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流模式论文-穆哈塔尔·热西提,努尔买买提江·买合木提,肖何提

内分流模式论文-穆哈塔尔·热西提,努尔买买提江·买合木提,肖何提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分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肺通气模式,肺内分流,静脉血掺杂,氧合

内分流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穆哈塔尔·热西提,努尔买买提江·买合木提,肖何提[1](2013)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病人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叁组,分别采用不同单肺通气后通气模式,观察和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氧合和肺内分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B组T2和T3时刻OI值,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着差异(P>0.05);B组T1和T2时刻Qs/Qt值,显着高于A组、B组和T0时刻(P<0.05);T3时刻Qs/Qt值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呼吸频率17次/min,潮气量6 mg/kg和呼吸末正压5 cmH2O,能显着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轻对肺的损伤,是肺癌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单肺通气模式。(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代志刚,何芳[2](2009)在《不同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肺通气(简称OLV)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以利手术。进行OLV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通气-灌流V/Q比值以及血液动力学状态,造成严重低氧血症。本文旨在对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以期提高单肺通气的效果,使单肺通气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安全。(本文来源于《农垦医学》期刊2009年06期)

代志刚,何芳,高元丽,郭素香[3](2009)在《容量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观察术前肺功能正常的开胸手术病人在单肺通气(OLV)期间,定压控制通气模式(PCV)和定容控制通气模式(VCV)对气道压力、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术前肺功能正常进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肺通气采用VCV模式30min后转换为PCV模式。B组:单肺通气采用PCV模式30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在麻醉前(T1)、单肺通气前(T2),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30min(T3)、转换为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30min(T4)四个时间段测气道压力和采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及计算肺内分流。结果:发现;无论VCV还是PCV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无统计学意义(P=0.534),两组间的肺内分流量(Qs/Qt)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PCV气道压力比VCV低((P<0.01)。结论: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并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09年17期)

卢丽雅,叶靖,欧阳葆怡[4](2009)在《单肺通气模式对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气道峰压、氧合作用及肺内分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测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在单肺通气(OLV)期间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峰压(Ppeak)、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成年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Ⅲ级,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患者,O组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再根据OLV模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PCV组和N-VCV组各8例,O-PCV组和O-VCV组各7例。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肺VCV,潮气量7~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30min后改左侧卧位行左OLV。N-VCV组和O-VCV组先行VCV30min,然后改行PCV30min。N-PCV组和O-PCV组先行PCV30min,然后改行VCV30min。OLV-VCV期间拟定的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不变;压力设定以达到双肺VCV期间潮气量为准。双肺VCV后30min及OLV后30、60min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OLV期间,N-PCV组和O-PCV组的Ppeak较N-VCV组和O-VCV组低(P<0.01),但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OLV期间采用PCV更有利于减低气道压,但对动脉氧合作用及肺内分流的改善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9年09期)

