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充填式浮选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筛板充填,计算流体力学,PIV
充填式浮选柱论文文献综述
陈朱应[1](2018)在《浮选柱静态化分选环境筛板充填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FCSMC)因其特有的梯级优化分选机制,使之在微细粒矿物分选上展现了独特的优势。该浮选柱的柱浮选段内以逆流矿化为主,要求静态化的分选环境来获得较高的分选效率。但是,由于柱浮选段与旋流段呈上下结构连接,旋流倒锥段内产生的强旋流场将上移,从而破坏柱浮选段所需的静态化分选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鉴了筛板充填的方法,在柱浮选段引入了筛板充填,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筛板充填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获取实验室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内的单相流场信息,然后通过单相流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湍流模型(Standard k-ε、RNG k-ε、Realizable k-ε、RSM)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RSM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最好。在此基础上,结合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比了不同曳力模型(Universal、Tomiyama、Schiller-naumann、Morsi and Alexander)的计算结果,发现Universal曳力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更接近。因此,将RSM湍流模型和Universal曳力模型确定为本文后续研究的计算模型。利用上述计算模型,分别对无筛板和有筛板充填两种情况浮选柱的内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筛板充填大幅抑制了切向速度,使得柱浮选段内的气含率分布更加均匀,筛板充填有利于静态化分选环境的实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循环量和充气量两种操作参数对单层筛板充填浮选柱内流场的影响规律:(1)固定循环量为1.5m~3/h,充气量分别为0.5L/min、1L/min、1.5L/min、2L/min时,随着充气量的增大,切向速度变化较小,轴心区域的轴向速度由0.073m/s增大到0.089m/s,而近壁面区域轴向速度降低。柱浮选段内的气含率显着增加。(2)固定充气量为1L/min,循环量分别为1m~3/h、1.25m~3/h、1.5m~3/h、1.75m~3/h时,随着循环量的增大,轴心区域的轴向速度由0.069m/s增大到0.083m/s,而近壁面区域轴向速度降低,柱浮选段内的气含率先增大后降低。对五种孔径(6mm、8mm、9mm、10mm、12mm)均匀筛板充填浮选柱进行了单相流和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孔径为9mm时,切向速度最小,气含率分布也更均匀,但气含率较低。为进一步提高充填效果,在9mm孔径筛板的基础上,设计并研究了两种非均匀筛板,结果表明,边缘孔径小,中间孔径大的筛板充填效果优于均匀孔径筛板。本文的研究为浮选柱静态化分选环境的实现和筛板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4-01)
丘盛华,毛佐国,刘子帅,赵锋[2](2014)在《用充填式浮选柱处理某锌矿石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充填式浮选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充填式浮选柱处理某锌矿石时,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相比具有分选效果好、富集比高、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经一粗一精一扫的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锌精矿锌品位48.14%、锌回收率94.59%的良好指标。(本文来源于《云南冶金》期刊2014年04期)
王黎伟[3](2014)在《充填式浮选柱浮选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填浮选柱是一种新型浮选设备,不需要刮泡装置、气泡发生器及机械搅拌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单位能耗低等优点,尤其是对细粒物料的分选效果明显,近年来在矿物浮选及污水处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充填浮选柱的设计、放大以及浮选工艺的操作条件的确定提供量化依据以及理论工具。本研究采用规格为Φ104×1500mm,充填浮选柱内部填装有由350Y型波纹板制成的规整填料,并承接实验组早期对磷矿柱式浮选工艺研究所得之成果,对原矿的最佳入料浮选粒度和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气液固多相体系气含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机制探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对不同湿磨时间下的磷矿进行浮选试验,得到原矿最佳浮选粒度分布情况。采用了液位上升法对捕集区叁相体系气含率进行了测量。针对不同实验的各自特点,考察了表观气体流速和矿浆浓度两个因素对浮选柱捕集区气含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规整填料浮选柱浮选动力学的测试方法,采用矿浆在浮选柱和药剂搅拌槽之间以一定的流速进行循环,模拟柱内捕集区气泡与矿浆的逆流接触,采用非线性最优化参数估计的方法,对5种浮选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并对实验值和模型值的相对误差进行了分析。认为一级浮选动力学较适用于规整填料浮选柱,相对误差5.28%。1e kt式中:对于实验用的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动力学常数K值取值0.0453-0.1981min-1。将气含率与浮选动力学常数进行了关联,得到关联公式可用下式表示:K18g sin22arcta n exp1.760.26exp(92103(2g0.063))结合浮选动力学数据分析,优化了柱式浮选工艺。研究表明,在原实验工艺基础上,增加尾矿回流系统可以提高浮选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4-04-03)
欧乐明,张文才,冯其明,王立军,李红强[4](2014)在《水平充填介质浮选柱中气含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含率是柱浮选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整个柱浮选过程。采用液位上升法和电导法研究了表观气速(Jg)、表观液速(UL)、正辛醇浓度(C)和充填介质数(λ)对水平充填介质浮选柱的整体气含率、局部气含率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0 g/L,Jg从0.53 cm/s增加到2.65 cm/s时,气含率增加4倍;Jg=0.53 cm/s,C从0 g/L增加到0.1 g/L时,气含率增加7倍;Jg=2.65 cm/s,充填介质数从0增加到5时,浮选柱整体气含率增加59.4%;充填介质可以减小气泡的紊动强度,使气含率沿径向和轴向分布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期刊2014年02期)
王伟之,陈丽平,赵刘备,李富平[5](2014)在《充填浮选柱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应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充填浮选柱的优势,将加以充填介质的微泡逆流接触式浮选柱应用于赤铁矿的反浮选流程中,在操作条件和药剂制度条件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粗一精一扫的浮选流程。对于给矿品位为42.15%的混磁精矿,可以得到精矿品位为67.05%、尾矿品位为11.25%的选别指标,可为充填浮选柱在赤铁矿浮选流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4年02期)
翟爱峰,刘炯天[6](2012)在《浮选柱中蜂窝管高效充填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实现柱浮选段的层流分选环境,促进浮选柱中气泡与矿物的逆流碰撞矿化效果为出发点,通过充填结构的通道形式、孔径、层数及布置方式等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设计,开发了边界成本最优且能完全充填的正六边形蜂窝管填料对浮选柱的柱浮选段进行充填。CFD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蜂窝管充填与原先浮选柱中采用的筛板充填相比,更能有效地对柱体中由下而上流体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进行限制。清水条件下的气含率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蜂窝管充填的气含率降低趋势小于筛板充填和无充填的情况。某硫化铜矿工业应用指标表明,蜂窝管充填浮选柱系统获得的精矿品位与筛板充填浮选柱系统精矿品位基本持平,它的铜金属回收率达到92.92%,比筛板充填系统高出1个多百分点,硫化铜矿分选指标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2年06期)
