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体制转型——后发国家市场化进程的逻辑(以中国为例)

论学习型体制转型——后发国家市场化进程的逻辑(以中国为例)

论文题目: 论学习型体制转型——后发国家市场化进程的逻辑(以中国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卢新波

导师: 金雪军

关键词: 学习型体制转型,动力,目标,路径,绩效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的体制转型是指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的市场化进程,与先发国家自然演进的的市场化进程相比,它是在已有大量关于市场和市场化的理论、经验及规则的影响下展丌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制度变迁,本文称之为“学习型体制转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综合运用现有各种制度变迁理论并结合后发国家自身约束条件解释外在知识对体制转型的影响。本文将循着动力—目标—路径—绩效的逻辑框架对转型中的制度学习作一较为系统的梳理。虽然现有研究中也注意到了后发国家体制转型的特殊性,但真正从外在知识和内在约束的结合这一角度对转型的特殊机理进行的系统研究还较少见。 首先,本文认为,一切变革的动力都源自于稀缺条件下的生存竞争,竞争的本质是对潜在利益的追求,这是一切制度变迁的共性。后发国家由于其特殊的约束条件使得其体制转型一方面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另一方面同样由竞争导致的体制转型或学习的动力又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由显性体制落差引起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及其复合作用,并且以先发国家的经济实绩为参照系,通过缩小体制落差而可能实现的巨大潜在利益相比于一般制度变迁具有更加明显的可判断性和经济主体之间的较高程度的一致性,从而较易于达成制度变迁必要性的共识,使得发生大规模制度变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次,后发国家相似的初始条件决定了实际的学习过程普遍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实施的。而统治集团对体制内意识形态的修正度直接决定了潜在的改革度、外在制度知识的可习得量及制度变迁中公共选择的边界。因此,转型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外在知识与内在约束有机结合的多元决定的结果。体制内意识形态修正的渐进性决定了转型目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但这一动态过程从事后看往往具有向某一终极目标逐步逼近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体制内意识形态的修正本身又是改革绩效的累积、制度知识的增加、利益集团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体制内意识形态修正的滞后性和阶段性使得本文有可能通过构建一个相对清晰的逻辑框架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双层次互动关系。 第三,在上述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成功的学习型体制转型是一个沿着成本最小化路径进行的渐进过程。与转型目标的动态变化相对应,在制度形态上,这一过程表现为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逐次替代,并且这种替代因时因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转型经济的特殊约束

1.1.2.学习型体制转型的提出

1.2.理论与现实背景:国内外对转型的研究及其不足

1.3.若干基本概念

1.3.1.转型与转型经济学

1.3.2.学习与学习主体

1.3.3.制度知识及其本土化

1.4.基本假定

1.4.1.“结构性有限理性”假定

1.4.2.经济个体偏好结构的“社会交互性”假定

1.4.3.经济个体“心智结构的差异性”假定

1.4.4.转型中的人类理性及学习的作用

1.5.分析框架

1.6.研究方法:范式缺失和范式综合

1.6.1.范式缺失

1.6.2.范式综合和本文的方法论特点

2.关于转型经济理论研究的述评

2.1.关于转型的界定及其分歧

2.2.国外学者对转型问题的研究

2.3.国内转型理论的研究回顾

2.3.1.基于新古典主义的解释

2.3.2.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解释

2.3.3.基于演进主义的解释

2.4.简要的评论及本文研究的可行性

3.体制落差与学习动力

3.1.引言:一个简要的评论

3.2.后发国家体制转型的动力:生存竞争与利益追求

3.2.1.显性体制落差与隐性体制落差

3.2.2.外部压力及其变动趋势

3.2.3.内生动力

3.3.动力结构及相关推论

3.4.对中国体制转型动力结构的解释

3.4.1.体制落差及对潜在利益的判断

3.4.2.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的共同作用

3.5.结语

4.制度知识的选择性吸收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4.1.引言:问题的提出

4.2.初始条件与体制转型的政府主导

4.3.决定转型目标的基本变量

4.3.1.意识形态约束及其修正

4.3.2.潜在改革度

4.3.3.制度知识及其分布

4.3.4.制度市场与公共选择

4.3.5.诸变量对意识形态约束的反作用

4.4.转型目标的决定模型

4.5.中国转型目标的确定及其演进:模型的应用

4.5.1.意识形态的修正及对转型的决定

4.5.2.关于市场和市场化的理论和经验

4.5.3.公共选择的特点

4.6.结语

5.过渡性制度安排与学习路径

5.1.引言

5.2.激进式学习与渐进式学习及其趋同

5.3.过渡性制度安排及其逐次替代

5.3.1.过渡性制度安排及其特征

5.3.2.过渡性制度安排的产生

5.3.3.过渡性制度安排的替代

5.4.学习方式:过渡性制度安排产生及替代的若干类型

5.4.1.培育式学习

5.4.2.替代式学习

5.4.3.达标式学习

5.5.结语

6.学习的绩效与学习的深化

6.1.引言

6.2.政府作用

6.3.制度创新的反向工程

6.4.双重体制并存

6.5.学习的深化:若干可选择的途径

6.6.结语

7.可能的创新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05

参考文献

  • [1].后发优势与后发国家发展路径研究[D]. 邹东颖.辽宁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 云绍辉.天津大学2007
  • [2].现代企业创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肖余春.华东师范大学2003
  • [3].愿景驱动的学习型企业研究[D]. 聂子龙.复旦大学2004
  • [4].学习型区域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张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 [5].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 崔国富.东北师范大学2005
  • [6].地方政府、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D]. 钱滔.浙江大学2005
  • [7].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D]. 张倩.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8].学习型企业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结构设计研究[D]. 焦锦淼.华中科技大学2005
  • [9].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 史晓白.苏州大学2006
  • [10].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 卢小君.大连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  

论学习型体制转型——后发国家市场化进程的逻辑(以中国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