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配置方式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向对外开放型经济转型,这种双重转型是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全能型、无限型的,其职能无所不包,而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市场机制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这意味着政府职能在很多领域的退出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这种转变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也需要花费极大的成本。由于我国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政府职能转变的合理与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改革的进程和经济高速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对于政府职能的理解,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中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所必需的。政府和市场二者都存在缺陷和“失灵”现象,二者之间不应是相互替代关系,而应是有机结合、协调一致的关系。财政支出活动是政府在现实中行使其职能的主要途径,因而考察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化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政府职能的变化。本文对我国政府职能在转型时期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全国、省、县三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实际考察和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在职能行使上的差别较大,这一方面是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由集权向分权的变化导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还有很多不合理的方面,应及时加快政府机构和体制的改革步伐,以免成为整体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