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欺诈论文-王轲,柯冰冰

财务报告欺诈论文-王轲,柯冰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财务报告欺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财务报告欺诈,上市公司,侦测

财务报告欺诈论文文献综述

王轲,柯冰冰[1](2015)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侦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甚广,任何隐瞒或虚假陈述都会影响投资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如何侦测财务欺诈,已成为投资者、各大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利益方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简述财务报告欺诈的现象;其次,分析了相关的欺诈成因;最后介绍了定性分析方面的财务欺诈侦测方法,并做了简单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41期)

王轲[2](2015)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成因及手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侦测财务欺诈,已成为投资者、各大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利益方日益关注的焦点。然而,侦测财务欺诈的前提是要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成因及手段,本文首先探讨了财务报告欺诈的成因;其次,叙述了相关的欺诈手段,并辅以案例作简要分析,从而为财务报告欺诈侦测提供一些依据。(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10期)

季荣花,吴翠翠[3](2013)在《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及定性侦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财务欺诈层出不穷,以至于对其进行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财务欺诈给投资者、政府、乃至全社会都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财务欺诈丑闻不断发生,导致了学术界不得不对其进行新一轮的思考。欺诈伴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因此,研究财务报告欺诈具有深远的意义,特别是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报告欺诈的定义及研究意义,其次在分析了财务报告欺诈的表现形式基础上,阐述了如何进行侦测。(本文来源于《会计师》期刊2013年18期)

梁水源[4](2010)在《美国企业财务报告欺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务报告欺诈是当事人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利用财务和会计核算上的漏洞而策划和实施的各种违法违纪活动。其成因包括:道德水平低下、管理层报酬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高、企业行为的道德环境缺失、职业道德标准缺失、来自股东的压力、权宜之计或短期目标未完成等。欺诈行为的实施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收入造假、存货与主营业务成本造假、少记负债、多记资产、不当披露、不当使用表外融资。(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0年09期)

蒙肖莲,李金林,杨毓[5](2009)在《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欺诈性财务报告的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索概率神经网络PNNs(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在构建欺诈性财务报告识别模型方面的有效性,重点探讨了PNN模型变量的选择及平滑参数的确定问题,同时将所提出模型的性能和人工神经网络(ANNs)、logit回归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PNN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力,并发现该模型的性能优于ANN模型以及logit回归模型.(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2009年01期)

周倩[6](2008)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行为分析与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深交所共有544家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3875.91亿元,总市值占当年GDP的6.84%,截至2006年3月,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833家,总流通市值7430亿元,总市值24234亿元。在证(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理财版)》期刊2008年04期)

任海松[7](2007)在《财务报告欺诈中的微观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于欺诈动机理论的延伸。这些因素既包括宏观因素,也包括微观因素。其中微观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人的变化因素;其次,是组织的变化因素。(本文来源于《辽宁经济》期刊2007年07期)

柳木华[8](2006)在《财务报告欺诈的行业特征及其对审计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收集了我国自证券市场成立以来至2004年末的104个财务报告欺诈样本,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农、林、牧、渔业和综合类是财务报告欺诈的两个高发行业;多元化经营更可能导致欺诈的发生;两个欺诈高发行业样本公司采用的欺诈方法明显有别于其他行业,更可能进行资产高估欺诈。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向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财务报告欺诈审计的几点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2006年11期)

