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2006-2008

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2006-2008

论文摘要

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又称远期汇率理论(ForwardExchange Theory),是关于利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体现的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利率平价理论通过资金流动的角度描述了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并常常被作为一种基本关系式而运用于其他汇率理论的分析中。西方许多年前就有学者,对该理论的实用性进行验证,从而分析出利率和汇率之间的传导过程,但对于利率平价理论在不同国家成立与否得出不同结论。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于该理论对人民币的实用性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如姜波克、赵华、王爱检等著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利率和汇率的关系,或者选取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此理论在中国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作出解释,然后详述了利率平价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并对其做出评价。在继承已有的利率平价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实证检验的方法,验证该理论从2006月10月起到2008年3月人民币汇率的实用性。本文选取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英镑的即期以及1个月与3个月的远期汇率,以及各币种的1月期和3月期的LIBOR利率和人民币SHIOR利率,分别对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的汇差和利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汇差和利差之间的回归检验分析,以及分别对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汇差、利差和交易成本之间的回归检验分析。并得出在像我国这样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中,利率平价理论难以实现的结论。人民币对美元1月期和3月期数据在拟合度上比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相对较大,在引入交易成本因素后,两个期限的数据模型的拟合度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仍然无法达到实现的要求。在结合以前对此理论进行研究过的学者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找出此理论难以实现的原因,认为由于央行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为政策目标,致使人民币汇率对外汇供需的变化缺乏弹性,汇率升值的幅度被限制在很少的波幅内,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在瞬间实现充分的升值以令市场形成人民币汇率将要贬值的预期,来抵消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所形成的风险报酬,以及市场条件的制约,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利率管制较强以及汇率相对刚性等原因导致了利率与汇率间传导机制不健全。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增强市场有效性、协调我国利率汇率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外汇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并且认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外汇管制的进一步开放,该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将大大增强,将成为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汇率定价和预测的好工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序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回顾
  • 2.1 相关概念解释
  • 2.2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 2.2.1 利率平价理论评价
  • 2.2.2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
  • 2.2.3 利率平价理论的评述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利率平价理论对于人民币实用性的实证检验
  • 3.1 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的汇差和利差描述性分析
  • 3.2 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汇差和利差之间的回归检验分析
  • 3.3 人民币境内远期市场的汇差、利差和交易成本之间的回归检验分析
  • 第4章 对实证分析结果的原因解释
  • 4.1 交易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2 我国现有市场条件分析
  • 4.3 国际资本流动的管制,尤其是短期资本项目的管制
  • 4.4 利率管制性强
  • 4.5 汇率相对刚性,缺乏有效波动
  • 第5章 政策建议
  • 5.1 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
  • 5.2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 5.3 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 5.4 增加外汇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2006-2008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