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重庆合川区合阳中学柳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根据笔者的了解,当前,即便是到了九年级毕业,很多农村中学生都达不到以上这个目标。他们所写作文题材雷同,没有新意;感情虚假、无病呻吟;内容空洞、生编硬造;语言贫乏、平淡。在农村中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不爱写作文的现象而且十分的突出,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能作更多的努力,以求不断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实效。在教学中,笔者有很多感受,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努力。

一、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的方式很多,如可以要求学生坚持记日记,将自己每天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日积月累,“日记”就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坚持做摘抄,让学生将平时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文积累起来,一般来说,可安排每个学生一周做1000字左右的摘抄。针对农村学生阅读材料少的状况,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如语文课上用3-5分钟朗读一篇美文等。还可以让学生对积累的文章写写感悟、作些评价等等。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活动。如作文竞赛、查字典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等,这些活动除本身是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外,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老师还应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开阔眼界,积累更多素材。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条件有限,但学校也订阅有《语文报》《中学生阅读》等报刊,间周依次的阅读课,让学生受益不少。以上种种,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

二、善于利用教材资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的。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写作训练的内容,阅读,可以品味文中的语言、人物、结构和表现手法等,而写作则是运用准确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的范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触发点,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爱”为主题的单元时,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信客》等文章,引导学生感悟真情,回想自己在成长历程中的真情片断:父母亲人的呵护,老师同学的关爱,陌生人的帮助……然后用我笔写我心,抒发真情实感。笔者在教学中,就播放了《懂你》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体验真情,然后写作。下面是笔者一学生的真情片段:

奶奶的离去,让我在泪水中开始变得坚强。

奶奶是在93年的冬天去的。那个冬天冷得异常,冷得似乎整个世界都冻结了。奶奶在那年那月那一天消失在这个世界,她带走了我童年那短暂的温馨,让我刹那间变得成熟,变得勇敢!我不会在孤独的时候流泪了!我也不会因为兰花而流泪了!

只有在雨天,在迷蒙的雨天,我才会想起在雨天离开的奶奶!因为相思雨者,相思泪也,雨亦泪,泪亦雨。雨天,是属于我怀念的日子。雨一停,我的泪也停,但我的思念不会停,我学会了将思念藏在心底,用勇敢去面对生活。

我的心,在泪水中变得坚毅。(《心,在泪水中成长》,作者:合川合阳中学熊洁妤,此文发表于《少年先锋报》第1584期指导教师:柳平)

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写作资源很多,如很多篇课文后的最后一题,都是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好材料,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

三、保证作文训练的时间,增强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关于写作数量,目前农村中学作文大作文一般每学期7—10篇。就写作能力而言,仅靠这种数量的训练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以重庆市为例,现在,初中作文在整个中考试卷150分中所占分值是55分,面对如此比例的作文分值,相对而言,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在作文方面花的时间与下的功夫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完全可以每周安排一次大作文的练习,可以采用课内完成和课外完成两种形式,如这周在课内完成,下周就改为周末在家完成,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但一定要保证训练的次数。关于写作指导的系统性,这也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考试时作文命题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比较强,又因为目前也还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学期或年度的训练缺少计划,缺少方向。常常是想到要写作文了,就随便找一个题目给学生,应该说,这样的作文教学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鉴于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课程标准的统一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实际和了解学生实际,然后制定一个具体的写作训练计划,可以是整个初中的,也可以是一学年,但最低限度至少应该是一个学期的。这样,应该可以避免盲目性,增强写作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个性化的思想、感受,用我手写我心,用我笔抒我情。初中学生已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这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在我班一学生的一篇题为《梦里花落知多少》(作者:熊畅指导教师:柳平)的作文里,这个学生这样写到:

梦里,俯视窗外的庭花,想:自己可以如花草一般一次次存活,又一次次死亡,回到生命的起点,我会走自己该走的路,造就一个真实的自我,成就自己该成就的事业,然后回过头记下那些快乐的痕迹。

梦醒了,“假如我能重新活一次,我会以世界上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造就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我想着,泪就一颗接一颗无声地落,最后的一片兰花也从我眼前,从我满腹的希望之中孤独地飘落。

我们想拥有有个性的生命,但现实却连想象的空间都吝啬。(此文发表于《少年先锋报》第1580期,后被《学语文》转载)

这个学生在文章中书写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其表现出来的沉重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令我们教育者深思。我们不能因为她的某些超出常规的想法就予以否决,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吐露他们的心声,保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笔者就将此文推荐给《少年先锋报》,后来得以发表。从此,这个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增,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

五、多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

文无定法,但文有法。写作有其独特的规律,我们要把这些规律介绍给学生,特别是怎样选材、怎样审题、怎样立意、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使用表达方式等等。话题作文该怎样拟题,半命题作文该怎样补题,材料作文该怎样选题等等。可以让学生从选材入手,然后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一项项加以指导,加以训练,让他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在审题方面,可采用添加因素法等,加以筛选,选择较好的一个作为主题。结构方面,针对学生随意写作的现状可给学生讲讲提纲法,而对内容贫乏的情况则可以介绍其他一些方法,如小标题结构法等,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去选择材料,使之丰富写作内容。再如段落的安排、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等等,我们都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思考。要大力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所有农村语文教师的长期努力,相信在我们所有农村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农村作文教学之树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之果!

标签:;  ;  ;  

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