任海松[9](2006)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及其侦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欺诈的相关内容以及侦测识别技术研究。本文的主要思路是从研究的意义和动机谈起,在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后,确定了本文对财务报告欺诈的界定。通过财务报告欺诈的历史演变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一些主要手段和欺诈的表现形式。接着,笔者开始对欺诈的侦测识别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开展对财务报告欺诈的侦测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确定了定性侦测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方法,确定了定量侦测的四重检验标准,在有限变量的前提下得到了更高的识别率。在研究的导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开展财务报告欺诈研究的动机和意义。主要的动机直接来自于2002年披露的震惊世界的财务欺诈丑闻——安然公司欺诈事件。这次财务丑闻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并适时促进了相关学者展开了财务欺诈的新一轮研究。对照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财务欺诈和舞弊案件,我们丝毫没有放松的心情。欺诈正在伴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一起走向“成熟”。由此,笔者认为,当今研究财务报告欺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在本文的主体研究中,笔者首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这是本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研究的回顾主要在财务报告欺诈的概念上,财务报告欺诈的理论根源和动机上以及财务报告欺诈的侦测识别上。在概念问题上,笔者总结了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与财务报告欺诈相类似的说法。这里面包括舞弊、盈余管理、会计信息失真、违规以及虚假陈述等。笔者对其相关概念的表述以及前人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适当的总结概括。在理论根源和动机文献述评部分,笔者总结了一些学者对于财务报告欺诈发生的主客观因素的不同看法。在关于欺诈的侦测识别文献述评方面,笔者根据历史研究的时间,将其分为红旗标志研究和侦测方法研究两大部分。在每个部分,笔者都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展开总结和概述。红旗标志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来对欺诈可能发生进行定性分析,并把欺诈公司的异常情况(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视为侦测的起点,也就是“红旗”。侦测方法研究,主要在定性和定量的实证研究的角度,了解前人学者在定量的侦测模型上的不断改进和具体统计方法的不同等。这为后面笔者开展定性、定量侦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第叁章,笔者首先通过财务报告欺诈相关概念的深入分析而对财务报告欺诈的概念在本文中进行了界定。那就是从动机和过程角度出发,所有相关的舞弊、盈余管理、虚假陈述、(非固有)会计信息失真等都视为财务报告欺诈。接着,笔者坚持以史通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财务报告欺诈的历史演变。这部分从国外、国内两个视角来回顾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要的财务报告欺诈事件。在国外分析部分,由于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久远,所以我们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财务欺诈的高发期也正是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建立的较晚,同时中国的上市公司又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欺诈经验”,所以我国的欺诈历史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而是多种欺诈手段和形式并存。通过国内外的财务报告欺诈的历史比较,笔者也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从相同点上看,国内国外财务报告欺诈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大同小异的,它们也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影响。同时这种欺诈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因为加强政府管制而呈现出弱化的态势,甚至恰恰相反,欺诈的金额以及数量正在日益扩大。从不同点上看,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所以欺诈的时间和欺诈的影响就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也导致了具体的欺诈手段上的区别。中国更倾向于直接造假,而西方已经发展到了建立真实的货物流的程度。本文的第四章为财务报告欺诈的主要手段。这部分是从手段的角度并结合本文对欺诈的理解而对前面介绍的中国财务报告欺诈的历史演变部分进行具体化。主要是分析各种手段如何被上市公司所利用。同时,这部分又不完全是已被证实的欺诈案件,还包括根据作者对欺诈的理解而分析的没有被政府监管部门认定为欺诈的事件。这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首先,直接利用准则的漏洞而进行欺诈。笔者列示了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租赁、合并报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几个重要的会计准则。其次,借助于资本运作而进行欺诈。其中包括收购兼并、设立空壳子公司等。第叁,利用第叁方的力量进行欺诈。主要有利用地方政府的税收、财政补贴,利用投资机构的委托理财等。最后,利用文字部分进行欺诈。文字部分是对财务报告的重要解释和说明,欺诈公司往往在财务报告的数字部分进行欺诈外,也不得不在相应的文字表述部分进行欺诈。由此也可以说,文字部分也是财务报告欺诈的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隐瞒经济事项、避重就轻以及推迟或者提前披露一些重要信息。在论述财务报告欺诈手段的同时,笔者在第五章也同时论述了财务报告欺诈的表现形式。这部分主要是从财务报告作为信息载体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都有哪些报告项目受到哪种欺诈手段的影响等。笔者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附表附注等,对其中的每个报表项目所涉及到的欺诈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这部分可以看作是上一部分欺诈手段的结果和目的,而欺诈手段也可以看作是这部分表现形式的原因。在经过上面五大部分的论述之后,笔者开始系统地开展财务报告欺诈的侦测识别研究。总体来说,笔者是按照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进行侦测的。第六章是本文的定性侦测研究。结合前面的历史研究文献回顾部分——红旗标志,笔者确定了定性侦测的基本步骤。首先,要阅读报告中的文字部分;其次要对相关的文字内容进行推演,看其对财务报告应该有多大影响;最后再分析报告中所有的矛盾之处。矛盾之处才是我们侦测的红旗标志,这些矛盾之处越多,其越不可解释,那么欺诈的概率也必然越高。如果这些矛盾之处所反映的报告业绩方向更为一致的话,那么我们更可以肯定,公司在操纵财务指标,进行欺诈活动。