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昌[1](2021)在《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知识组织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运思的认识论实质是为他所寻找出的教学方法亦即"术"提供合理化论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事实上呈现出了教学方法之上的"理"以及"理"之上的"道"。其中,"道"是自然的秩序,"理"是模仿和遵循自然得到的教育原则,"术"是教育原则规定下的教育规则。就知识组织的方法来说,夸美纽斯以"人的形成"为目的,把教育事业组织到人生过程之中,形成了教育价值;以"自然之道"为蓝本,把秩序和谐组织到教育过程之中,形成了教育原则;以"正确教学"为中心,把意见经验组织到教书育人之中,形成了教育规则;以"先验思想"为依据,把零散认识组织到思想体系之中,形成教育理论体系。完全可以说,类似夸美纽斯这样的教育学史上的巨人,实际上既是教育学家,也是教育知识组织家。
孔德钰[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三代语文名师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蔡莉[3](2021)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外国小说是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外国小说积淀着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对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价值、生活智慧以及爱恨善恶、贫富贵贱的深刻思考和思索,给人丰富深厚的人生体验。外国小说对学生个人的自我成长、人格的塑造、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更多的关注,外国小说传达出来多元的伦理道德对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中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道德教诲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群体具有独特的伦理教育价值和意义。本论文以整套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小说教学为研究对象,挖掘选文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并积极探寻使伦理道德价值落地生根的方法,试图使这些外国小说选文发挥对学生伦理精神的培养的作用。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绪论部分对选题原因、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结语部分对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客观揭示外国小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围绕着整套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小说选文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在初中语文外国小说选文所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缺少价值联系、影响深度不足等问题。其次进行外国小说相关的问卷调查得出,教师在外国小说教学中重视知识忽视伦理教育、文本解读失当、道德教育过程类型化等,以及学生学习外国小说难以深入文本、缺乏主体的积极参与和阅读认识浅显等现象。第二章对初中外国小说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重要意义的探究。首先对教材中的外国小说的伦理特性和内涵进行挖掘和细致分析。其次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教育意识、文本解读视野和伦理教育方法的探索等提供了新的认知。此外还能满足学生成长各方面的需求。第三章总结提炼出外国小说伦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将课内与课外相连接,通过谱系教学、比较阅读等方式优化外国小说的伦理教育资源。其次教师通过深化鉴赏、情境体验、读写结合等教学方法加强外国小说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教育。最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外阅读中布置促读任务、提供支架和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伦理体系。
徐艳艳[4](2021)在《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一方面,补充对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选文的研究;另一方面,指出新诗意象教学应该从意象群层面出发,并探究意象群教学的意义、教学角度和教学策略。绪论部分首先指明研究缘起,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并且,对统编本新诗选文、新诗意象群和新诗意象群教学进行文献研究并做出综述,把握研究现状。正文内容分为四部分:首先,对现代新诗意象群的内涵进行界定,探究意象群与意象、意境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将新诗意象群与古典诗歌意象群进行比较,深入认识其特点。之后,把握新诗意象群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在整体上对课内现代新诗意象群进行观照,探究诗歌意象群艺术,寻找意象教学的角度。包括考察意象群对诗歌内容主题的建构,典型诗人的个性化意象群选择与呈现,哲理诗的意象群特点,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方式与效果。从多个角度对诗歌意象群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群艺术技巧与思想情感。接着,探究意象群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课堂教学过程为线索,交织教学思想、方法、内容和教学材料,确定四个大策略,即整体感知,把握意境情感;文本细读,进入精深细微的意象世界;读写结合,意象群创造性想象;融通艺术与生活,进行“大诗歌”教学。最后,以九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进行意象群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意象群角度解读诗歌、理解诗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研究的最后,指明不足与可以进一步探究之处。
范井轩[5](2021)在《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夜明珠,温润璀璨、光彩夺目。高中古诗词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着模式化、肤浅化、低效化等诸多问题。传统的单篇精讲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目标要求,高中古诗词教学亟需运用更加高效的古诗词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法的简称,它强调在单位时间内的多文本阅读,突出师生的主动建构,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进行求同比异、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将师生从二元对立的格局中解放了出来,构建了师生共享的学习共同体。