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Nodavirus的分离、致病性与检测技术研究

罗氏沼虾Nodavirus的分离、致病性与检测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我国淡水甲壳类的主要养殖品种。我国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达5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10万吨,已成为全球罗氏沼虾养殖大国。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罗氏沼虾主要产区的一种新型疾病,又称为罗氏沼虾白体病或罗氏沼虾白尾病,主要危害罗氏沼虾淡化苗,病虾表现为肌肉出现白斑、白浊或全身发白,病虾可在几天内死亡,死亡率最高达40%~90%。该病于1994年后在我国广东省发现,2000年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出现较大规模的流行,给许多养殖场及育苗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者对浙江省某罗氏沼虾苗种场发生典型肌肉白浊病的虾苗进行了病原研究,通过细菌分离、除菌组织悬液制备及人工感染试验、超薄切片、病毒粗提取,结果表明:从白浊病病虾的肌肉、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细菌以5×108CFU/ml浓度浸泡感染正常沼虾苗不能复制疾病;病虾除菌组织过滤液以1:50、1:250浓度浸泡感染正常虾苗,7天后可发病,并出现典型的肌肉白浊病症状,氯仿处理不能破坏病毒的感染力;通过病虾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肌肉间隙组织中存在23-25nm大小的球状病毒。病虾组织浆经氯仿处理、PEG沉淀、磷钨酸负染后可见到大量22nm大小的球状病毒颗粒,无囊膜。采用Trizol试剂进行了病毒的核酸提取,电泳结果发现2个核酸片段,分别为3.0Kb、1.3Kb,病毒核酸对RNA核酸酶、S1核酸酶敏感,对DNA酶抵抗,为单链RNA病毒,符合诺达病毒的特性。用罗氏沼虾诺达病毒核酸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探针可与提纯核酸及病虾样品匀浆液反应,Sounthern杂交表明3.0Kb、1.3Kb条带分别属于诺达病毒的RNA1和RNA2,表明我国发现的诺达病毒与法属瓜德罗普岛的诺达病毒存在较大同源性。该病毒命名为罗氏沼虾诺达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用PEG沉淀结合超速离心,提纯了MrNV。用纯化MrNV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研制了抗MrNV的鼠单克隆抗体。用纯化MrNV包板间接ELISA筛选阳性融合孔,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共得到12株能特异分泌抗MrNV的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制备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为1:105~106。亚型鉴定结果表明,有6株单抗为IgG1型,4株单抗为IgG2a型,2株单抗为IgG2b型。12株单抗与WSSV和TSV均无交叉反应。对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Wesrern bolt分析,表明所获单抗可与罗氏沼虾诺达病毒43kD的主要外膜蛋白特异性结合。采用提纯病毒制备了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兔抗血清,通过兔抗血清及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单克隆抗体285,建立了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TAS—ELISA),研究了TAS—ELISA最适反应条件为:兔抗体以1μg/ml包板,小鼠单抗285工作浓度1:50,000。该法检测MrNV的灵敏度达0.98ng,对WSSV、TSV及其它细菌感染死亡的罗氏沼虾苗没有非特异性反应。通过对2000—2002年病虾及疑似病虾的病毒检测,表明TAS—ELISA法比间接ELISA法和核酸电泳法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降低测定孵育温度和缩短孵育时间对病毒检测无明显影响,使得本法更加适合于生产实践。采用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典型病虾菌制备病毒悬液,对罗氏沼虾苗种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对健康罗氏沼虾苗种有极强的致病力,发病高峰出现在病毒感染后9-12天;病毒悬液以1:62500稀释仍可使虾苗发病,最低感染剂量相当于0.6ng;不同的养殖环境对于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与死亡率有极强的相关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病死亡率可大大降低;缅甸原种与本地种群均表现出的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敏感性,但缅甸原种死亡率略低于本地种群,且发病过程也相对较长,表现为一定的病毒抵抗力。通过免疫酶技术分析了病毒的组织嗜性,发现诺达病毒有较强的肌肉组织嗜性,主要分布在肌肉组织中,肝胰腺等组织中未发现病毒感染,这与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发病症状相一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罗氏沼虾产业发展及生物学、病害情况
  • 一 罗氏沼虾养殖与产业概况
  • 二 罗氏沼虾的主要疾病
  • 1 罗氏沼虾寄生虫疾病
  • 1.1 虾苗原虫病
  • 1.2 成虾原虫病
  • 1.3 成虾的寄生虫感染
  • 2 真菌性疾病
  • 2.1 酵母菌感染
  • 2.2 镰刀菌感染
  • 2.3 其他真菌病
  • 3 细菌性疾病
  • 3.1 丝状细菌病
  • 3.2 弧菌病
  • 3.3 虾肠球菌感染
  • 3.4 葡萄球菌病
  • 3.5 气单胞菌病
  • 3.6 混合感染或病因不明的细菌病
  • 4 罗氏沼虾病毒病
  • 4.1 细小病毒样病毒
  • 4.2 肌肉坏死病毒
  • 4.3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关系
  • 5 其他病因不明的罗氏沼虾疾病
  • 5.1 亲虾蜕壳僵死症
  • 5.2 褐壳病
  • 5.3 黑鳃病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病的发生和病原研究
  • 一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发生及流行情况
  • 1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过程
  • 2 罗氏沼虾类似疾病的早期记载
