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及永生化研究

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及永生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永生化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今后研究水牛乳腺组织发育和泌乳生理功能调控机理奠定基础。实验以泌乳期沼泽型水牛的乳腺组织为材料,进行了如下研究:实验一,探讨了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及细胞的特性。选取处于泌乳期沼泽型水牛的乳腺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接种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利用乳腺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不同和细胞贴壁时间差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乳腺上皮细胞。形态观察发现纯化后乳腺上皮细胞呈鹅卵石状,具有典型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染色体数目48(2n)条,与沼泽型水牛染色体数目相符;荧光免疫细胞染色法表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角蛋白-8的特异性表达,且在雌二醇激素的诱导下能表达出a-酪蛋白。实验二,探讨了水牛乳腺上皮细胞永生化的方法。利用实验一所获得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系,采用DNA—磷酸钙沉淀转染法,将SV40质粒转染纯化后第4代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经过筛选后继续培养,细胞的轮廓变大,但生长速度无明显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到目前为止细胞总共已传了15代,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要比未转染前的高。实验三,探讨了雌激素受体α、催乳素受体在永生化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NCBI上发表的奶牛雌激素受体α基因和催乳素受体基因cDNA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永生化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系扩增水牛雌激素受体α基因和催乳素受体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扩增出雌激素受体α基因序列为171bp,催乳素受体基因序列为253bp,与奶牛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2%。证实了永生化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与原代细胞一样,仍能表达雌激素受体和催乳素受体。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得到浓度为5mg/L处理组的增殖效果最佳,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1)用组织块接种法比酶消化法更易获得原代的水牛乳腺上皮细胞;(2)经过荧光免疫细胞染色、α-酪蛋白PCR鉴定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所获得的细胞为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且具有正常分泌酪蛋白的功能;(3)通过DNA-磷酸钙沉淀法转染使SV40在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得到表达,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高于未转染前,成功建立了永生化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4)经过SV40转染后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仍表达雌激素受体α和催乳素受体;(5)适当浓度的雌二醇可以促进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而高浓度的雌二醇则会抑制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以浓度为5mg/L时细胞的增殖效果最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文献综述
  • 1 乳腺组织的结构
  • 2 乳腺生长发育
  • 3 乳腺的功能
  • 4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目的
  • 5 乳腺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 6 建立永生化细胞系的研究进展
  • 7 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
  • 8 乳腺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9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
  • 1 试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材料的选取
  • 4.2 培养方法比较
  • 4.3 乳腺上皮细胞纯化
  • 4.4 明胶和鼠尾胶原对细胞贴壁的影响
  • 4.5 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及传代培养
  • 4.6 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鉴定
  • 4.7 水牛乳腺上皮细胞核型分析
  • 4.8 水牛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
  • 5 结论
  • 试验二 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永生化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试验三 雌二醇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影响及雌激素、催乳素受体的检测
  • 1.材料与方法
  • 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雌激素对水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作用
  • 4.2 雌激素受体和催乳素受体与乳腺组织发育的关系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常用的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免疫组化定位及其受体基因表达[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4)
    • [2].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S1)
    • [3].摩交一代水牛与沼泽型水牛下丘脑细胞构筑的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
    • [4].广西沼泽型水牛IL-1β基因的克隆及在发情周期内水平动态变化[J]. 中国兽医杂志 2010(02)
    • [5].沼泽型水牛的杂交改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显著[J]. 基层农技推广 2015(06)
    • [6].摩杂一代水牛与广西沼泽型水牛肾上腺组织结构比较学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1)
    • [7].沼泽型水牛CYP19A1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3(04)
    • [8].沼泽型水牛ALK3基因克隆分析与表达模式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5(03)
    • [9].RAPD标记鉴别四个水牛品种的初步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4)
    • [10].沼泽型水牛KDM4A(JMJD2A)基因克隆分析与表达模式[J]. 中国兽医学报 2019(12)
    • [11].季节对沼泽型水牛采卵效果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02)
    • [12].中国水牛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分化[J]. 中国牛业科学 2008(04)
    • [13].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STAT5A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2)
    • [14].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变异的水牛群体遗传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15].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FSH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03)
    • [16].沼泽型水牛发情期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08(05)
    • [17].沼泽型水牛促卵泡素基因β亚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12)
    • [18].沼泽型水牛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6(11)
    • [19].沼泽型水牛卵泡抑素基因的真核表达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09)
    • [20].沼泽型水牛卵泡发育波及其生殖激素变化的试验研究[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8(06)
    • [21].沼泽型水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8(04)
    • [22].应用微卫星DNA标记鉴别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的杂交个体[J].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4)
    • [23].图像分析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2)
    • [24].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对水牛毛色遗传的影响[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12)
    • [25].滇东南水牛mt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地位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 [26].广西水牛的HSP70基因片段克隆及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7)
    • [27].12个水牛群体催乳素基因第4外显子遗传特征分析[J]. 动物学研究 2010(06)
    • [28].奶水牛泌乳特性的研究综述[J]. 中国奶牛 2011(11)
    • [29].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不同品种公牛睾丸中的免疫组化定位[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10)
    • [30].水牛营养研究新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13(12)

    标签:;  ;  ;  ;  ;  

    沼泽型水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及永生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