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信息论文-张喜

四诊信息论文-张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诊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失眠,四诊信息,脉图参数,多导睡眠图

四诊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张喜[1](2019)在《慢性失眼患者四诊信息与PSG及热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失眠是指在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合的环境下,持续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睡眠质量欠佳,并影响白天工作及生活的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可以作为独立疾病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或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失眠根据病程可分为:短期失眠障碍(病程<3个月)、慢性失眠障碍(病程≥3个月)及其他失眠障碍。根据不同的失眠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失眠障碍的患病率在6%到48%之间。目前慢性失眠诊断和评估主要根据患者自述的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日间疲劳等症状及相关量表评估,客观且敏感的诊断工具应用较少,这会影响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对失眠的全面客观化认识。因此,从多角度认识慢性失眠特征及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中医四诊信息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了解,对疾病进行整体考察而得到的病情资料。其中,脉诊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具有纲领性的诊断方法,是病证辨别的重要诊察方法。通过脉诊仪获得脉图参数是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的指标,是中医客观化研究中应用最广、最正确的诊断试验方法,也是中医诊断客观化及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评估睡眠情况的客观方法,也是目前公认的睡眠研究的适用技术方法。依据PSG进行睡眠结构分期是睡眠医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睡眠结构能够客观地反映睡眠的完整性,区分睡眠感知错误与失眠,是判断清醒或睡眠的客观指标,也是客观评估失眠严重程度的关键参数。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测知人体体表温度,反映人体能量代谢情况,辨别疾病的寒热、阴阳属性,使人体寒热状态客观化、数据化,给中医证候学的可视化和量化研究提供了基本工具。目的:以正常人群为对照,从主观症状体征、脉图参数、睡眠结构、体表区域温度四个维度认识并获取慢性失眠特征及其规律,并初步分析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将来更加客观化、规范化诊断及评估慢性失眠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获取慢性失眠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通过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PSG、红外成像技术,客观认识慢性失眠患者的脉图参数、PSG睡眠结构、热图参数特征及其规律。结果:本研究通过不同检测方法认识慢性失眠特征及其规律,结果显示:1.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的人口学特征60例正常人群年龄37.53±13.05岁。其中,男性占46.67%(28/60),女性占53.33%(32/60),未婚者占 45%(27/60),已婚者占 55%(33/60),汉族占 91.67%(55/60),脑力劳动为主者占83.33%(50/60),体力劳动为主者占16.67%(10/60),大学及以上学历占76.67%(46/60),高中及以下学历占23.33%(14/60)。60例失眠患者年龄41.85±11.27岁。其中,男性占43.33%(26/60),女性占56.67%(34/60),未婚者占 28.33%(17/60),已婚者占 71.67%(43/60),汉族占96.67%(58/60),脑力劳动为主者占73.33%(44/60),体力劳动为主者占26.66%(16/60),大学及以上学历占76.67%(46/60),高中及以下学历占23.33%(14/60)。失眠患者性别不同,年龄分布有各自的特点,女性失眠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失眠患者以青年居多。2.两组人群的中医症状体征分析(1)卡方检验:两组人群的71个症状经χ2检验,最小期望计数均大于5,P值<0.05,说明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症状体征有统计学差异。(2)频数统计:两组人群中出现30次以上的失眠相关及全身症状体征有28个。它们包括: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梦多、醒后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打鼾、夜间起床上厕所、思虑多、思维迟钝/反应迟钝、喜悲泣、善太息、少气懒言、心烦、急躁易怒、心悸、平素怕热、头晕、脱发、目涩、口干、口渴、口中有异味、身重、排便不爽、腰痛。(3)因子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经过迭代,得到解释的总方差。