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些气体信使分子可能与RE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测定了RE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力、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浓度、HO/CO系统和NOS/NO系统在RE患者食管粘膜中的表达,旨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探讨RE的发病机制做出一些尝试。方法:(1)RE的诊断按照洛杉矶分类标准(世界胃肠病学大会,1994年):共分4级:A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且长度<5mm;B级:粘膜破损局限于粘膜皱襞上,其中至少一个粘膜破损长度>5mm;C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但小于食管周径75%;D级:粘膜破损相互融合,至少侵犯食管周径75%以上,食管下端溃疡也列入D级。从行胃镜检查的病例中选择了77例RE患者及20例对照组。(2)应用高分辨台式灌注导管测压仪测定了各组RE患者和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压力。(3)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RE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NO的浓度。(4)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RE患者和对照组血浆中CO的浓度。(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血红素氧合酶-2(HO-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RE患者及对照组的食管粘膜中的定位;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监测其蛋白的表达的强弱,用平均光密度值表示强弱。(6)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x±s)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组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之间均数比较用LSD-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iNOS和HO-1表达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若P < 0.05表明两者具有相关性。结果:(1)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mmHg)的测定:RE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A级组:10.77±2.53; B级组:9.60±1.95;C级组:6.98±1.77;D级组:5.60±1.51;对照组:17.88±8.33。统计学分析显示:A、B组之间和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NOS/NO系统的测定:①血浆一氧化氮(μmol/L)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A级组:58.22±21.69;B级组:62.40±24.07;C级组:73.74±37.30;D级组:94.51±36.19;对照组:49.24±18.57。统计学分析显示:除A级组与B级组、A级组与C级组、A级组与对照组、B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NOS蛋白主要在RE患者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胞质呈黄色至棕黄颗粒,iNOS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大多样本没有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少数样本在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胞质呈浅黄色;nNOS蛋白主要在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胞质呈黄色至棕黄颗粒。对照组,大多样本没有nNOS阳性细胞的表达,少数样本在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胞质呈浅黄色。③平均光密度值:iNOS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A级组:0.212±0.021; B级组:0.212±0.023;C级组:0.285±0.022;D级组:0.333±0.029;对照组:0.162±0.017。统计学分析显示:除A级组与B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nNOS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A级组:0.200±0.028;B级组0.205±0.036;C级组:0.214±0.039;D级组:0.217±0.063;对照组:0.175±0.013。统计学分析显示:A、B、C、D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HO/CO系统的测定:①血浆一氧化碳浓度(μmol/L)的测定:A级组:0.787±0.262; B级组:0.879±0.261;C级组:0.759±0.204;D级组:0.810±0.287;对照组:0.858±0.235。统计学分析显示:RE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HO-1蛋白主要在RE组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胞质呈黄色至棕黄颗粒。对照组,大多样本没有HO-1阳性细胞的表达,少数样本在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胞质呈浅黄色;HO-2蛋白在RE患者和对照组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胞质呈黄色至棕黄颗粒。③平均光密度值:HO-1平均光密度分别为:A级组:0.209±0.031;B级组:0.210±0.032;C级组:0.238±0.032;D级组:0.312±0.050;对照组:0.176±0.016。统计学分析显示:除A级组与B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O-2平均光密度分别为:A级组:0.243±0.053;B级组:0.218±0.043;C级组:0.225±0.042;D级组:0.217±0.041;对照组:0.218±0.037。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B组、C组、D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NOS/NO系统与HO/CO系统之间的关系:RE患者HO-1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3,P=0.000);而对照组HO-1和iNOS的表达无相关性(r=-0.073,P=0.758)。结论:1.RE各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提示RE患者可能存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的降低。2.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程度的加重,RE患者血浆NO浓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提示NO介导了LES运动调节并参与了RE的致病过程;iNOS蛋白主要在RE患者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则极少见iNOS阳性细胞的表达。RE患者iNOS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同时随着食管病变程度的加重而进行性增强,提示iNOS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食管粘膜损伤的重要因素;nNOS蛋白主要RE患者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而对照组则极少见nNOS阳性细胞的表达。这提示RE患者食管nNOS的分布和表达异常可能引起食管组织内、细胞内和细胞间NO分布及量的改变,从而导致食管粘膜的损伤。3.RE各组血浆一氧化碳浓度与对照组无差异,考虑与测定血浆中一氧化碳的影响因素较多有关;HO-1蛋白主要在RE组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而对照组则极少见HO-1阳性细胞的表达,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的加重,HO-1阳性细胞及其蛋白的表达也一致性地增强,从而发挥自身保护效应,推测HO-1在食管损伤发生时作为一种代偿性机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HO-2蛋白在RE组和对照组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与对照组的表达无差异。4. RE患者食管粘膜上皮细胞中HO-1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这提示HO-1可能是机体对iNOS损害产生保护反应的一种反馈因素。5.HO/CO系统和NOS/NO系统在RE等胃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反流性食管炎论文; 血红素氧合酶论文; 一氧化碳论文; 一氧化氮合酶论文; 一氧化氮论文; 食管下括约肌论文; 胃肠动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