本文尝试将高中古诗词教学与群文阅读相结合,探索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有效实践策略,以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共六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是关于群文阅读的理论概述,阐释了群文阅读的概念内涵,明晰了群文阅读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从师生两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客观的分析了当下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并进行了总结归纳,之后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三部分从弥补单篇教学方式的不足、新课标的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成长等四个角度论证了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价值。第四部分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从议题设置、文本组织、集体建构等三个方面切入,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可操作的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策略,在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设置策略方面重点阐述了不同来源议题设置的策略和不同类型议题设置的策略,在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文本组织策略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文本组织原则和文本组织方式,在古诗词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策略方面明确了课堂的操作要点。第五部分将实践策略运用于实践教学,提供了一节完整的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案例,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反思。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在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高中古诗词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助力高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发展。
杨羽[6](2021)在《《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文本教学价值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古典诗歌选文的比重,提高了对古典诗歌的关注度。由于时代久远、文言记载等原因,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存在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教学古典诗歌存在轻视文本分析、忽视交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过度依赖多媒体和教学活动的现象。语文名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语文名师有着对古典诗歌文本细致的解读,并且还能交给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古典诗歌文本的魅力。因此,本文尝试以文本教学价值为研究视角,选择程翔、李华平、李前尚三位语文名师的《关雎》课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提炼出三位语文名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共同追求,以期为古典诗歌教学提供有效方法。本文遵循“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三位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得出古典诗歌教学启示”的研究思路,分六章论述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的《关雎》名师课例比较研究。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方向,界定核心概念,并提出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理论概述。概述文本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文本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的可行性。第三章,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依据文本层次理论,分析古典诗歌的文本教学价值,并确定《关雎》的文本教学价值选择路径。第四章,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概述。从选取文本教学价值视角的意义及三位名师课例的原因两个方面概述《关雎》课例比较研究的背景。第五章,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基于文本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比较研究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提炼出共同的文本教学价值追求。第六章,从课例比较研究中得到相应的启示。本部分主要从文本意义的建构和学生主体意义的建构两个方面,得到促进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实现的方法。
杨慰慰[7](2021)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以内黄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小说都以其故事完整性、人物形象生动性、故事环境典型性以及主旨深刻性而深受读者的喜欢。小说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有非常重要地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理解传承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五部分。正文部分共有三章内容,第一章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明确的对小说阅读从核心素养到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近十年高考全国卷1对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也逐渐倾向于对学生个体审美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小说也因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内容涵盖能力强、可带领学生领略创作的环境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二章主要是对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首先分析了现行教材中小说选文的特点,然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说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阅读能力差,阅读量少,对小说文本主旨解读存在偏差,文学理论知识了解较少,思辨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方面存在有自身的文学理论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够全面而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三章主要结合语文版必修一和必修三教材中的六篇小说选文,从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准备过程、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在小说阅读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几种策略:学生要着重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则应转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立足小说文本结合文化等