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隶属常绿杜鹃组(Sect ponticum G. Dou)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 Fortumes, S. Jcumer),黄钟杜鹃(Rhododendron lanatum)隶属于常绿杜鹃组下的黄钟杜鹃亚组(Subsect. Lanata Chamb.)。目前国内外对两种杜鹃的核型分析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两种杜鹃的染色体数目,相对长度以及适合两种杜鹃的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在细胞学上为杜鹃属植物分类及种质保护利用方面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技术支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在对两种杜鹃的制片过程中,低浓度的秋水仙素,8-羟基喹啉,冰水混合物均会破坏微管的形成,获得中期分裂相较多的细胞。但是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会造成染色体缩短变形,甚至形成多倍体,因此采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需要进行大量的摸索,且秋水仙素价格昂贵,使用不当对人体会造成神经毒性;用8-羟基喹啉如果处理时间不当,使用8-羟基喹啉溶液同样会导致染色体高度浓缩、变短,不利于进行核型分析。相对于前两种预处理液而言,冰水混合物对染色体形态基本无影响,并且简单易行。实验发现,两种杜鹃的根尖在0-4℃低温条件下用冰水混合物处理24h可以得到大量清晰的中期染色体图像用于核型分析。因此应用冰水混合物在0-4℃处理24h是安全,方便,有效的材料预处理方法,用1mol·L-1HCl解离10min,5mol·L-1HCl解离4min,大白杜鹃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72h,96h,黄钟杜鹃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96h,制片效果较好。2.在两种杜鹃属植物中,大白杜鹃和黄钟杜鹃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6条。3.两种杜鹃属植物中,大白杜鹃体细胞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1.67-5.62,黄钟杜鹃的相对长度为:2.47-5.10。4.在不同温度下,两种杜鹃属植物的发芽天数与发芽率不同。大白杜鹃在变温条件下发芽率较恒温高,发芽天数较恒温短。在变温15-20℃,20-25℃条件下,大白杜鹃的发芽率分别为81%和83%,发芽天数分别为9和8天;在20℃,25℃恒温条件下,大白杜鹃的发芽率分别为76%和73%,发芽天数分别为10和12天,因此大白杜鹃在20℃恒温下的发芽率较在25℃恒温的发芽率高,发芽天数较25℃恒温的短。本实验中大白杜鹃在25℃时的发芽天数为12天,与耿玉英的报道在25℃时大白杜鹃的发芽天数为8天不一致。黄钟杜鹃在变温15-20℃,20-25℃条件下,发芽率分别为82%和77%,发芽天数分别为11和14天;在20℃,25℃恒温条件下,黄钟杜鹃的发芽率分别为81%和73%,发芽天数分别为13和15天,因此黄钟杜鹃在变温15-20℃发芽率最高,发芽天数最短。5.在四种取材长度中,两种杜鹃属植物根尖的最佳取材长度为0.5-1.0mm,在0.5mm,2.0mmm时均不利于观察,与其他植物取材长度在1cm左右不同。6.由于杜鹃染色体太小,本实验只对两种杜鹃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于两种杜鹃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