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从71个症状体征中提取出了 21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即21个公因子共提取了 75%的原始信息。选取各公因子内载荷系数绝对值>0.3的症状体征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证候要素及病位,其中,证候要素包括:气虚、血虚、食滞、阴虚、气滞、血瘀、火热、阳虚、痰湿;病位包括:心、脾、肾、肝、胆、胃。(4)辨证分型与病性:根据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将失眠辨证分为9种证型,失眠患者以心脾两虚证居多。失眠的中医病性以虚实夹杂证多见。3.两组人群脉图参数的判决分析通过对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脉图参数的判决分析,得出两组人群的正确区分率约为78%,说明失眠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脉图可以通过其参数进行分类,且区分的特异性及准确度较高。双手寸、关、尺6部脉共有27个参数参与了分类,占比约14%(27/193)。其中,左寸贡献最大,占比约25%,右关占比约24%,左寸、右关脉入选参数占比共计约49%。4.两组人群PSG睡眠结构分析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PSG睡眠结构参数经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间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球运动期(R期)有统计学差异。正常组TST、R期均值大于失眠组,即失眠患者总睡眠时间、快速眼球运动期时间较正常人群减少。5.两组人群热图参数分析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头部平均温度、胸膺温度均比其他部位温度高。失眠患者虚里温度、胃脘温度、督脉温度、左手温度、右手温度均比正常人群温度高,均数差(正常组温度平均值与失眠组温度平均值的差值)均>0.2℃。两组间热图参数无显着差异。随着温差的增大,P值减小。6.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睡眠结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ASO与TST、SE呈显着负相关。TST与N2、R期、SE呈显着正相关。N2、R期与SE呈显着正相关。N1与清醒次数呈显着正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热图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头部平均温度、躯干温度、上焦温度、中焦温度、下焦温度、任脉温度、胸膺温度、大腹温度、左肋温度、右肋温度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虚里温度、胃脘温度与躯干温度、小腹温度无显着相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失眠相关症状体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入睡困难与易醒、早醒呈高度正相关,易醒与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呈高度正相关。采用Spearman相关对失眠相关症状体征与TST、R期以及热图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性。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热图参数与PSG睡眠结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性。结论:1.脉图参数为失眠的中医病机理论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脉图参数可以对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区分,且左寸、右关脉对失眠脉图的分类贡献较大,说明了失眠的中医病机理论“心神失舍令人不寐”、“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合理性,以及临床从心、脾胃辨证论治失眠的有效性,为从中医脉学角度认识及评估失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2.四诊量表症状体征数理统计结果与传统中医对失眠的病机病位的认知及中医证型分布结果具有一致性。运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降维提取失眠症状体征的公因子,根据公因子内载荷系数绝对值分析病位大多在心、脾,与传统失眠病机理论以及中医辨证九大证型以心脾两虚证居多具有一致性。3.脉图参数、四诊量表分析结果、传统中医病机理论具有一致性。通过现代脉诊仪获得的客观脉图参数、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获得的失眠症状体征、传统文献记载的失眠中医病机理论叁种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均指向心、脾,说明客观的脉图参数与主观的四诊量表结果及传统病机理论存在一致性,更说明了中医现代化的可能性。4.红外热成像是失眠研究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红外热图分布存在不同,为失眠的中医证候学可视化和量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中医四诊信息、多导睡眠监测、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失眠提供了一定依据,丰富了失眠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为中医脉诊、红外热成像技术客观化、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医诊法与辨证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31)

