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广西田东么会洞早更新世人猿超科化石及其在早期人类演化研究上的意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作者: 王頠
导师: 殷鸿福,赖旭龙
关键词: 人类化石,布兵禄丰古猿,巨猿化石,早更新世,么会洞,人类起源与演化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广西田东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古猿化石(新种)、巨猿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综合研究表明:么会洞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与中国南方早更新世早期的柳城巨猿洞和巫山龙骨坡非常相似,沉积物的古地磁年龄可置于奥都威事件之中,么会洞堆积物的年代在早更新世早期,距今大约1.8Ma左右;么会洞的人类牙齿化石与中国早期直立人有许多相似的形态特征,代表亚洲直立人的一种早期类型;新发现的古猿化石牙齿的形态结构与云南开远、禄丰和元谋发现的中新世古猿化石相似,但也与禄丰古猿和其它人猿超科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将其归入禄丰古猿属,订立一新种——布兵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bubingensis sp.nov.),该发现表明禄丰古猿最终没有走上人类进化的旅途,它们的后裔在第四纪开始不久因为东亚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么会洞发现的早期直立人、古猿和巨猿共生的证据,提供了一幅与非洲完全不同的图景。东亚人猿超科的组成暗示: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的隆升,阻挡印度洋暖时期流向北的输送,从而导致东亚气候和环境的改变,禄丰古猿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消失,中新世中期生活在东亚南部的人猿超科逐渐衰落,但并没有很快绝灭,其中的禄丰古猿的后裔——布兵禄丰古猿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初期;步氏巨猿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身体变得越来越庞大,最后在中更新世中期绝灭;猩猩在晚更新世晚期在中国南方绝迹。因此,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化石证据,将对早期人类的起源与演化理论的建立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么会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百色盆地东南边缘的小型附属盆地(布兵盆地)之内。布兵盆地为一长15km、宽2~3km的小型溶蚀盆地,与百色盆地一样呈北西——南东走向,并以一分水岭相隔。布兵盆地内广泛发育高程不同的洞穴,其中保留大量的堆积物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时代包括至少自上新世——全新世以来多个时期。是研究中国南方第四纪环境、哺乳动物演化和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理想地区。 么会洞堆积物厚度约7m,分布于洞穴的洞穴的中部和内部。自上而下分别为:乳白色钙板、深褐色含砂质粘土及角砾层、含角砾深褐色砂质粘土层、浅褐色粘土和砂质粘土和深褐色砂层。人类化石、古猿化石、巨猿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主要分布在含角砾深褐色砂质粘土层中。在表层钙板之中还含旧石器。 人类化石为2枚臼齿,1枚右侧下颌第二臼齿和1枚左侧上颌第一或第二臼齿。右侧下颌第二臼齿硕大且齿根粗壮,保存较为完好,咬合面轻微磨耗,齿尖及其相对位置清楚,
论文目录:
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背景及目的
2.1 南方洞穴堆积研究历史
2.2 么会洞研究背景
2.3 研究目的
2.4 研究内容及目标
2.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5.1 研究方法
2.5.2 技术路线
2.6 本研究的创新点
2.7 东亚早期人类起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
第三章 布兵盆地地理和地质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现代气候特征
3.1.3 动植物特征
3.2 区域地质概况
3.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
3.3.1 盆地间地垒地貌
3.3.2 喀斯特溶洞地貌
3.3.3 盆地阶地地貌
3.3.4 布兵盆地地质发育历史
第四章 么会洞的地层
4.1 洞穴基本情况
4.2 地层描述
4.3 发掘过程及方法
第五章 人类化石
第六章 古猿化石
第七章 巨猿化石
第八章 哺乳动物化石
第九章 么会洞遗址的年代
9.1 哺乳动物群的时代
9.1.1 哺乳动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
9.1.2 布兵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对比
9.1.3 么会洞动物群与南方相关哺乳动物群的对比
9.2 古地磁年代测定
第十章 讨论
10.1 么会洞人类化石在东亚早期人类演化中的地位
10.2 么会洞人猿超科化石组合及其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贡献
1 0.2.1 人猿超科的起源与演化
10.2.2 东亚与非洲晚新生代后期人猿超科的组合
10.2.3 么会洞人猿超科化石的环境背景暗示
第十一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2
相关论文
- [1].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在我国早更新世考古遗址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D]. 韩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
- [2].从洞穴到聚落[D]. 郑韬凯.中央美术学院2009
- [3].小河墓地古代生物遗骸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 李春香.吉林大学2010
- [4].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D]. 杨桂芳.中国地质大学2003
- [5].广西壮族民族民间信仰的恢复和重建[D]. 时国轻.中央民族大学2006
- [6].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D]. 吴东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 [7].吐鲁番洋海墓地植物遗存与古洋海人及环境之间的关系[D]. 蒋洪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8].河南省恐龙化石科学特征及保护研究[D]. 徐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9].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D]. 张克信.中国地质大学2000
- [10].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D]. 吉笃学.兰州大学2007