卢丽雅[5](2009)在《单肺通气模式对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气道峰压、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为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但OLV可引起较严重的低氧血症,尤其是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是指气道阻塞或狭窄引起的气体流量下降,主要呼吸异常是:V/Q比例失调,死腔增加,肺过度充气。在OLV时,由于通气肺要承受比双肺机械通气更高的气道压,会导致肺过度充气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指出:对于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由于肺实质异常、换气分布不均匀以及容易产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OLV期间更易产生气压伤。国内外学者对采用不同的通气模式改善OLV所致的低氧血症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通气模式的研究报道。本文对左侧卧位行右肺叶切除手术的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进行观察,研究OLV时用压力控制通气或容量控制通气对气道峰压(Ppeak)、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探讨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OLV的合理模式。资料与方法选择拟行右侧肺叶切除手术的成年手术患者30例,ASAI~Ш级,体重指数18~25 kg/m~2,术前无肝、肾病史,无心功能不全及严重的高血压,无贫血,无肺部感染,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前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检查排除支气管肿瘤或气道狭窄。根据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和诊断标准将病人分成两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病人;O组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支气管扩张实验阴性。然后根据麻醉维持期机械通气方式再将每组随机分成两个亚组,即: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组和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组,N-PCV组和N-VCV组各8例,O-PCV组和O-VCV组各7例。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靶控输注丙泊酚3μg/ml、瑞芬太尼4ng/ml以及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行麻醉诱导。根据患者X线后前位胸片锁骨胸骨端气管内径测量值预先选定Mallinckrodt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型号,经口明视插管。在插管后及左侧卧位后均用FOB直视下确定DLT管端位置正确。麻醉维持期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按需分别调整为2~4μg/ml和2~7 ng/ml,术中根据需要静脉追加罗库溴铵0.3 mg/kg。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长度为穿刺点至胸骨柄的胸骨上切迹长度与胸骨柄的胸骨上切迹至右第叁胸肋结合部下缘长度之和。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供抽取动脉血查血气分析。气管插管后病人取平卧位,连接迈瑞WATO EX-60型麻醉机行双肺VCV模式通气(TLV-VCV)。30min后转换成左侧卧位,行左OLV,DLT右侧管与大气相通。OLV采取两种不同通气模式,N-VCV组和O-VCV组先采用VCV模式通气30min,然后改为PCV模式通气30min;N-PCV和O-PCV组先采用PCV模式通气30min,然后改为VCV模式通气30min。在TLV-VCV期间,潮气量7~8 ml/kg ,呼吸频率15次/min,保持呼气末CO_2分压35~40 mmHg。OLV-VCV期间,拟定的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不变。OLV-PCV期间,压力设定以达到TLV-VCV期间潮气量为准,呼吸频率维持不变。所有病人均纯氧通气(FiO_2=1.0),氧流量2L/min,吸呼比1:1.5,使患者的SpO_2在整个观测期间维持在90%以上。用Datex-Capnomac Ultima-SV型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TLV-VCV通气后30min(T1时段)及OLV通气后30min(T2时段),60min(T3时段)从足背动脉及深静脉穿刺导管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段呼吸和循环的各项监测值。用血气分析的结果,根据肺血流分布标准叁室模型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Qs/Qt= ( CcˊO 2-CaO_2)/( CcˊO 2- CvO_2)×100%。统计学处理:统计量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两个观察组组内3个时段和组间各个计量资料差异的显着性。当p<0.05,认为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显着性。结果1.两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N-VCV组和N-PCV组均为男6例和女2例,O-VCV组和O-PCV组均为男6例和女1例。麻醉前N-VCV组和N-PCV组以及O-VCV组和O-PCV组的肺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O组FEV1%及FEV1/FVC%均比N组明显降低(p<0.01)。2.叁个观测时段两组的HR、MAP、SpO_2、MV及PEEPi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测期间两组病人SpO_2均在90%以上。3.两组由TLV改成OLV时,Ppeak均明显升高,但OLV-PCV通气阶段Ppeak均比OLV-VCV通气阶段低。T2时段Ppeak测定均值N-VCV组和O-VCV组分别比T1时段增高61.7%和57.4%(p<0.01),N-PCV组和O-PCV组分别比T1时段增高34.5%和43.8%(p<0.01)。T3时段Ppeak测定均值N-VCV组和O-VCV组分别比T1时段增高39.5%和46.0%(p<0.01),但分别比T2时段降低13.7%和7.2%(p<0.01);N-PCV组和O-PCV组分别比T1时段增高57.7%和55.7%(p<0.01),比T2时段增高17.3%和8.3%(p<0.01)。4.叁个观测时段两组组内以及组间相同阶段末动脉血pH测定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由TLV改成OLV时,PaO_2均下降。T2时段N-VCV组、N-PCV组、O-VCV组及O-PCV组PaO_2测定均值分别比T1时段降低49.9%、49.3%、51.1%和47.3%(p<0.01);T3时段分别比T1时段降低52.0%、54.5%、55.1%和58.1%(p<0.01);四组T2时段PaO_2降幅与T3时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6.叁个观测时段中,O组PaCO_2测定均值比N组高(p<0.01)。N-VCV组和N-PCV组T2时段和T3时段PaCO_2测定均值与T1时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VCV组和O-PCV组T2时段和T3时段PaCO_2测定均值比T1时段稍低(p<0.01)。7.两组由TLV改成OLV时,PvO_2均下降。T1时段O-VCV组和O-PCV组PvO_2测定均值分别比N-VCV组和N-PCV组高29.9%和50.8%(p<0.01)。T2时段N-VCV组、N-PCV组、O-VCV组及O-PCV组PvO_2测定均值分别比T1时段低29.0%、22.7%、36.7%和43.9%(p<0.01);T3时段分别比T1时段低35.3%、27.9%、40.5%和49.0%(p<0.01);四组T2时段PvO_2降幅与T3时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8.两组由TLV改成OLV时,Qs/Qt均增加。T2时段N-VCV组、N-PCV组、O-VCV组及O-PCV组Qs/Qt均值分别比T1时段增高140.8%、144.3%、103.6%和93.8%(p <0.01);T3时段分别比T1时段高149.3%、153.2%、83.0%和111.5%(p<0.01)。T1时段O-VCV组和O-PCV组Qs/Qt均值分别比N-VCV组和N-PCV组高57.7%和43.0%(p<0.01)。T2时段O-VCV组和O-PCV组Qs/Qt均值分别比N-VCV组和N-PCV组高33.3%和13.5%(p<0.01)。T3时段O-VCV组和O-PCV组Qs/Qt均值分别比N-VCV组和N-PCV组高15.8%和19.5%(p<0.01)。同组内OLV-VCV的Qs/Qt测定均值较OLV-PCV稍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OLV时采用PCV模式的Ppeak比VCV模式明显低,PCV模式比VCV模式更有利于减低肺损伤风险;但PaO_2、Qs/Qt及PaCO_2均无明显改变,PCV模式与VCV模式对动脉氧合及肺内分流的改善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期刊2009-05-01)