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分类分派的对比鉴赏教学,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和读写一体化的锻炼,真正地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遇见创新题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依托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新课标、新高考的背景,分析当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新理念、新模式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优化,期盼为实践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与支持,促进高中生语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实现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春蕾[8](2020)在《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词教学也伴随着义务教育始终。基于此,本文对民国时期教育家顾随的古典诗词教学思想进行研究,旨在以大师经验为当前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些许启示。顾随出生于有着严格家塾教育的书香门第,从小便与古典诗词相伴。入学北大后他又得到了诸多名师的点拨相助,加之多年的覃思研索使其在九年的中等基础教育和数十年的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育理想层面,顾随一生将“为人生而艺术”作为自己的教育信仰,强调古诗词教学的实践引导和感化功能;在教师层面,他精选教学内容,为学生解读诗歌中的伦理价值,并借以诗人的品行与修养给予学生人生的启迪;在学生层面,他标举“循序渐进”的教学要义,强调学习古典诗词要注重积累,重视诵读,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诗词创作,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在课堂生成层面,他还提出了古诗词课堂也要妙趣横生、民主开放、中西兼顾。透过先生的教学方法,本文将重情求真、卓然一家、因声求气和知识适用概括为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的四大特色。先生讲诗,强调融人生教育于诗教课堂,他纵横对比的“跑野马”式教学在当时自成一家,展现了别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先生还提倡通过吟咏诵读来体悟诗词妙义,并以古典诗词来提升学生的社会人格与品质。可以看出,顾随先生的许多教育观念和诗教思想在当今语文教学上带给我们颇多启示。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育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学会表达美、创造美,还要让学生们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学会通过朗诵和吟诵来感悟古典诗词之妙义。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拓展,让学生们在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修养,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而广大教师们在效仿顾随先生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去考量,循序渐进,不断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李悦[9](2020)在《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股清流,在语文教育界影响很大。本论文在研究董一菲个人教学论着以及其他研究者研究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诗意语文”的教学观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有参考价值。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董一菲和她的“诗意语文”教学观,具体介绍董一菲“诗意语文”从酝酿到成熟的发展历程,结合语文核心素养,阐述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观的内涵与特征;第二部分,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基础,详细阐述董一菲“诗意语文”的教学实践,主要分析其在教学氛围、教学语言、仿写训练、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特色;第三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自己真实的教学案例进一步阐述笔者对董一菲诗意语文的思考:董一菲“诗意语文”的观点与实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对教师的成长也有帮助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正确认识董一菲的“诗意语文”教学观,对现在的语文教育和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都有实际的意义。
曾江琴[10](2020)在《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其心智成为关注度较高的话题。随之,便涌现出像于漪、孙双金等一大批具有独特教学思想、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名师,他们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新理论。为此,教育部组织这批优秀特级教师编写了《教育家成长丛书》以期在教学改革中起推动作用。本文就以孙双金的“情智语文”为研究对象,其理论是从小学语文领域出发,探讨孙双金在语文教学课堂方面的研究,并结合一些相关的中小学教学案例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其理论是把重点落实到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培养上。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智慧的培养,孙双金的提法是一种新的突破,既关注学生“情”的同时,也把学生的“智”也放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力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全面发展学生。本文共三个部分,分别展开对孙双金情智语文作相关论述。第一部分: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与新课标关系的阐述这部分首先是对“情智语文”作一个定义,其次对孙双金的教学理念发展过程有一个梳理,然后对“情智语文”教学时的特征做了介绍,最后对“情智语文”和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育特征做了一个阐述。第二部分:孙双金“情智语文”实施的可能性、必要性及教学艺术这部分主要是阐释孙双金“情智语文”实施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从影响教学实施的几个因素来探讨,教师、学生、教学文本、其他教学因素等方面。最后一节讨论了上课时的教学艺术,主要是选取了孙双金多种教学艺术中的两个来探讨,并解读了他在具体教学案例中的运用。第三部分:反思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这部分主要是反思其理论加之笔者自己的研究体悟。首先是认为“情智语文”的引导者----教师,这是整个理念的教学主体对象,其理论一定要师生共同产生情感,否则想要追求的教学效果是无法达到。其次,为凸显“情智语文”的独特理念,将诗意语文、新语文相比较。最后,面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孙双金的“情智语文”也有很多不足,待进一步改进提高。综上,本论文是想通过学习和研究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引起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一种好的语文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来说不应被忽视。共同探讨是否有更具优越性的、更实际可行的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培养更好的学生做准备。
