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系统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系统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取系统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情绪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躯体状态、精神状况、物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冠心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目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在冠心病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多数冠心病患者心理因素贯穿其中,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致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疗效。因此加强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则显得十分重要。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冠心病诊断标准[1];均已排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及神经精神和认知功能不正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等疾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男28例,女38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62.7±6.7)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4.3±2.7)年;对照组男27例,女39例;年龄51~89岁,平均年龄(62.1±6.5)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4.0±2.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治疗护理、冠心病相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冠心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评估患者身体和心理状况,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尊重、体贴、理解患者,消除患者陌生感。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注意事项等,消除不良情绪;介绍日常饮食、生活方式、情绪等冠心病诱发因素,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运动指导。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适当锻炼,进行有氧运动,30min/次,每日8:00am运动,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增加运动量。(4)饮食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降低复发率、控制病情发展的主要因素。治疗中需根据其生活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确定替代饮食,以丰富维生素、高蛋白、丰富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忌酒。(5)用药指导。冠心病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谨遵医嘱合理用药,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依从性,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前后注意事项、服药时间、剂量,叮嘱其按时服药,并强调需随时携带救心丸。

1.3评价指标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超过52分则为焦虑、抑郁,分数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

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日常生活、躯体状态、精神状况、物质功能四个方面,各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情绪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躯体状态、精神状况、物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周围血管阻塞既往史等。虽然冠心病危害性大,但大量研究资料[4]显示,冠心病具备可干预性、可控制性,若加强护理干预,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控制冠心病的复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治疗不再是缓解疾病症状,更主要的是关注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时,通过采取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维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情绪积极面对治疗,护理效果良好。

常规护理方法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5],如社交、物质、功能、交流、行为、感觉等方面,因此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水平的护理干预,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特点,制定系统性、个体化护理方案,使其能正确认识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自觉接受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日常生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林凤,苏家凤,朱元红,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效果的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6(4):597-598.

[2]米斐,刘建敏,葛建云,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58-2559.

[3]凌凤娟.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6):1302.

[4]吴红燕,于江.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74-175.

[5]刘思娜.危机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38-739.

标签:;  ;  ;  

探讨系统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