陶能祥[6](2006)在《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由于高等教育内分流不太合理,导致现实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理论主张。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内分流更合理,本文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为课题,展开对高等教育内分流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分为叁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理论探讨,由第一、二章构成。主要探讨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有关概念、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 (1)高等教育内分流是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等主体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意愿进行的一种高等教育分流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合理分流让学生自主流向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各种专业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个性差异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是高等学校主体在一定教育分流理论或指导思想支配下建构起来的,有关设计和调控高等教育内分流活动全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程序。 (2)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研究和建构应受到社会学的社会分工理论、心理学的个性差异理论、哲学的人性论和教育社会学的选择理论等四个学科理论的指导: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内分流的实施主体,必须以社会分工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基础,同时考虑一定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构多样化的内分流模式,促使高等教育内分流趋向合理。 (3)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价值目标、结构功能、操作策略和运行机制。价值目标是由高校自主确定的一种兼顾目标,包括社会规定目标、学生个人目标、用人单位目标和高校自身目标;结构表现为高校内部的纵向流层比例关系及联系方式和横向学科专业、课程、班组和课堂等的比例关系及联系方式,功能表现为内分流满足各类主体需要的程度或目标达到的程度;操作策略主要有内分流“入口”环节的选择策略,包括“考试”、“证书”和“开放入学”;内分流中间环节的培养策略,包括“学年”、“选修”和“学分”;内分流“出口”环节的分配策略,包括“双选”、“订单”、“引导”和“计划”;运行机制表现为政府调控、高校自主、学生选择的相互协调的运作方式。 (4)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建构主要受到四个外部因素的制约: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制约内分流的价值目标、结构功能、操作策略和运行机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影响内分流的价值目标和结构功能;社会文化传统与国民分流意向主要影响内分流的价值目标和结构功能;高等教育基础与高校合理定位制约内分流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二部分为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实证考察,由第叁、四章构成。首先考察并分析了八类国外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流层考升型”、“入学分流型”、“中期分流型”、“适时转流型”、“专业分岔型”、“工读交替型”、“学生选择型”、“学校配置型”,认为它们表现出四个主要特点:多(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6-10-01)

罗先良[7](2006)在《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办高等学校分流教育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市场需求的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分流的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研究不足导致分流实践中的分流模式不科学,分流体系不完备,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办高校学生生源不足和就业难的问题。 针对研究当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选择民办高校内分流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民办高校内分流模式的构成、现状以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理论;第二部分,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合理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特征及现行民办高校内分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叁部分提出了优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对策,以期帮助解决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中的现实问题,指导民办高校的内分流实践。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将教育分流模式的一般理论运用到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之中,拓展了教育分流模式理论。在对几所分流教育具有典型性的民办高校内分流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对民办高校内分流模式的构成要素,建构的依据、原则及合理的内分流模式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民办高校内分流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民办高校分流中主要存在分流目标偏颇、分流结构失衡、分流功能受阻和分流机制不活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分流模式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陈仲群,温凤金[8](2005)在《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病人分为2组,在(OLV)期间: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B组为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在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后60 min和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时,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值。结果: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后60 min后,B组肺内分流量(Qs/Qt)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OLV时采用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可以作为改善动脉氧合、降低肺内分流量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05年11期)

内分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肺通气(简称OLV)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以利手术。进行OLV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通气-灌流V/Q比值以及血液动力学状态,造成严重低氧血症。本文旨在对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以期提高单肺通气的效果,使单肺通气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分流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穆哈塔尔·热西提,努尔买买提江·买合木提,肖何提.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病人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

[2].代志刚,何芳.不同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J].农垦医学.2009

[3].代志刚,何芳,高元丽,郭素香.容量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

[4].卢丽雅,叶靖,欧阳葆怡.单肺通气模式对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气道峰压、氧合作用及肺内分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

[5].卢丽雅.单肺通气模式对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气道峰压、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09

[6].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罗先良.民办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8].陈仲群,温凤金.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5

标签:;  ;  ;  ;  

内分流模式论文-穆哈塔尔·热西提,努尔买买提江·买合木提,肖何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