二、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论文提纲范文)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知识组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
二、 《大教学论》中的道、理、术 |
(一) 《大教学论》中的“道” |
(二) 《大教学论》中的“理” |
第一,教育要利用自然的禀赋。 |
第二,教育要遵守自然的时机。 |
第三,教育要模仿自然的构造。 |
第四,教育要适应自然的顺序。 |
(三) 《大教学论》中的“术” |
1. 学科教学法 |
(1) 科学教学法。 |
(2) 艺术教学法。 |
(3) 语文教学法。 |
2. 道德教育与灌输虔信的方法 |
三、 《大教学论》的知识组织方法 |
(一) 以“人的形成”为目的,把教育事业组织到人生过程之中,形成教育价值 |
(二) 以“自然之道”为蓝本,把秩序和谐组织到教育过程之中,形成教育原则 |
(三) 以“正确教学”为中心,把意见经验组织到教书育人之中,形成教育规则 |
(四) 以“先验思想”为依据,把零散认识组织到思想体系之中,形成教育理论 |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当前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外国小说选文情况及分析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三节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二章 外国小说教学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挖掘外国小说的伦理特性与丰富内涵 |
第二节 唤醒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关注 |
第三节 满足学生成长的伦理需求 |
第三章 伦理视域中外国小说教学实践及策略 |
第一节 优化外国小说伦理教育资源 |
第二节 加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伦理渗透 |
第三节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伦理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简·爱》外国小说指导课教学设计 |
致谢 |
(4)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创新之处 |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
(四)主要理论基础 |
一、现代新诗意象群的内涵、特点与教学价值 |
(一)现代新诗意象群的内涵 |
(二)现代新诗意象群的特点 |
(三)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价值 |
二、教材中的新诗意象群特点与教学角度探究 |
(一)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中的意象群特点 |
(二)个性化意象群:艾青的“土地”意象群 |
(三)哲理诗的意象群:审美意象与哲学思辨的融合 |
(四)意象群结构技巧:意象组合 |
(五)意象群个案分析: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 |
三、新诗意象群教学策略 |
(一)整体感知,把握意境情感 |
(二)文本细读,进入精深细微的意象世界 |
(三)创作新诗,意象群创造性想象 |
(四)融通艺术与生活,进行“大诗歌”教学 |
四、意象群教学设计——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群教学为例 |
(一)课标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三)文本分析 |
(四)学情分析 |
(五)设计思路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六)教学目标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
(八)课时 |
(九)教学方法:朗读法、文本细读、比较阅读、读写结合 |
(十)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1.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 |
2.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
3.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研究 |
4.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研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群文阅读的理论概述 |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
1.群文阅读的概念内涵 |
2.群文阅读的构成要素 |
3.群文阅读的典型特征 |
(二)群文阅读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 |
2.互文性理论 |
3.文本“召唤结构”理论 |
4.迁移理论 |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与归因 |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1.调查问卷的概况 |
2.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问题 |
1.学习兴趣低迷,学习主体缺位 |
2.教育视野狭窄,学习目标短视 |
3.知识储备匮乏,阅读意识淡薄 |
4.知识体系缺失,迁移能力不足 |
(三)高中古诗词教学问题归因 |
1.教学方式单调,教学过程枯燥 |
2.教学思维固化,重技巧轻欣赏 |
3.社会环境浮躁,评价机制单一 |
三、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价值 |
(一)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弥补单篇教学方式的不足 |
1.提高学习兴趣与课堂效率 |
2.强化情感涵养的认知体验 |
3.实现阅读广度与深度的融合 |
(二)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助力新课标的落实 |
1.达成课程目标的要求 |
2.保障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
(三)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1.加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
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
3.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
4.实现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
(四)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引领教师的成长 |
1.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
2.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
3.推动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 |
四、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策略 |
(一)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设置策略 |
1.古诗词群文阅读中不同来源议题的设置 |
2.古诗词群文阅读中不同类型议题的设置 |
(二)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文本组织策略 |
1.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文本组织原则 |
