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吸收—电化学法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络合吸收—电化学法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论文摘要

烟气中氮氧化物(NOx)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加剧,越发体现出其排放控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电化学法在治理烟气中氮氧化物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在国内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此方面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化学法烟气脱硝技术,即采用Fe(Ⅱ)EDTA为络合剂对烟气中的NOx进行络合吸收,以连二亚硫酸盐为间接氧化还原介质对被吸收的NOx进行化学还原,S2042-在电解池阴极得到再生,阳极联合采用碘化物介质的电化学法对烟气中的SO2进行脱除,可以实现烟气中NOx和S02的同时脱除。课题主要研究了 Fe(Ⅱ)EDTA络合吸收NO后生成的亚硝酰螯合物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以及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行为和电化学氧化反应行为,为进一步实现络合吸收-直接电化学法处理烟气中的NOx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循环伏安测试技术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研究了 Fe(Ⅱ)EDTA与NO的络合吸收反应的特征以及中性条件下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行为。结果显示,Fe(Ⅱ)EDTA络合吸收NO的反应在短时间内(约1h)为一个可逆过程,同时Fe(Ⅱ)EDTA(NO)会发生缓慢的自分解反应,生成Fe(Ⅲ)EDTA和N20。当阴极极化至-0.12V(vs.SCE)以及反向阳极极化至-0.05V(vs.SCE)时,主要发生了 Fe(Ⅲ)EDTA/Fe(Ⅱ)EDTA 的氧化还原反应。在0V~-0.40V(vs.SCE)之间,络合态NO发生了直接的电化学还原反应,产物为N2O22-。至-0.80V(vs.SCE)左右时,N2O发生了电还原反应生成NH3OH+;N2O22-也发生了进一步的电还原,NH2OH为主要产物;还原电位达-0.85V~-1.40V(vs.SCE)时,伴随着析氢反应和不显著的电沉积铁反应的进行,N2O发生了进一步的电化学还原反应,主要产物为NH2OH。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技术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研究了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结果表明,Fe(Ⅱ)EDTA(NO)溶液在-0.05V/-0.12V(vs.SCE)左右主要发生了Fe(Ⅲ)EDTA/Fe(Ⅱ)EDTA电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电位0.80V(vs.SCE)左右,络合态NO发生了直接电氧化反应,产物为NO2-。继续极化至1.00V(vs.SCE)左右在EDTA阳极氧化降解反应发生的同时,络合态NO发生了新的电氧化反应,并且其前一电氧化产物NO2-也发生了进一步的电氧化反应,主要产物均为NO3-。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技术和扫描电镜SEM以及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和电化学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0.12V/-0.01V(vs.SCE)左右主要发生的是Fe(Ⅲ)EDTA/Fe(Ⅱ)EDTA的电氧化/电还原反应。同时在还原电位-0.40V~0.10V(vs.SCE)之间,Fe(Ⅱ)EDTA(NO)中配位态的 NO 发生了直接电还原反应。继续阴极极化至-0.80V(vs.SCE)左右,配位态NO的前一电还原产物或者是Fe(Ⅱ)EDTA(NO)的自分解产物N2O开始发生电还原反应。结合石墨电极在较高浓度的0.015M和0.02M Fe(Ⅱ)EDTA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以及在0.03M Fe(Ⅱ)EDTA溶液中经恒电位(-1.30V)电还原后的EDX元素分析图谱可知,经剧烈的阴极极化(<-1.10V)后电极表面发生了微弱的铁的电沉积。相比较得知,Fe(Ⅱ)EDTA的NO吸收液在进行阴极极化的过程中在石墨电极表面也会发生不显著的电沉积铁现象。从而可知,当阴极极化至-1.15V~-1.40V(vs.SCE)之间时,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析氢反应和微弱的电沉积铁反应的同时,络合态NO的前一电还原产物和N20的电还原产物发生了后续电还原反应。电氧化过程中,在0.50V~1.00V(vs.SCE)之间,伴随着EDTA的阳极氧化降解反应的发生,Fe(Ⅱ)EDTA(NO)中配位态的NO发生了直接电氧化反应。当氧化电位大于1.OOV(vs.SCE)时,络合态NO或者是其前一直接电氧化产物发生了进一步的电氧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x污染状况概述'>1.1 NOx污染状况概述
  • x污染的危害'>1.1.1 NOx污染的危害
  • x污染的现状'>1.1.2 NOx污染的现状
  • x的常规脱除技术'>1.2 NOx的常规脱除技术
  • x燃烧技术'>1.2.1 低NOx燃烧技术
  • 1.2.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 1.2.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 1.2.4 电子束辐照法(EBA)
  • 1.2.5 氧化吸收法
  • 1.2.6 液相络合吸收法
  • 1.2.7 其它烟气脱硝方法
  • 1.3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常规技术
  • 1.3.1 石灰石-石膏法/干式SCR联用技术
  • 1.3.2 CuO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1.3.3 活性炭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1.3.4 NOXSO工艺
  • 1.3.5 SNAP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1.3.6 WAS-SNOX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1.3.7 DESONOX法
  • 1.3.8 SNRB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1.3.9 尿素烟气净化工艺
  • 1.3.10 湿式氨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1.3.11 湿式氧化吸收法
  • 1.4 电化学法烟气脱硝技术
  • 4/NaClO4吸收-电化学催化氧化法脱除NOx和SO2'>1.4.1 HClO4/NaClO4吸收-电化学催化氧化法脱除NOx和SO2
  • 3吸收-直接电化学法脱除烟气中的NO'>1.4.2 HNO3吸收-直接电化学法脱除烟气中的NO
  • 1.4.3 Fe(Ⅱ)EDTA-连二亚硫酸盐电化学再生法烟气脱硝工艺
  • 2—连二亚硫酸盐电化学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1.4.4 PbO2—连二亚硫酸盐电化学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4+/Ce3+体系间接电化学法烟气净化工艺'>1.4.5 Ce4+/Ce3+体系间接电化学法烟气净化工艺
  • 1.4.6 Ag(Ⅱ)/Ag(Ⅰ)氧化还原体系间接电化学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3 课题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仪器设备与试剂材料
  • 2.1.1 仪器设备
  • 2.1.2 试剂材料
  • 2.1.3 络合物溶液的配制
  • 2.2 电化学性能测试装置
  • 2.3 主要测试方法
  • 2.3.1 电化学测试方法
  • 2.3.2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实验
  • 2.3.3 扫描电镜分析(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X)
  • 2.3.4 化学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性条件下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行为