笔者在此以德隆控制下的一家上市公司——重庆实业(000736)为例具体说明了定性侦测的方法。以2003年的年度报告为依据,笔者发现了大量的令人怀疑的隐瞒和矛盾之处,而且这些红旗标志具有方向一致的特征,笔者得到了欺诈的有效结论。最后,笔者通过定性分析重庆实业以及背后的德隆公司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笔者认为,定性分析固然主要,但是其应用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比如,要求分析者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具有较深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定性分析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由此,在进行定性侦测之后,笔者开始利用大量笔墨研究定量侦测的方法——统计模型预测。定量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其不受主观分析者的态度影响,产生的结论误差也较小,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也许更为实用。本文第七章,主要论述了侦测模型的研究设计过程。笔者首先确定了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样本的选择。在总体思路上,笔者认为宁愿承受非欺诈公司被判为欺诈公司的误判,也不愿承受欺诈公司被判为非欺诈公司的误判。在欺诈公司的样本上,笔者只能包括已经披露出来的欺诈公司,而可能在未来揭示出来的欺诈案件在这里只能被视为非欺诈公司了。这将给样本的客观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笔者确定的欺诈公司是指某年度发生欺诈的公司,而并非在非欺诈年度也被视为欺诈公司。这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这样在2000年至2004年中,某年度发生欺诈的公司将被混入500家非欺诈公司之中,笔者期望能够从大海中捞到“欺诈之针”。由于数据相当庞大,所以笔者借用CCER数据库。其次,笔者也对变量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影响因素入手,具体分析了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大致确定了变量选择的范围。接着,笔者确定了变量筛选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公开信息的原则、个别分析的原则、由表及里的原则、尽量简化的原则以及可度量性原则。这些原则的确定主要是为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当然因为这些原则的存在,笔者也无奈地删除了一些重要但是无法纳入模型的变量,比如管理层道德水准。最后,笔者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变量:财务指标、公司治理、财务风险和压力、关联交易(辅助)。同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并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笔者为每个方面的变量准备了一系列相应的指标。在财务指标方面,笔者按照年度、行业、利润表内指标、资产负债表内指标、现金流量表内指标以及表间交叉指标来设定的;在公司治理指标方面,笔者按照年度、治理会议、股权结构、管理层结构、管理层激励来设定的;在财务风险和压力指标方面,笔者按照企业外部的交易状态、审计意见、市场的评价以及企业内部的前一年的风险和压力、当年的风险和压力来设定的。至于关联交易方面,笔者将其作为一项辅助的判别,其包括的具体指标包括:交易状态、关联方控制关系、关联方关系性质、关联方所占权益比例、关联交易金额、关联交易性质、是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资金的期末余额。在第七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中,笔者说明了研究方法的确定。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10.0,具体的统计方法是Classify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基础的工作准备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定量侦测的模型建立阶段。在第八章,笔者按照财务指标、公司治理、财务风险和压力以及关联交易这四个方面分别建立了侦测模型。先按照聚类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对变量进行了初步筛选,而后根据筛选后的变量按照标准化、非标准化、Bayes和Logistic函数分别建立模型。财务指标经过聚类分析后,筛选出了显着性变量“其他收益/利润总额”、“年度”、“其他经营现金/销售现金”、“存货流动负债比率”、“存货周转率”和“支付的各项税费/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公司治理指标经过聚类分析后,筛选出了“年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持有本公司股份的监事个数”。财务风险和压力指标经过聚类分析后,筛选出了“年度”、“审计意见”、“市盈率”、“存货流动负债比率”。关联交易指标筛选出了“交易状态”、“年度”、“关联方所占权益比例”、“关联方关系性质”、“是否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于这些显着性的变量,标准化、非标准化、Bayes和Logistic方法建立了不同的函数预测模型。第九章是笔者对上述侦测模型所反映的结论进行总结说明并比较不同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总体上对,对于欺诈的判别,Logistic的判别可靠性远远高于Bayes判别,只要是Logistic判别所认定的欺诈基本可以完全确定。但是唯一不足的是,Logistic判别对于欺诈的识别率过低。对于非欺诈的类别,Bayes判别可靠性远远高于Logistic判别,而且识别率也较高(但达不到Logistic对于非欺诈的判别)。对于财务指标、公司治理、财务风险和压力这叁个方面而言,虽然都可以达到预测的显着性,但是识别率最高的是财务风险和压力,其次是公司治理,最后是财务指标。定量侦测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种类繁多的红旗标志进行了简化,从中挑选出了最具有欺诈特征的解释变量。其次,模型的综合准确率在信息来源单一的条件下,达到了70%左后,这是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样地,笔者也用在定性预测中的同一家上市公司案例进行了实际的定量检验,得到的结论和定性分析是一致的。本文的最后部分,笔者强调了定量侦测分析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之处,并对未来在该方面的理论发展提出了看法。综观全文,笔者认为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首先,对财务报告欺诈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往对于欺诈的理解主要在陈述虚假的内容上,但是本文认为欺诈不仅是陈述的内容,还包括没有陈述的内容;不仅包括虚假的内容,还包括表面上是真实的内容。其次,对定性分析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讨论。在财务报告欺诈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中,笔者已经运用了本文的欺诈的含义进行分析和说明,同时在定性侦测部分也确定了侦测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应用。最后,本文的定量侦测模型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定量侦测模型是从四个方面来开展的,每个方面所反映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样交叉识别的概率将会更高。(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06-06-01)

