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方剂论文-回雪颖

外科方剂论文-回雪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科方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科正宗,消法,阳性痈疡,配伍研究

外科方剂论文文献综述

回雪颖[1](2018)在《《外科正宗》基于“消法”治疗阳性痈疡的方剂配伍研究及其学术思想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实功为明代着名外科医家,中医外科“正宗派”的创始人,“正宗派”与清代王维德的“全生派”、高锦庭的“心得派”并称为中医外科学的叁大学术流派。本课题以陈实功《外科正宗》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及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于“消法”治疗阳性痈疡的方剂配伍研究,以总结“消法”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亦对临床中医药研究之思路有所裨益。本课题以《外科正宗》中基于“消法”的188首治疗阳性痈疡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所研究方剂中药物的药对、药组、药物类型等进行挖掘性研究,结合中医药学理论分析,探讨《外科正宗》中“消法”方剂的配伍规律及陈氏的用药特点。通过对古代外科部分文献的整理、《外科正宗》治疗阳性痈疡的“消法”方剂方源的考证及方剂配伍的研究发现,陈氏在学术上“师古而不泥古”,无论是对疾病的看法,还是组方配伍,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均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虽为外科医家,但陈氏注重疾病的内治,并在整体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及气血的调节,且灵活的在消法中运用补法,“寓补于消”,并注意区分理、法、方、药的异同。故《外科正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兴泽,张伟,李廷保[2](2018)在《基于古代医籍中外科方剂消风散用药规律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清代以前古医籍研究外科方剂消风散的用药配伍规律及相关性。方法:检索、整理清代以前古医籍关于消风散的记载,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消风散药物配伍规律及方剂相关性。结果:自清代以前,古医籍中仅在唐、宋、明、清4代共34部古籍出现消风散38首,涉及中药99味,药物分为16类,用药总次数达407。结论:(1)核心药物及药类分别为甘草、防风、荆芥、川芎、羌活、蝉蜕、陈皮、白芷、人参和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等;(2)历代古医籍记载消风散主要以《奇效良方》消风散为基础,临床不仅运用于外科,也可运用于儿科、妇科、伤科、眼科及内科等。(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叁沆,沈涛[3](2017)在《《外科心法要诀》方剂特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科心法要诀》集清乾隆以前中医外科学之精华,全书共十六卷,载方567首,内容全面,立论允当,启后学之功显着。笔者通过研读,从内容选择、疾病治疗、选方用药特点、疾病发展预后等方面对其学术特色作出初步探讨,并对其学术地位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认为其学术思想对于现今中医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曹艳辉[4](2014)在《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家比较重视中医食疗在内科、妇科、儿科的应用,却忽视食疗在外科的应用与研究。经查阅发现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文献记载十分丰富,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分析。本课题广泛收集古代外科食疗方文献(包括外科、本草类、方书、医书类),共253本古代书籍,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并总结外科食疗方的特点和规律。论文分为叁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一是对中医外科进行历史回顾及现代研究的综述,二是对古代主要的外科食疗方书籍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为文献整理和统计。本课题共筛选外科食疗方剂828个,方中使用食物159味。并对食疗方中的食物性味、归经、功效、自然属性,以及食疗方主治病、配伍、用法(内服、外用)等方面,分别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第叁部分为分析讨论部分,对外科食疗方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课题共筛选外科食疗方剂828个,方中食物159味。其规律和特点如下所示:1.方中食物特点1.1性能特点:食物味甘性寒,多归脾胃经食疗方中食物性味归经统计图表表明:外科食疗方食物以寒凉性出现频次较多,甘味占半数以上;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食物归入脾胃经,通过调补脾胃,增强机体抗邪的能力。1.2功效特点:解毒与补虚并重,攻补兼施外科以解毒为大法,泄毒外出为外科治疗的要务;同时重视补虚食物的应用,攻补兼施。1.3自然属性特点:调味品居多,蔬菜、谷类次之外科重视调味品食物的应用,调味品大多数有解毒、活血、温通的作用;蔬菜类食物加强疏通外科毒邪的功效,谷类食物健脾益胃,顾护正气。2食疗方特点2.1疮疡和皮肤病食疗方居多疮疡科食疗方剂占多数,疮疡为外科最具特色,最主要的疾病,古代外科多以疮疡为代表;其次食疗方剂个数较多的为皮肤病,病种多样性,为外科具有特色的疾病。2.2单方为主,复方配伍多样外科食疗方以单方为主,组方简单,方便实用,易于临床操作;复方中食物配伍多样化,增强食物之间配伍的功效,有利于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恢复。2.3内服以酒剂和散剂居多外科食物内服以酒剂和散剂出现频次最多,酒剂的食物应用于外科,发挥其温通经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空心送服效果更佳;散剂容易被机体吸收,发挥食物成分功效。2.4外用以敷法、涂法为多外科之病最重外治,外用方法丰富多样,以食物敷法和涂法出现频次最多,二者制备简单,易于推广,使用安全,直接作用于体表,发挥其食物成分的功效。本课题首次对古代外科食疗方剂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分析和总结,探索用于外科各类疾病食疗方剂的总体应用特点,为中医外科临床治疗思路提供相应的食疗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徐硕[5](2013)在《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药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方剂学》外科病证常用方剂56首,与其他56首方剂进行对比,回顾相关资料。结果:对照组方剂中四组结构显着少于外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略高于外科组,二组和一组显着高于外科组(P<0.05),调补、通利、宣透、散结含量频数显着低于外科组。结论:方证互鉴,以方测证,制方构思较为特别,理法方药具有完备的方药体系,辨证施治,具有显着的效果,使预后获得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3年28期)