刘磊[7](2012)在《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混合与传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填浮选柱作为一种新型浮选设备具有操作方便、单位能耗低、不需要刮泡装置、气泡发生器及机械搅拌装置等优点,在分选细粒物料时效果尤其明显,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矿物浮选及污水处理等领域。本文旨在为充填浮选柱设备及工艺流程的设计、放大和操作条件的确定提供量化依据及理论工具。本研究用充填浮选柱主体为圆柱体,柱高1.5m,直径104mm,内填有350Y型规整填料。实验结合课题组前期磷矿浮选工艺研究所得之结论,分别对充填浮选柱捕集区的混合、气含率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机制探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采用了颗粒特征粒径的示踪响应法、液位上升法和动态通气法分别对捕集区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气含率和体积传质系数等主要参考因素进行了测量分析。针对不同实验的各自特点,考察了表观气体流速、捕集区高径比、表观液体流速和捕收剂加入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规律。(1)对于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浮选柱捕集区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和无因次方差的大小会跟随表观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同向变化,此时颗粒流动更接近于全混流;随着捕集区高径比的增大,矿物颗粒在捕集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会延长,但其无因次方差却有所减小,此时固体颗粒的流动更接近平推流模型;实验还得出了洗水流速对矿物颗粒停留时间无较大影响的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后,发现有下面的关系式成立:(2)对于本浮选柱中气液两相体系的气含率实验,当压缩空气的进气量的增大时,气含率的大小会逐渐增大。但当气体加入量超过450l/h时,气含率增长逐渐趋缓;气含率的大小随着起泡剂加入量现增加后减小,当起泡剂加入量介于200ml/h与300ml/h之间时,气含率最大;随着捕集区高径比的增大,气含率减小,但当捕集区高径比为7.1时,气含率减小趋近平缓。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训练和结果预测,发现本实验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预测模拟能力,其相对误差小于±5%。(3)对于传质实验,随表观气速Jg的增大,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增大。但捕集区高径比对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的影响不大。本文还将浮选柱捕集区传质扩散与浮选动力学进行了关联,发现其关联系数可用下式表达:(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2-05-01)
刘磊,丁一刚,戢峻[8](2012)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气含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影响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气含率工艺参数(捕集区高径比、气体加入量和起泡剂用量)进行模拟、训练和预测的过程。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气含率的作用规律,并用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对气含率进行预测分析。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值与实验测量值误差在±5%以内,显示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分析气含率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为充填浮选柱的放大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2年02期)
张敏,石常省,刘炯天[9](2010)在《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选铜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混合充填是在筛板充填的基础上引入蜂窝管充填的一种充填模式,目的是比筛板充填进一步弱化旋流力场对柱分选的负面影响。采用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和筛板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云南某硫化铜进行半工业分流试验,结果显示,两者都可以大大简化工艺流程和节省药剂用量,但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比筛板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别高2.28和1.18个百分点,从而证明了混合充填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0年08期)
谢朝学,袁慧珍[10](2010)在《用充填式浮选机选别大鳞片石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充填式浮选机和普通浮选机选别大鳞片石墨矿石对比,充填式浮选机精矿品位可提高0.26个百分点,回收率可提高2.95个百分点。从开路试试验还可看出,采用充填式浮选机,整个流程可减少1~2次精选作业。(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0年07期)
充填式浮选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充填式浮选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充填式浮选柱处理某锌矿石时,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相比具有分选效果好、富集比高、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经一粗一精一扫的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锌精矿锌品位48.14%、锌回收率94.59%的良好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填式浮选柱论文参考文献
[1].陈朱应.浮选柱静态化分选环境筛板充填优化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8
[2].丘盛华,毛佐国,刘子帅,赵锋.用充填式浮选柱处理某锌矿石的试验研究[J].云南冶金.2014
[3].王黎伟.充填式浮选柱浮选动力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4].欧乐明,张文才,冯其明,王立军,李红强.水平充填介质浮选柱中气含率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4
[5].王伟之,陈丽平,赵刘备,李富平.充填浮选柱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矿山机械.2014
[6].翟爱峰,刘炯天.浮选柱中蜂窝管高效充填的设计与研究[J].矿山机械.2012
[7].刘磊.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混合与传质特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
[8].刘磊,丁一刚,戢峻.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充填浮选柱捕集区气含率特性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2
[9].张敏,石常省,刘炯天.混合充填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选铜效果[J].金属矿山.2010
[10].谢朝学,袁慧珍.用充填式浮选机选别大鳞片石墨的研究[J].金属矿山.2010
标签: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筛板充填; 计算流体力学; P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