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目的:研究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显示,治疗后的患者各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心病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改善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
【关键词】肺心病;心理状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51-02
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呼吸系统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继而引起一系列以右心室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为主的心脏病[1]。该病好发于老年人,且病情不稳定,病死率较高。由于疾病的原因,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因此,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此次主要针对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了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为(71.2±5.8)岁,病程为3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4.6±5.3)年。
1.2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
1.2.1焦虑、抑郁心理在患病期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性和难治性容易引起患者的担心和焦虑的心理,还因为长期接受治疗但不能完全治愈使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的心理状态。
1.2.2消极、悲观情绪由于病情迁延较长且反复发作,给家庭经济和家人带来很大的负担,患者容易自暴自弃,不愿继续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消极、悲观的心态面对家人和医护人员。
1.2.3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患者在临床上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尤其表现在最初诊断结果出来,患者坚持自己没有得病或者否认医生做出的诊断,要求换医生或者转院重新检查,有侥幸心理的患者通常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易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1.3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完成相关检查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后遵医嘱给予患者解痉平喘、化痰止咳以及强心利尿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抗感染的药物,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1心理护理(1)患者入院时,帮助患者办理各项手续,完善相关检查,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介绍其主治医生、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消除患者进入到陌生环境的紧张感。主动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心理状态,与家属取得良好的沟通。(2)尊重患者,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采用多种方法使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主动拉近与患者及家属的距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3)做好生活、饮食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的防治疾病,让患者了解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以及药物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4)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争取患者的信任,采用正确的语言和行动打消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让他们能正确认识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2]。
1.4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迫症、人际关系、食欲下降、焦虑、抑郁等,(护理前患者躯体化、偏执、敌对、恐怖等心理状态表现不明显,不做研究[3])。分值越高,则说明心理状态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分析,患者在治疗后各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反应患者在经过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趋于健康,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比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x-±s)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预后差且反复发作[4],患者长期受睡眠、饮食、活动受限的困扰,导致患者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在临床上,对于肺心病的患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肺心病的患者临床症状以呼吸功能不全为主,临床报道指出,由于夜间呼吸中枢的调节能力下降,同时回心血量的增加也加重了心脏负担,致使肺心病的患者常在夜间加重病情[5]。因此,医护人员要有预见性,加强夜间的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睡眠、呼吸状况,并准备好急救车、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以便于突发情况下抢救患者。在日常的生活护理中也要关注患者的饮食、运动以及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与家属取得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教会家属正确的健康指导,让家属做患者最重要的监督者和支持者。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此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放在首位,并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以良好的护理服务面对患者,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信任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综上所述,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消除其负面情绪,并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建议临床推广学习。
【参考文献】
[1]袁月霞.肺心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5(5):105-106.
[2]梁淑玲.肺心病患者心理反应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250-251.
[3]孟庆霞.重症肺心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196-197.
[4]罗桂霞,郑春兰.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5):241-242.
[5]金顺子,吴松花.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