语篇“客观性”的反作用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套话未宜忽 语语悟其思——“反观当下”论证分析漏洞举隅[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19)
    • [2].试论学习动机和二语语用习得的关系[J]. 科技视界 2013(34)
    • [3].外语教学中非言语语的性别差异[J]. 池州学院学报 2012(02)
    • [4].形式与意义并重、明示与暗示同行的二语语法教学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9)
    • [5].《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6].口语语篇的顺应特征[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01)
    • [7].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语研究[J]. 科技资讯 2009(09)
    • [8].口语语篇的语境关系顺应[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9)
    • [9].论二语语用发展中的概念发展问题[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0].这件事我错了[J].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0(02)
    • [11].非言语语交际之中埃艺术语对比[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6)
    • [12].国外基于语料库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述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6)
    • [13].英语口语语篇中的合作原则[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4].从语言学角度看英汉修饰语语序差异[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11)
    • [15].非言语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6].关于外国人的汉语语误问题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6)
    • [17].非言语语交际的内涵与特征[J]. 芒种 2012(17)
    • [18].从习语性的角度探究英语口语语篇的自然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9].浅析英汉修饰语语序对比分析[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2)
    • [20].语境因素对二语语篇即时预期推理影响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1].基于认知视角的英汉修饰语语序对比分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 [22].方言歇后语的语语套用结构及其功能[J]. 语文研究 2008(02)
    • [23].俄语语文学术语研究方法刍议[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4].书面与口语语篇中衔接纽带出现频率分析[J]. 考试周刊 2008(30)
    • [25].《满语语法》(修订本)读后[J]. 满语研究 2012(01)
    • [26].《满语语法》(修订本)出版[J]. 满语研究 2011(02)
    • [27].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J]. 小学教学研究 2015(14)
    • [28].可爱不是长久之计,可爱你就是[J]. 意林 2020(16)
    • [29].浅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阿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 读书文摘 2016(06)
    • [30].蒙古语语情研究的必要性——中国境内蒙古语为例[J]. 中华少年 2015(19)

    标签:;  ;  ;  ;  ;  

    认知情态在学术口语语篇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