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26610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下面说说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角色扮演

心理学研究表明,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最善于模仿,而且他们的意识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主要是靠模仿而形成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如在《学会做客》一课中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们参加小鹿的生日晚会时应该怎样做客。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图中寻找角色,以假设“我是××,会怎样做”开展讨论,然后小组分角色进行游戏表演,同时播放《生日快乐》歌。最后让学生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做出道德评价和行为纠正。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

二、体验感悟

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寻找春天》这一活动,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春天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风力小玩具,亲身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调查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悦、希望,让学生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从而让他们也发现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样的综合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可见,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源动力。

三、模拟较量

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紧跟当前形势,我把“诚信教育”纳入了教育内容。在教育学生诚信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狡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社会上有不少坏人坏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付呢?为此,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个活动,主题是“识别狼外婆”,采取“模拟较量法”创设了一个情境。李丽同学独自在家,有一个人说帮她爸爸取文件,这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熟悉的人就开门,要礼貌待客;二是陌生人先不开门,要在对话中细分析、辨真假、想对策。那么,通过分析,发现外面的陌生人是一个不怀好意的人,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方案:一定要冷静地想对策。可以先不开门,对那人说“等一等,我去找文件”,然后给爸爸打电话,证实那人是骗子后,让爸爸报警。自己假装去找,拖延时间,等待支援。紧张刺激的“模拟较量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既磨砺了他们的勇气,又锻炼了他们的才干,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正确的行为以养成。

四、情感升华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及恰当的教学方法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如教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想想,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他们内心会怎样?学生体会到了残疾人的痛苦,同情、帮助的想法油然而生。教师又声情并茂地讲述全社会关心残疾人的例子和故事,讲述政府关心残疾人,制定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接着大家齐唱《爱的奉献》,在激越的歌声中,情感得到了升华,行为得到了指导,真正起到了育人育己的作用。

五、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用文明健康的方式过更好的生活的乐趣,引导他们明白“其实生活可以更好的”。这样,学习者自身内部就会产生更持久的兴趣。比如,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回报、诚信的价值、人格的魅力……这样学生才愿意讲诚信、重人格、求合作,才会有参与的兴趣。

如果课堂教学中只能让学生感到搞合作就得付出、讲诚信只会吃亏、重人格划不来……那么学生怎么能体验到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乐趣呢?他们又怎么会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渴望提高过更好生活的能力,他们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苦恼加以疏导……而他们感受到的、关心的也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所在。

六、课外延伸

学生的道德教育光靠《品德与生活》课本上和课堂上的参与是不够的。校内,横向延伸,与各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成整体,如各科教学相结合,将道德教育有机渗透;与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开展各种活动,营造参与的氛围,扩大参与的范围。校外,可纵向延伸,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巩固德育的成果。如:孝敬父母落到行动,就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在家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助人为乐继续深化,就要求学生为社区、为社会做好事等。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体验才有对道德概念最真最深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今后乃至一生的品德行为。

标签:;  ;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