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公民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公民教育,良好的公民教育能造就优秀的公民素质。因此,公民教育实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基础工程。我国在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出现了道德标准滑坡、社会秩序混乱、信用体系危机和违法犯罪事件不断上升等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成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从更为长远的意义上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具备高度的民主政治制度,它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最有效的推动力之一,而真正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载体是积极理性参与社会而又具有公共精神的民主公民。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我国拥有上千年的文化传统,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深厚人治传统,在社会心理层面,“臣民”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有着沉重的烙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公民教育,传播现代公民意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促进着社会结构正向国家、社会的二元平行结构转变,公民拥有了更多的社会权利、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这些变化增强了人们的公民意识、强化了公民的主体地位,也增强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能力,但是这一转变的过程也要求公民具有一定正确的公民知识,因而加强和普及公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是最早推行青年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随着公民教育理论的快速发展、公民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公民教育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和有效,本文从服务学习、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及社会环境熏陶三个方面分析美国青年公民教育的途径。通过借鉴国外,特别是对美国青年公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分析,取其精华,有利于培养我国青年的爱国情操、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本文的研究内容对现代的现实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的意义,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其他学者们投入该领域研究的热情。本论文根据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模式研究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青年的公民教育与美国青年的公民教育的对比,对我国青年公民教育在课程设置、权责意识以及教育途径上提出启示,以期能够对我国的青年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资料和依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 研究的目的1.1.2 研究的意义1.2 研究动态1.2.1 国外研究动态1.2.2 国内研究动态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公民教育的概念及模式2.1 公民权与公民教育2.1.1 公民权的概念2.1.2 公民教育及其要求2.2 几组与公民教育相关概念2.2.1 思想品德教育2.2.2 政治教育2.2.3 法制教育2.3 公民教育的模式2.3.1 同化和排斥的公民教育模式2.3.2 多元文化的教育模式2.3.3 公民参与的教育模式第三章 当代美国青年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3.1 当代美国青年公民教育的目标3.1.1 引导公民遵守法律和规范3.1.2 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3.1.3 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3.2 当代美国青年公民教育的内容3.2.1 公民身份职责教育3.2.2 政治参与技能教育3.2.3 公民道德品质教育3.3 当代美国青年公民教育的途径3.3.1 服务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3.3.2 课堂学习和讨论的途径3.3.3 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熏陶第四章 我国青年公民教育的概述4.1 我国青年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4.2 我国进行青年公民教育的重要性4.2.1 对于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性4.2.2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必然要求4.2.3 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需要4.3 我国青年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4.3.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4.3.2 公民权责教育缺失4.3.3 法制教育建设不足4.3.4 教学死板缺乏实践第五章 美国青年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5.1 完善公民教育课程设置5.1.1 正确把握公民教育的内涵5.1.2 加强青年公民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和连贯性5.1.3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5.2 增强公民权责意识的培养和法制教育的力度5.2.1 为青年树立正确的公民权责意识5.2.2 提高公民教育师资队伍的公民权责意识5.2.3 增强法制教育的力度5.3 多途径开展公民教育5.3.1 社会实践5.3.2 家庭教育5.3.3 校园文化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民教育论文; 美国青年论文; 借鉴论文; 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