张婧雯,温川飙[2](2019)在《一种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新模式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现有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设备、方法,探索新一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中医四诊信息自动化、全息化采集。方法前端使用视音频通用设备,实时采集中医临床四诊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流式计算、Hadoop分布式储存等关键技术完成动态数据处理功能。结果完成中医四诊信息自动化采集,形成中医四诊信息的大数据仓库。结论通过对中医临床信息的便捷式采集、存储和处理,构建大数据仓库,以便后期数据应用和临床验证,为开发中医辨证论治的四诊辅助系统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3期)

宋海贝,温川飙[3](2019)在《慢性胃炎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慢性胃炎的研究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采集到的舌诊、面诊、脉诊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慢性胃炎中医诊断相关联,为临床提供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诊断依据。整理概括近2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舌诊、面诊和脉诊的信息化研究成果,以期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慢性胃炎四诊信息客观分析量化标准,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王忆勤[4](2019)在《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宏进,张志枫,许家佗,徐莲薇,戴薇薇[5](2018)在《绝经综合征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诊收集绝经综合征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并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根据本课题组前期的文献研究,建立绝经综合征中医临床诊断记录表,收集367例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分布表现为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症状分布表现为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弦脉>头晕>健忘>耳鸣>心悸怔仲>倦怠乏力等;舌脉象分布:肝肾阴虚证以舌质红、少苔为主,肝郁气滞证以舌淡红、苔薄黄为主,脾肾阳虚证以舌淡白、苔薄白为主,心脾两虚证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心肾不交证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各证型脉象以不同程度弦脉为主;绝经综合征各证型有其特征性的舌象、脉象定性及定量指标;且各证型之间舌象、脉象定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综合征证型临证分布,肝肾阴虚证居第一位,其次为肝郁气滞证、心肾不交证,其症状、舌象、脉象也因证候分布规律而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谢天宇,曹继忠,温川飙[6](2018)在《名老中医传承四诊信息“后结构化”的关键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名老中医学术及临床经验传承提供智能化四诊信息"后结构化"的技术支撑和一种方法。方法以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为平台,在无干扰的前提下,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使用数字化智能音视频通用设备采集四诊信息,同时利用流计算硬件盒子对采集到的四诊信息脱敏、加密传输和容量压缩,基于云的后端图像、音频机器识别和机器学习。结果建立名老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后结构化"数据仓库。结论名老中医四诊信息的"后结构化",探索名老中医诊病逻辑思维模式,为名老中医学术及临床经验的传承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2期)

王红[7](2018)在《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四诊是中国传统的医术,为了对中医四诊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增加四诊的科学性,我们对患者日常的四诊进行了判读,并且给出辩证的诊断结果。然而,中医的临床医生对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说明了每一位中医临床医生对于四诊信息判读的一致性比较差。(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韦葭蔚,黄幸,赵慧辉,王娟,王金平[8](2018)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四诊信息与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四诊信息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3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多中心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中医四诊信息,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其生命质量,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F-36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与出现频率位于前15位的中医症状及频率大于40%的舌诊及脉诊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位于前15位的中医症状中呼吸困难、少气懒言、神疲、气短、食欲不振、乏力、下肢浮肿、失眠与SF-36一个或多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舌诊结果与SF-36一个或多个维度及总分呈低相关(P<0.05),脉诊结果与SF-36各维度及总分呈低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四诊信息与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相关性,其中呼吸困难、少气懒言、神疲、气短、食欲不振、乏力、下肢浮肿、失眠等8个症状与患者生命质量存在显着负相关,改善以上症状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相波,范小雪,余丰,路雪婧[9](2017)在《浅谈小型猪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型猪与人类有诸多相似之处,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科研中。在中医证候模型创建中,采用小型猪造模取得了较为显着的进步,但其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一直困扰着许多科研工作者。论文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论述,望对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7年06期)

刘靖,陈松鹤,马建新,刘江梅,王云涛[10](2017)在《HMG诱导排卵疗效与中医四诊信息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诱导排卵疗效具有预测价值的中医四诊信息。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HMG诱导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50例,分为失败组(180例)和成功组(70例),采用调查问卷记录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之间诸多四诊信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渴喜冷、腰酸腿软、脉数、脉洪与疗效负相关,脉细、苔薄白与疗效正相关。结论中医四诊信息与诱导排卵疗效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诱导排卵疗效具有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7年01期)

四诊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分析现有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设备、方法,探索新一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中医四诊信息自动化、全息化采集。方法前端使用视音频通用设备,实时采集中医临床四诊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流式计算、Hadoop分布式储存等关键技术完成动态数据处理功能。结果完成中医四诊信息自动化采集,形成中医四诊信息的大数据仓库。结论通过对中医临床信息的便捷式采集、存储和处理,构建大数据仓库,以便后期数据应用和临床验证,为开发中医辨证论治的四诊辅助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诊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喜.慢性失眼患者四诊信息与PSG及热图特征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2].张婧雯,温川飙.一种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新模式的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19

[3].宋海贝,温川飙.慢性胃炎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9

[4].王忆勤.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吴宏进,张志枫,许家佗,徐莲薇,戴薇薇.绝经综合征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特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6].谢天宇,曹继忠,温川飙.名老中医传承四诊信息“后结构化”的关键技术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王红.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

[8].韦葭蔚,黄幸,赵慧辉,王娟,王金平.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四诊信息与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性[J].世界中医药.2018

[9].相波,范小雪,余丰,路雪婧.浅谈小型猪中医四诊信息采集[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7

[10].刘靖,陈松鹤,马建新,刘江梅,王云涛.HMG诱导排卵疗效与中医四诊信息的相关性[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7

标签:;  ;  ;  ;  

四诊信息论文-张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