  • 4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行为'>3.1 FeSO4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行为
  • 3.2 EDTA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行为
  • 2SO4空白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特征'>3.2.1 不同酸度条件下Na2SO4空白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特征
  • 3.2.2 不同酸度条件下EDTA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特征
  • 3.3 Fe(Ⅱ)EDTA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
  • 3.4 Fe(Ⅱ)EDTA溶液络合吸收NO反应的特征
  • 3.5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
  • 3.6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原位红外光谱实验
  • 3.7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原理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性条件下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行为
  • 4.1 EDTA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 4.2 Fe( Ⅱ)EDTA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 4.3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 4.3.1 中性条件下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4.3.2 不同扫描速度下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4.4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氧化-原位红外光谱实验
  • 4.5 Fe(Ⅱ)EDTA(NO)溶液在Pt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机理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性条件下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行为
  • 5.1 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行为
  • 5.1.1 Fe(Ⅱ)EDTA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还原行为
  • 5.1.2 石墨电极在Fe(Ⅱ)EDTA溶液中经恒电位还原后的SEM和EDX分析
  • 5.1.3 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还原行为
  • 5.1.4 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机理分析
  • 5.2 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行为
  • 5.2.1 EDTA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 5.2.2 Fe(Ⅱ)EDTA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
  • 5.2.3 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
  • 5.2.4 Fe(Ⅱ)EDTA(NO溶液在石墨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机理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皂化液焚烧炉烟气处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 轻工科技 2020(05)
    • [2].垃圾焚烧烟气处理工艺的相关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25)
    • [3].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处理技术[J]. 科技与企业 2013(21)
    • [4].低低温高效烟气处理技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J]. 动力工程学报 2012(02)
    • [5].浅谈火电厂锅炉烟气处理[J]. 科技创业家 2014(03)
    • [6].烟气处理技术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 低碳世界 2014(11)
    • [7].干法除尘在矿热炉烟气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重型装备 2016(04)
    • [8].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工艺的分析探讨[J]. 福建建筑 2010(10)
    • [9].某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项目制浆系统的设计及优化[J]. 云南化工 2020(02)
    • [10].不同烟气处理工艺在耐火材料生产中的应用[J]. 耐火材料 2019(03)
    • [11].超低排放背景下烟气消白技术路线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9(02)
    • [12].浅析我国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0)
    • [13].富氧燃烧玻璃熔窑高硼烟气处理技术进展[J]. 硅酸盐通报 2015(06)
    • [14].化工危险废物焚烧及烟气处理工艺[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9)
    • [15].开启无废城市建设“双车道”的环保技术[J]. 今日科技 2020(01)
    • [16].探析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处理工艺[J]. 企业技术开发 2018(09)
    • [17].火电机组高效烟气处理系统技术发展展望[J]. 华电技术 2009(07)
    • [18].烟气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17(11)
    • [19].燃煤电厂“烟气处理岛”初探[J]. 环境工程 2016(S1)
    • [20].粉煤灰在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硅酸盐通报 2014(12)
    • [21].高污染物烟气循环烧结合理配碳研究[J]. 烧结球团 2017(05)
    • [22].富氧熔炼烟气中三氧化硫的形成与抑制[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8(10)
    • [23].铜精矿预干燥烟气处理系统的改造和生产实践[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8(04)
    • [24].浅析MGGH烟气处理技术在国内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2)
    • [25].旋流气帽水洗装置在烟气超洁净排放治理中的应用[J].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2)
    • [26].烟气处理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的应用探讨[J]. 化工管理 2018(11)
    • [27].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烟气处理技术综述及其优化控制建议[J]. 污染防治技术 2018(05)
    • [28].新型氧化锌脱硫烟气处理系统在冶炼行业的应用[J]. 硫酸工业 2020(09)
    • [29].浅谈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烧结球团 2018(01)
    • [30].复合肥装置中燃煤蒸汽锅炉烟气处理工艺改造[J]. 化肥工业 2013(02)

    标签:;  ;  ;  ;  ;  ;  ;  

    络合吸收—电化学法处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