  • 3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流行和危害情况
  • 二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病理学研究
  • 1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症状
  • 2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研究
  • 2.1 细菌性病原
  • 2.2 病毒病原
  • 3 肌肉白浊病的病理学研究
  • 三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控制技术
  • 1 药物控制
  • 2 环境生态与综合控制
  • 3 健康种虾选育和苗种培育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诺达病毒科概况
  • 一 A诺达病毒属
  • 1 主要病毒成员简介
  • 2 病毒粒子的性状
  • 2.1 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
  • 2.2 复制机制
  • 3 病毒宿主范围和致病机理
  • 3.1 宿主范围
  • 3.2 病理变化
  • 二 B诺达病毒属
  • 1 属内主要病毒成员简介
  • 2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主要症状及病理
  • 2.1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症状
  • 2.2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 2.3 常用消毒剂对鱼类诺达病毒病的杀灭作用
  • 3 鱼类诺达病毒病的诊断和控制
  • 3.1 鱼类诺达病毒的诊断方法
  • 3.2 鱼类诺达病毒的控制技术
  • 4 我国对于鱼类诺达病毒的研究
  • 三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
  • 1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性状
  • 2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核酸序列
  • 3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
  • 4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诊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罗氏沼虾苗种肌肉白浊病的病毒分离与诺达病毒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细菌的分离
  • 1.3 病毒悬液的制备
  • 1.4 感染试验
  • 1.5 病虾的超薄切片与观察
  • 1.6 病毒的分离纯化和电镜观察
  • 1.7 病毒的核酸提取和电泳
  • 1.8 病毒的核酸特性鉴定
  • 1.9 病毒探针的分子杂交
  • 1.10 不同样品的病毒核酸电泳
  • 2 实验结果
  • 2.1 细菌的分离及人工感染试验
  • 2.2 病毒悬液的人工感染试验
  • 2.3 病毒的超薄切片观察
  • 2.4 病毒的分离和电镜观察
  • 2.5 病毒的核酸特性鉴定
  • 2.6 病毒核酸的Southern blot
  • 2.7 不同样品的病毒核酸电泳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病毒来源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提纯
  • 1.5 小鼠免疫
  • 1.6 间接ELISA法测定
  • 1.7 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筛选
  • 1.8 小鼠腹水抗体制备及效价测定
  • 1.9 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
  • 1.10 单克隆抗体与WSSV和TSV的交叉反应测定
  • 1.11 单抗的Western blot鉴定
  • 2 实验结果
  • 2.1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筛选和克隆化
  • 2.2 腹水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2.3 特异性试验
  • 2.4 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鉴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TAS-ELISA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的提取
  • 1.3 兔抗病毒血清的制备
  • 1.4 鼠抗诺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1.5 TAS—ELISA操作步骤
  • 1.6 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1.7 TAS—ELISA的特异性测定
  • 1.8 TAS—ELISA灵敏度的测定
  • 1.9 TAS—ELISA对生产性样品的测定
  • 1.10 TAS—ELISA快速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兔抗MrNV血清ELISA滴度的测定
  • 2.2 兔抗血清包板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2.3 小鼠单克隆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2.4 TAS-ELISA法的特异性
  • 2.5 TAS-ELISA的灵敏度
  • 2.6 TAS-ELISA法对生产性样品的测定
  • 2.7 TAS-ELISA快速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对罗氏沼虾苗种的致病性和免疫组化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主要试剂
  • 1.3 病毒悬液的制备
  • 1.4 感染试验
  • 1.5 发病虾苗的TAS—ELISA测定
  • 1.6 发病虾苗的免疫组化观察
  • 2 实验结果
  • 2.1 MrNV对健康罗氏沼虾苗种的感染过程
  • 2.2 感染期间MrNV的TAS-ELISA检测
  • 2.3 MrNV对罗氏沼虾苗种的致病力
  • 2.4 不同养殖条件对于发病的影响
  • 2.5 缅甸原种与本地种虾苗对病毒敏感性比较
  • 2.6 发病虾苗的免疫组化观察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一 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 二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  

    罗氏沼虾Nodavirus的分离、致病性与检测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