邱隆树,吴亚梅,朱晓燕,张毅[6](2013)在《《外科真诠》方剂及用药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外科真诠》所载方剂,探讨其用药特点。方法:列出全书所载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其剂型、药性及药味数。结果:全书共载方剂352首,其中内服方224首,外用方128首。内服方记载9种剂型,实际制成6种,以汤剂、散剂和丸剂为主;外用方记载12种剂型,实际制成9种,以散剂、油剂和膏剂为主。全书共使用343种药物,其中寒凉药149种,温热药124种,平性药58种,药性不详者12种,含毒性药33种,动物药44种,引经药20种和药引12种。寒凉药使用715次,温热药使用1 058次,平性药使用432次。药味数以4~8味最多,占40.63%。结论:《外科真诠》属于"全生派"着作,擅长使用毒性药、动物药和引经药是其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闫景东,邹存清,杨素清[7](2012)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皮肤病方剂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集清代中医外科之大成,所载方剂甚多,如二味拔毒散、金黄散、枇杷清肺饮、除湿胃苓汤等,临床应用颇为广泛。部分方剂如秦艽丸、地黄饮、犀角升麻丸、祛风换肌丸等临床应用效果显着,但报道较少。秦艽丸用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红斑狼疮的治疗;地黄饮用于神经性皮炎、湿疮、消退期银屑病的治疗;犀角升麻丸用于面部皮炎、湿疹类证属风热血热的疾患;祛风换肌丸用于白屑风、阴伤型湿疹的治疗。(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2年08期)

周光,张月桂,刘爱玲[8](2006)在《中医外科治则与方剂结构中的有序性与趋势性思想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序”是指时间与方位的次序,“趋势”是指事物变化的轨迹和目标指向。中医学按照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以时间为序认识和诊断疾病,以疾病变化轨迹和药物作用趋势立法构方是其一大特点。这种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多有体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以时间为序的(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周光,周铭心,吕光耀[9](2005)在《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传统中医思维研究方法和现代方药文献统计学方法,对中医外科常用内治方剂与中医其他基础方剂抽样对照研究,对《诸病源候论》[1]外科病证发病因素统计分析研究和对《内经》、《圣济总录》、《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等[2-5]诸家外科发病思想、外科疾病病理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方剂整体有显着的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即以“散结、宣透、通利、调补”为方剂基本组合的多结构特点;突出活血行气化痰,软坚散结、温透升提、补脾护胃的用药规律.研究揭示了中医外科制方思想、辨证论治思想的基本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11期)

周光,周铭心[10](2004)在《中医外科方剂研究的思路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中医外科常用内服方剂整体而言,有其显着的共性特征和蕴涵其内的临证构方用药规律。根据中医外科文献资料统计,历代中医外科书籍共有334种[1] (含日本汉方外科书目10 3中) ,大部分已佚失,现存较早的主要为宋代以后的,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宋及明清的方书及外(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外科方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清代以前古医籍研究外科方剂消风散的用药配伍规律及相关性。方法:检索、整理清代以前古医籍关于消风散的记载,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消风散药物配伍规律及方剂相关性。结果:自清代以前,古医籍中仅在唐、宋、明、清4代共34部古籍出现消风散38首,涉及中药99味,药物分为16类,用药总次数达407。结论:(1)核心药物及药类分别为甘草、防风、荆芥、川芎、羌活、蝉蜕、陈皮、白芷、人参和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等;(2)历代古医籍记载消风散主要以《奇效良方》消风散为基础,临床不仅运用于外科,也可运用于儿科、妇科、伤科、眼科及内科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科方剂论文参考文献

[1].回雪颖.《外科正宗》基于“消法”治疗阳性痈疡的方剂配伍研究及其学术思想探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2].李兴泽,张伟,李廷保.基于古代医籍中外科方剂消风散用药规律及相关性研究[J].中医研究.2018

[3].王叁沆,沈涛.《外科心法要诀》方剂特色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

[4].曹艳辉.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徐硕.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J].吉林医学.2013

[6].邱隆树,吴亚梅,朱晓燕,张毅.《外科真诠》方剂及用药特点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7].闫景东,邹存清,杨素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皮肤病方剂应用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2

[8].周光,张月桂,刘爱玲.中医外科治则与方剂结构中的有序性与趋势性思想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

[9].周光,周铭心,吕光耀.中医外科方剂的多结构特点与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

[10].周光,周铭心.中医外科方剂研究的思路与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

标签:;  ;  ;  ;  

外科方剂论文-回雪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