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

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

论文摘要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倍受争议的一部作品。作为率先反抗一九五○年代美国社会的物质繁荣和精神生活冷漠空虚的矛盾的年轻作家,塞林格尤为关注青少年的精神危机问题,他唯一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这种主题风格的代表。透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双眼,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荒诞的现代社会以及不断蔓延的精神疏离,社会冷漠和痛苦生存。这篇论文是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的一个尝试性的研究。作为对人类生存的评估和解释,虚无主义被认为是对人类生存具有神圣价值的思考。“上帝死了”,最高价值自行贬值,人被抛向了精神匮乏的现代荒原。根据尼采的理解,现代精神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虚无主义是对人性的最深刻的思索。借助于尼采的理论,我们认识到了霍尔顿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空虚的精神状态。并且,据于此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精神状况。这篇论文共由五个部分构成:介绍,文献综述,理论框架,讨论以及结尾。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小说作者J.D.塞林格及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二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对这本小说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理论虚无主义的阐述,包括虚无主义的定义,以及在虚无主义中尼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作为对小说分析的理论依据。第四章主要分析霍尔顿的精神匮乏带来的痛苦状况。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和他对虚无主义特征的论述在霍尔顿及其他一些人身上得到了体现。基于抵抗现行价值观和尝试寻找更完善的道德秩序的努力,虚无主义在霍尔顿现代生存的抵抗与追寻中体现出来。霍尔顿反抗冷漠荒诞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他从社会疏离,无法与外界进行有意义的心灵的交流。透过霍尔顿的双眼我们发现了疾病一样四处蔓延的孤独与疏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精神在本质上属于虚无主义。通过霍尔顿的抗争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他苦苦追寻人性之美和对现代生存的价值重估的尝试。并且,虚无主义可以被视为是对人类创造性新思考,衰退也孕育着进步。我们也可以发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更美好的生存状况的渴望。最后一章主要总结了我个人对尼采虚无主义的理解,及对虚无主义应用于此部作品的分析。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ments
  • Abstract in English
  • Abstract in Chinese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Jerome David Salinger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Novel
  • 2.2 Domestic Study of the Novel
  • 2.3 Summ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udie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Friedrich Nietzsche
  • 3.2 Introduction to Nietzsche's Nihilism
  • 3.2.1 The Definition of Nihilism
  • 3.2.2 Nihilism and Human Destiny
  • 3.2.3 Nihilism and Human Living in Modern Times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s
  • 4.1 Holden's Alienation from the Apathetic and Absurd Society
  • 4.1.1 Isolation from His Surroundings
  • 4.1.2 In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with His Outside World
  • 4.1.3 Alienation as a Contag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 4.2 Holden's Objection to the Prevailing Western Values
  • 4.2.1 Discontent with the Western Society
  • 4.2.2 Rejection of the Old Values
  • 4.3 Holden's Attempt to Reevaluate the Society
  • 4.3.1 Quest for Humanity
  • 4.3.2 Pursuit of True Meaning of Life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格尔视域下霍尔顿的梦碎缘由与命运探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新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成长的背景设计和人物塑造[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3].迷途少年的涅槃重生——《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理成长解读[J]. 名作欣赏 2017(09)
    • [4].《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语言风格特点[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9)
    • [5].霍尔顿的世界——从社会认知视角阐述《麦田里的守望者》[J]. 外国语文 2017(04)
    • [6].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回归自然倾向[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以霍尔顿形象为介质透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支持问题[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2)
    • [8].霍尔顿的寻找守望者之旅[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6)
    • [9].《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到底是什么?[J]. 互联网周刊 2016(15)
    • [10].《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悲剧成因探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
    • [11].《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精神世界的象征意象解读[J]. 语文建设 2015(02)
    • [12].青春期少年成长中的叛逆与彷徨——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成长为例[J]. 才智 2015(12)
    • [13].《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创伤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9(35)
    • [14].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14)
    • [15].读懂孩子 守望成长——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J]. 辽宁教育 2017(14)
    • [16].读懂孩子,守望成长——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J]. 教育视界 2017(01)
    • [17].反叛与抉择——解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J]. 文教资料 2017(04)
    • [18].霍尔顿是个好孩子[J]. 初中生 2018(01)
    • [19].《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困惑[J]. 山海经 2016(12)
    • [20].《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17)
    • [21].《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反叛和妥协主题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22].读懂孩子 守望成长——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J].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03)
    • [23].《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伦理救赎[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3)
    • [24].在霍尔顿身上看到了那个“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J].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17(02)
    • [25].寻找之旅[J]. 中学生百科 2017(29)
    • [26].简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悲剧命运[J]. 中国文艺家 2017(10)
    • [27].眺望你的路——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J]. 作文通讯 2017(21)
    • [28].一场注定失败的颠覆——对《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悲剧成因的解读[J]. 作家 2015(20)
    • [29].“混账少年”霍尔顿[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5(12)
    • [30].从抗拒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J].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1(02)

    标签:;  ;  ;  ;  ;  

    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