2.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文本组织方式 |
(三)古诗词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策略 |
1.转变师生观念,构建共同参与的学习共同体 |
2.尊重多元差异,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 |
3.注重比较探究,提供挑战思维的问题支架 |
五、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及反思 |
(一)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
(二)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
1.整合教材选文,提炼丰富议题 |
2.修炼自身内功,进行科学指导 |
3.聚焦综合表达,提升思辨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附录2 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3 调查问卷(教师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文本教学价值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关键概念界定 |
1.2.1 课例 |
1.2.2 课例研究 |
1.2.3 文本 |
1.2.4 文本教学价值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课例研究法 |
1.4.3 比较研究法 |
1.5 研究现状综述 |
1.5.1 课例比较研究综述 |
1.5.2 教学价值研究综述 |
1.5.3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
1.5.4 《关雎》文本教学研究综述 |
2 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文本层次理论 |
2.1.1 文本层次理论概述 |
2.1.2 文本层次理论的适用性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可行性 |
3 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分析 |
3.1 古典诗歌文本教学价值组成 |
3.1.1 语音声韵的教学价值 |
3.1.2 意义理解的教学价值 |
3.1.3 形象意境的教学价值 |
3.1.4 思想情感的教学价值 |
3.2 《关雎》的文本教学价值选择 |
3.2.1 抓住关键层次,进入文本内容 |
3.2.2 适度层次分析,把握整体结构 |
3.2.3 结合诗歌空白,引导个性解读 |
4 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概述 |
4.1 选取文本教学价值视角的意义 |
4.1.1 促进古典诗歌语言本位的回归 |
4.1.2 促进古典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
4.1.3 促进文本教学价值研究的发展 |
4.2 选取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的原因 |
4.2.1 三位语文名师具有代表性 |
4.2.2 三位语文名师的教学理念体现文本教学价值 |
4.2.3 三位语文名师的《关雎》课例以公开课进行 |
4.2.4 三位语文名师的《关雎》课例体现文本层次 |
5 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三位语文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
5.1 三位语文名师课例中体现文本教学价值选择的差异性 |
5.1.1 文本关键层次选取的差异性 |
5.1.2 文本整体结构把握的差异性 |
5.1.3 文本层次空白填补的差异性 |
5.2 三位语文名师课例中促进文本教学价值实现的差异性 |
5.2.1 凸显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
5.2.2 创设教学情境的差异性 |
5.2.3 引导协作会话的差异性 |
5.3 三位语文名师课例中共同的文本教学价值追求 |
5.3.1 文本意义建构的价值追求 |
5.3.2 主体意义建构的价值追求 |
6 文本教学价值视角下名师《关雎》课例比较研究的启示 |
6.1 促进学生进行文本意义建构的启示 |
6.1.1 语言文字意义建构的方法 |
6.1.2 文章文学意义建构的方法 |
6.1.3 审美感知意义建构的方法 |
6.2 促进学生进行主体意义建构的启示 |
6.2.1 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方法 |
6.2.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
6.2.3 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以内黄县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理论依据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第一节 小说阅读教学在初高中新课标中的要求 |
一、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语文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
三、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
第二节 近十年高考全国1 卷语文小说试题研究 |
一、试题材料来源和题材的变化 |
二、考查内容的变化 |
三、试题的能力要求和素养要求变化 |
第三节 小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 |
三、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
第二章 现阶段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 |
第一节 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特点分析 |
一、选文具有全面广博性 |
二、选文具有典型性 |
三、选文具有多样化风格 |
第二节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卷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二、教师卷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第一节 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一、掌握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 |
二、课前预习,针对“空白”提问 |
三、立足小说文本,跳出答题技巧的固化思维 |
第二节 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
一、明确教学目标 |
二、精选教学内容 |
三、改进教学方法 |
第三节 结合小说环境背景,推进文化融合 |
一、关注社会环境背景 |
二、关注作者的创作风格 |
三、关注文化背景 |
第四节 对比鉴赏,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 |
一、对比鉴赏,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
二、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 |
三、加强读写一体化教学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问卷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 B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问卷调查表(教师卷) |
(8)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的渊源 |
(一)家学背景 |
(二)师从名师 |
(三)教学实践 |
(四)创作体悟 |
二、顾随古典诗词的教学理念 |
(一)育人为本,为人生而艺术的教育理想 |
1.让学生体悟诗歌育人之价值 |
2.把学生引入诗歌高致之殿堂 |
3.让学生感受诗歌感发之力量 |
(二)感化人心,解读诗歌生命的为师之道 |
1.着眼现实,给予学生人生启迪 |
2.精选文本,注重伦理价值阐发 |
3.知人论世,关注诗人内心世界 |
(三)循序渐进,掘取诗歌妙义的教学之方 |
1.重视日常积累 |