胡华夏[10](2006)在《欺诈性财务报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领域里的财务欺诈行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复杂程度上都愈发猖獗,而且变得日益国际化。如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ENRON)破产,给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造成损失有700到800亿美元,由于安然事件安达信会计公司已经离开了会计师行业。安然会计丑闻导致公司的破产正在带来美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有关公司治理及会计审计造假问题的深刻反思。 与英美国家财务欺诈相比,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欺诈行为同样也非常严重。据统计,自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至2005年10月共有45家上市公司因欺诈性财务报告的行为受到处罚。上市公司的欺诈性财务报告,不仅会将资金引向无效的地方,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浪费,损害投资人的实际利益,更严重的是直接打击了投资人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和信任,而信心是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地运行。显然,我国上市公司欺诈性财务报告问题尤其是2001年的银广夏等一系列所谓“绩优股”的欺诈性财务报告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 本研究在全面介绍国内外有关欺诈性财务报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本文的第2章首先对欺诈性财务报告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运用“有限理性经济人”理论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内在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欺诈性财务报告形成的内在因素分析方面,本文对欺诈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因素之一——会计信息产权进行了理论分析,即在缺乏会计信息产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提供可能会出现“供给不足”或“信息过载”的情况,这是因为管理当局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产权的权利不确定造成的,这也正是欺诈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内在因素之一。此外,本文对欺诈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因素之二——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进行了理论分析,即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缺陷,使得权利上的制衡机制被削弱,权力缺少了控制必然会趋向集中,由此便会产生一些有悖市场意愿的行为发生,财务欺诈行为就包括其中。当然,在公司治理结构各个组成部分正常运作的情况下,财务欺诈应该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欺诈现象比较严重,其中除部分技术上的原因外,大部分则是与其自身的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是制度或体制上的原因,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6-04-10)

财务报告欺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侦测财务欺诈,已成为投资者、各大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利益方日益关注的焦点。然而,侦测财务欺诈的前提是要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成因及手段,本文首先探讨了财务报告欺诈的成因;其次,叙述了相关的欺诈手段,并辅以案例作简要分析,从而为财务报告欺诈侦测提供一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财务报告欺诈论文参考文献

[1].王轲,柯冰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侦测研究[J].商.2015

[2].王轲.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成因及手段分析[J].商.2015

[3].季荣花,吴翠翠.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及定性侦测[J].会计师.2013

[4].梁水源.美国企业财务报告欺诈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

[5].蒙肖莲,李金林,杨毓.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欺诈性财务报告的识别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

[6].周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行为分析与识别[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

[7].任海松.财务报告欺诈中的微观因素分析[J].辽宁经济.2007

[8].柳木华.财务报告欺诈的行业特征及其对审计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2006

[9].任海松.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及其侦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10].胡华夏.欺诈性财务报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财务报告欺诈论文-王轲,柯冰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