2.强调诵读艺术 |
3.尝试诗词创作 |
(四)寓教于学,呈现别开生面的课堂效果 |
1.妙趣横生的课堂演绎 |
2.民主开放的师生互动 |
3.中西对比的教学手段 |
三、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的特色 |
(一)重情求真——融人生于诗教 |
(二)卓然一家——讲授方法独特 |
(三)因声求气——提倡吟咏诵读 |
(四)知识适用——完善社会生命 |
四、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
(一)持守育人为本目标,体味诗词教学之妙 |
(二)丰富教学实践内容,推开诗词创作之门 |
(三)重视经典篇目积累,领略吟咏诵读之美 |
(四)延伸拓展教学内容,传授学科素养之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顾随主要学术生涯及教育经历年表 |
附录二 :顾随主要创作年表 |
附录三 :顾随古诗词讲授课堂实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四、理论指导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董一菲的“诗意语文”教学观 |
第一节 董一菲“诗意语文”的发展历程 |
一、酝酿期:1993—2003年 |
二、探索期:2004—2009年 |
三、成熟期:2010年至今 |
第二节 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观的内涵 |
一、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
二、富有哲理的文本解读 |
三、全面的教学反思 |
第三节 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
一、诗意语言 |
二、文学气息 |
三、浪漫情怀 |
四、文化浸润 |
第四节 董一菲“诗意语文”的价值 |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
二、顺应学生成长天性 |
三、揭示名师成长规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董一菲“诗意语文”的教学实践 |
第一节 注意课堂教学氛围 |
一、诗意导入渲染情感 |
二、教学过程诗意浓郁 |
三、教学结尾余音绕梁 |
第二节 注意教学语言之美 |
一、讲述语优美流畅 |
二、评价语独具特色 |
三、板书语简洁精彩 |
第三节 强调悟性的仿写 |
一、句的仿写 |
二、段的仿写 |
三、篇的仿写 |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
一、“情意—思维——创新”模式 |
二、“点—线—面—网”模式 |
三、“读写—读品—作评”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诗意语文”之“我”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单篇教学 |
一、分析文本 |
二、定位目标 |
三、确定教法 |
四、教学过程 |
五、总结实践,反思评价 |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 |
一、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
二、设计思路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过程及分析 |
第三节 “诗意语文”之“我”的反思 |
一、以教学的“陌生化”推行诗意语文 |
二、以思维引导语言 |
三、培养教师与学生的阅读习惯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后记 |
(10)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一) 对孙双金情智教育和情智语文理论的研究 |
(二) 对孙双金的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和总结的研究 |
(三) 教育界同仁对孙双金的上课艺术评价的研究 |
(四) 对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三、 研究特色 |
第一章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与新课标关系的阐述 |
第一节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理念 |
一、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内涵 |
二、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 |
第二节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教学主张 |
一、 “登山理论”的主张 |
二、 “四小课堂”的追求 |
第三节 “情智语文”与新课标的关系 |
一、 情感需求与人文性相统一 |
二、 智慧需求与工具性相统一 |
第二章 “情智语文”实施的可能性、必要性及教学艺术 |
第一节 “情智语文”实施的可能性 |
一、 教师主导的特征对教学实施提供的可能性 |
二、 学生自身的特征对教学实施提供的可能性 |
第二节 “情智语文”实施的必要性 |
一、 “情智语文”的运用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二、 “情智语文”的运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
三、 “情智语文”的运用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
四、 “情智语文”的运用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三节 “情智语文”实施的教学艺术 |
一、 “教学空白”的艺术 |
二、 情感教学的艺术 |
第三章 反思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 |
第一节 “情智语文”提出的价值意义 |
一、 教师的“情智”引导不可或缺 |
二、 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可替代 |
三、 师生的情智共生不可小觑 |
第二节 “情智语文”与其他语文教育理念之比较 |
一、 与“诗意语文”理念之比较理论 |
二、 与“新语文教育”理念之比较 |
第三节 孙双金“情智语文”的不足 |
一、 “情”与“智”的教学无法兼顾 |
二、 “好课观”评价标准过于片面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智力因素发展特征 |
附录 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致谢 |
四、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论文参考文献)
-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知识组织学[J]. 刘庆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改革开放以来三代语文名师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 孔德钰.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初中外国小说教学研究[D]. 蔡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4]统编本初中现代新诗意象群教学研究[D]. 徐艳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实践研究[D]. 范井轩.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关雎》课例比较研究 ——基于文本教学价值的视角[D]. 杨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以内黄县第一中学为例[D]. 杨慰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8]顾随古典诗词教学思想研究[D]. 张春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研究[D]. 李悦. 苏州大学, 2020(03)
- [10]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研究[D]. 曾江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诗歌论文; 国风·周南·关雎论文; 群文阅读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